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遊資網發表於2020-01-13
編者按:《怪物獵人:世界》一直有著用心而完善的生態設定,比如遊戲中既有生產者集聚的古代樹森林與陸珊瑚臺地,也有分解者結群的瘴氣之谷,其中分佈著弱肉強食的各級消費者,而古龍(或獵人們)佔據著食物鏈頂端。本文作者是一名「怪獵」愛好者,他為了求證遊戲設定的寫實性,特地向一名農業專家請教,而得到的答案可謂出人意料。

許多動作遊戲只有一個無腦的目標,那就是殺戮(同時避免被殺)。當你看到潛在威脅時,立即拿起武器,然後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但除了完成任務會得到獎勵,或者敵人長得太醜不像個好人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外,這類一見面就下殺手的行為往往缺乏合理的解釋。但凡事總有例外,有一款遊戲不僅給了我們充分的動機和理由來獵殺這些怪物,背地裡還為購買遊戲的玩家們(包括我)上了一堂生態學和野生動物保護的課。

它就是《怪物獵人:世界》。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探索新大陸

《怪物獵人:世界》講述了一個發現新大陸後調查團前去研究探索的故事。這是一個美麗而危機四伏的「新世界(New World)」,其中充滿了體型各異的生物。而故事主要圍繞其中最具魅力的棲息者展開:古龍。這類強大物種已經是新大陸的常客了,我們得知它們每隔 10 年就會進行一次遷徙,遠渡重洋來到此處。玩家則將化身為一名獵人,探索這塊未知之地,研究生態,併發掘古龍遷徙背後的祕密。

雖然背景設定有些存疑之處,比如把這片與外隔絕的土地稱為「新世界」,但它不同於那種「前往 X 點獵殺特定生物」的粗暴引入,也為之後的調查奠定了基礎。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獵人們肩負的可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任務目標相當繁雜,比如搜尋大型動物遺留的痕跡、採集動植物樣本、在溪流中捕捉水生生物、收集昆蟲、挖礦以及撿骨頭,並將其全部帶回給基地的研究員,從而對生態環境有著更深的理解。

但調研不會一帆風順,總是會有些意外狀況發生。比如被獵食的怪物追趕,或是目睹兩頭巨獸之間的地盤爭奪戰,讓你在驚歎敬畏之餘,明白大自然弱肉強食的殘酷鐵律。當然,你也可以獵殺這些生物,或直是接捕獲它們。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戰鬥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研究這些生物的特性。隨後,你甚至還會與不屬於這片區域的入侵物種戰鬥。它們威脅到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此我們必須加以制止。在調查團成員的幫助與指引下,你需要保護這些區域,在入侵物種佔山為王之前將其趕走,捕獲或者擊殺。更不必提有些怪物生性殘暴,所以你也得保護好自己。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困惑。畢竟《怪獵》系列一直就是個獵殺巨獸,拿它們的身體部位做裝備的傳統動作遊戲。你也許會認為生態研究只是些裝飾門面,填補劇情的添頭。但通關主線後又沉迷了 50 小時的我前去詢問了一名專家,在他眼中,這些設計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背後的科學解釋

Scott Yanos 是美國農業部的一名農業專家,他還有一個環境生物學的學位。但別被這些名頭給嚇到了;他同樣是一名遊戲玩家,也是《守望先鋒》聯賽中費城融合隊的忠實粉絲。當《怪物獵人:世界》剛發售時,他終於邂逅了這款將自己兩個愛好結合的遊戲。

和調查團一樣,Scott 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監控、彙報、檢驗以及協調生態系統中大小生物的物種保護工作,其中也包括我們這些傲慢的人類。他的首要任務和獵人們一樣,就是防止物種入侵。據他所說,《怪物獵人:世界》中的生態學家以及多個科研團隊的設定,其實比許多虛構作品都要更貼近現實。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生態學側重從巨集觀角度看待事情;研究野生生物的生物學家和植物學家得到的資料可以展露一個生態系統的全貌,」Yanos 說。「他們需要考量生物多樣性,棲息地內的生物量以及生物總數,還有各個種群之間的競爭與互動。他們同樣重視棲息地內的非生命元素,比如氮迴圈或水迴圈。」

和《怪物獵人:世界》中的調查團一樣,Yanos 的團隊也在對抗入侵物種,以及減少我們自身對周圍生態系統的影響。不同組織會監控不同方面,比如「確保入侵物種(害蟲和疫病)不會流入美國境內」以及更為廣泛的「生境監測」。

