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和新型城鎮化的加快,航空業也面臨著快速發展機遇。
1月7日,2019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公開的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8.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9%、4.6%。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全國千萬級機場達37個。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CADAS(民航資料分析系統)資料,並結合公開報導統計發現,目前中西部的鄭州、西安加速趕超。同時,在北上廣空域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航企也將更多資源轉移至超大型機場周邊的大中型機場,周邊大中型機場快速增長。
北上廣航班時刻緊張 增速較低
這其中,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穩居前三位。
2018年12月28日,隨著中國國際航空CA932德國法蘭克福—北京航班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平穩落地,首都機場誕生了今年第1億名旅客。這標誌著,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成為中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首都機場也是我國目前唯一擁有3座航站樓、3條跑道、雙塔臺同時執行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不過,受制於時刻資源緊張,近年來首都機場各項指標的增速在放緩。2007年以來,首都機場飛機起降架次逐年增長,2009年達到過近13%的增速峰值,但從2013年以後飛機起降架次增速降至3%以下。
目前正在建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北京在首都國際機場之後第二個國際機場,將於2019年6月30日竣工、9月30日通航運營。中國民航局1月3日披露了大興機場轉場投放方案。方案顯示,南航、東航以及首都航、中聯航將轉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航集團、海航、大新華航等留守首都機場。國航為中航集團的主體。
根據方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將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別實現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7200萬人次的建設投運目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地區重要複合樞紐、服務於首都核心功能,將在現有基礎上,緩解“擁堵”,提質增效,實現旅客吞吐量8200萬人次的工作目標。也就是說,未來首都機場吞吐量將比現在減少20%左右。
上海浦東機場的吞吐量達到了7405萬,增長5.8%,位居第二。如果加上虹橋機場,上海的航空旅客吞吐量繼續穩居第一。資料顯示,2018年上海機場集團旗下浦東和虹橋兩大機場完成年旅客吞吐量11769.97萬人次(浦東機場7405.42萬人次,虹橋機場4364.55萬人次),完成年貨郵吞吐量416.94萬噸(浦東機場376.19萬噸,虹橋機場40.75萬噸),客運量同比增長5.20%,作為全國最大的航空樞紐港客流再創歷史新高,貨運量與航班量與去年基本持平。
2018年,廣州白雲機場在2017年一舉突破6500萬人次的基礎上,實現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萬人次。
北上廣旅客吞吐量穩居前三,增速方面均不高於6%,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方面是由於這三大城市的基數已經很大,增速自然會放緩。另一方面也主要跟空域資源緊張、航班時刻增量空間有限有關。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北上廣都存在空域資源緊張的問題。以北京為例,在北京航班時刻緊張的情況下,中小機場航班也可以飛到石家莊或者天津機場,再通過便利的軌道交通到達北京,未來隨著京津冀航空的發展,也可以先飛到唐山、秦皇島等地再到北京。
受航班時刻容量的影響,航企也將更多資源轉移至超大型機場周邊的大中型機場。例如,例如北京周邊的天津,上海周邊的南京與寧波,廣州周邊的珠海旅客吞吐量均超過10%,其中寧波和珠海超過了20%。
民航局表示,2019年將深入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開展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戰略規劃編制。
鄭州趕超廈門 增速位居大型機場第一
與此同時,2018年機場發展的另一大特點是,中西部核心城市繼續快速發展,包括鄭州、西安的表現都十分亮眼。
其中,廈門高崎機場在去年被南京超過後,今年繼續被鄭州新鄭機場超過,鄭州機場上升至第12位。資料顯示,鄭州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增速達到了12.5%,增速在2000萬以上級別的機場中高居第一。
鄭州機場吞吐量的快速增長,與近年來鄭州加速承接產業轉移,人口快速增長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鄭州市人口淨增加了15.7萬人,這也是鄭州連續7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在二線城市中的表現相當亮眼。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教授分析,鄭州人口快速增長,城市高速擴張,主要是由於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卻相對滯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目前河南處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去年4月,鄭州機場正式升級為4F機場,可起降全球最大民航客機,這使鄭州機場的執行保障等級得到大大提升。同時,通過加密和增開航線,鄭州機場已形成覆蓋全國及東亞、東南亞主要城市,聯通大洋洲和美洲的客運航線網路。
去年西安咸陽機場旅客吞吐量 超過4460萬人次,全國機場排名爭先進位由第八位升至 第七位 ,飛出了追趕超越加速度。
2018年12月11日,西安迎來了2018年度第75萬名“新西安人”,這也標誌著自2017年年3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實施以來,新增人口突破100萬。按照規劃,到2020年,西安戶籍人口超過1200萬,常住人口超過1500萬。
在旅客吞吐量快速發展的同時,中西部核心城市機場的航空貨運也在快速增長。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高階統計師葛金梅在去年11月底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航空貨運高峰會議上介紹,從區域的整體情況來看,二線城市的航空貨運比重在不斷提升。隨著近年來市場集中度的不斷下降,中西部地區的鄭州、武漢、重慶、西安、成都等二線城市正在成為新的市場焦點。
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無錫,廣州、深圳主導的三大城市群航空貨運市場份額,除廣州、深圳外,都顯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北京、天津從2010年的15.69%,下降至2018年前9月的14.13%,上海、南京、杭州、無錫從2010年的37.94%下降至2018年前9月的31.96%。而西安、成都、重慶、鄭州、武漢則從2010年的8.7%上升至2018年前9月的12.26%。
李曉津告訴記者,隨著產業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的轉移,中西部核心城市的航空貨運也隨之崛起。不過東部大型機場也會有新的發展空間,比如可以重點發力國際航線,發力高階服務領域。
此外,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增長較快,這與深圳新增國際航線較多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深圳機場新開洲際客運航線9條,均為直飛洲際航線。新開國際航線航空公司主要以國內航空公司為主,其中海航開通5條。新開通的洲際航線頻次普遍較低。2018年深圳機場國際客運量458萬人。深圳機場在打造門戶型樞紐方面,又提升了一個重要層次。
表:37個旅客吞吐量過千萬的機場(來源:CADAS)
自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