在《怪物獵人:世界》中,主要威脅來源於古龍 ——《怪物獵人》系列的背景故事中將其形容為活天災 —— 因為它們會入侵生存範圍外的大陸。它們通過驅逐其它生物而威脅到了多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此一來,稍弱一籌的生物會湧入不屬於它們的生態系統內,從而主宰當地的食物鏈。而現實生活中,這種威脅的常見程度可能遠超你所想。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不幸的是,現實世界中許多外來物種也有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Yanos 補充道,「單從動物來舉例的話,褐林蛇就將夏威夷和關島等太平洋島嶼上的本土鳥類趕盡殺絕了,因為後者從未與這樣的獵食者打過交道。」

令人咂舌的是,普通家貓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流浪貓在許多國家對鳴禽種群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而且這個問題並沒有止步於陸生生物。Yanos 解釋道「蓑鮋(獅子魚),一種水族館內常見的海水魚,已經對加勒比海和弗洛裡達州附近的魚群造成了極大損害,因為它們進食量大而且適應性強,如今它們已經蔓延到了卡羅來納海岸。」還有盤踞在弗洛裡達沼澤內的巨蚺,它們已然成了這片區域的掠食者之王。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關於對植物的影響,他也談到,「美國大量蜜蜂種群的銳減成了農業上的大難題,因為我們要靠它們來授粉。」讓人心驚的是,我們仍不知道這種昆蟲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就是白鼻綜合徵對蝙蝠的影響,」Yanos 繼續補充道「這是一種最早由歐洲洞穴探險者發現的真菌,這種綜合徵會殺死冬眠中的蝙蝠,使得害蟲數量升高,因此農民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殺蟲劑。」

Yanos 強調大多數生態問題不會如同遊戲一樣,由怪物或種族遷徙產生。那麼誰才是現實生活中的古龍呢?其實許多問題都來源於人類自己。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澳大利亞的野兔一度氾濫成災,正是由人類最初帶來

「通常入侵物種不會主動來到另一塊地盤,」他解釋道。「遷徙物種並不會影響遷徙路徑上的生態平衡。而入侵物種的誘因往往是人類活動,要麼是對棲息地的破壞,要麼得利於多種全球交通運輸方式,人群和商品運輸等 —— 尤其是其他國家出口的農產品。」

Yanos 說,一旦入侵物種的問題浮現,單靠舞刀弄劍是沒法解決這些問題的。他描述道「清除任何入侵物種都是一個複雜而脆弱的過程」。你無法根除這個問題,因為這些方法「針對性往往不強,而且通常會造成更多傷害。」

當問到殺死入侵物種是不是和《怪物獵人》中一樣必要呢,他澄清道,「清除入侵物種確實是第一要務;所以並不需要確保根除物件的存活。我們的前提還是保護本地物種。」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澳大利亞近期大量射殺駱駝,以保護本土物種免受水源匱乏的威脅

和調查團一樣,我們也有專門的「獵人」小隊來解決這些威脅。APHIS(動植物衛生檢疫局)行動小隊通常會和當地大學與州政府合作,「隔離一片區域並將入侵物種阻絕在一個地方內」,然後再想下一步措施。如何阻止該物種在新的生態系統中紮根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為頂級掠食者,同時也是星球上智力最高的生物,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在 Yanos 看來,《怪物獵人:世界》裡這種直截了當的做法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儘管我們坐擁諸多科技,我們還是離不開自然程式,因此維護它們才是我們力求生存的頭等大事,」他說。「儘管有的人認為我們凌駕於生態系統之上,或者不屬於生態系統的一份子,但歸根結底我們仍在其中生存,而我們的行為也會對其造成影響。從氣候改變到農業影響,保護生態系統對自然的益處與對我們人類的益處是不相上下的,因為我們是彼此依賴的關係。」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後記

這些故事令我眼界大開。原來這款獵殺怪物的遊戲背後的科學解釋並不簡單。其中對於生態研究和理論的刻畫遠比我想的要準確。

《怪物獵人:世界》也許在現實理論的對比下未必完美。但這些還是攔不住我沉迷於用盾斧橫掃整個遊戲。不過,本作確實讓我清晰認識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現實世界,以及保留一份對生態和人類守護者的敬意。

《怪物獵人:世界》背後潛藏的真實生態學

本文略有修改,編譯自 Fanbyte。


作者:Alex Tisdale
來源:篝火營地編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