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遊資網發表於2020-01-03
2019年的最後幾天,我收到了一個遊戲Demo,名字叫《完美的一天》。

它的Steam頁面這樣寫著遊戲簡介:

《完美的一天》以插畫風格再現了1999年12月31日,玩家將扮演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以文字冒險的方式,在千禧年前一天,經歷了一次意外成長。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1999年12月,我正好也是小學六年級。

恰好,上週末我回了一趟闊別已久的家鄉,一個黃土高原上的五線小縣城。我和我姐專門去了一趟以前的老房子,從這裡出發走去當年的小學,再從20多年前最常走的一條小巷子走回來,重溫了一次曾經的“上學-放學”路線。小時候覺得很遠的路途,其實幾分鐘就走完了,塵封已久的記憶湧了上來,有些能和眼前的景象對上號,有些就只能留在記憶裡。

所以你應該就不難理解,當我在20年前生活的地方,玩著這個背景架設在20年前的遊戲——主人公和當年的我一樣大,也出生在一個落後的北方小城市,喜歡科幻,內向敏感,不敢對女生表白——會有怎樣的代入感。



《完美的一天》是一款點選式的AVG,我玩這類遊戲不算多,更談不上喜歡。但玩《完美的一天》時,並沒有感覺到“需要適應”的地方,而是很快玩了進去。

除了我上面說的個人原因外,我覺得還有兩個原因讓這款遊戲玩起來如此友好。一個是遊戲的現實背景,另一個是適度的玩法設計。

先說寫實性,遊戲採用了80後普遍熟悉的手繪畫風——之所以說80後熟悉,是因為這種風格和小學的課本配圖非常像。Demo限於流程較短,分鏡數量很有限,但都很考究,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很容易把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帶入到遊戲的時代背景裡。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這個海報有點像當年的小學語文課本

之所以叫《完美的一天》,原因也很簡單——小時候什麼時候最開心?自然是學校放假還沒作業。遊戲中的主角就經歷了這一天,1999年12月31日,本應平淡如往常——上學,放學,寫作業,睡覺。但學校卻匆匆宣佈放假一天,還沒留作業。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在新世紀前夕,面對突如其來的假期,六年級的主角也就是你暗下決心,決定好好安排自己的行程,過“完美的一天”。

為了更好地安排,這一天會被劃分為七個時間段,通過合理選擇每個時間段的活動,你需要爭取不留遺憾地實現各種願望:有勇氣向喜歡的女生遞上情書,和同學去去包機房,偷偷打遊戲或者玩四驅車……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遊戲裡打紅白機前期準備工作讓老玩家夢迴解放前:當年你得先把電視機的有線訊號線拔下來,再插上紅白機的訊號線,遊戲裡你也得這樣做

但遊戲沒有僅限於還原小學生的童趣,這一天,12歲的你還不小心闖入了陌生的大人世界,經歷一段意外的成長,瞭解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還會第一次認識到,隱藏在家庭兩個字背後的含義。

這是《完美的一天》的表層魅力,即基於現實主義的故事背景。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典型的90年代普通職工家庭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現實主義遊戲非常少,絕大多數產品都基於幻想的架空世界或歷史題材,極少會描繪當下的中國現代社會。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橙光一些簡單的文字AVG如《2023中關村之旅》會階段性地爆火——即使圖片素材糙了點,但它畢竟少有地描繪了當下社會一景,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市面上的商業作品裡,能邁出這一步的太少,這其中有市場的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因素。

稀缺的現實主義背景,是《完美的一天》打動人的先決條件。我記得這個遊戲最早公佈時,還沒正式確定名稱,僅釋出了一段宣傳片就帶來了很多自發的傳播,可見其天然的話題性。



如果僅限於“現實題材”,那麼《完美的一天》只能算一款話題之作,未必是一款優秀的作品。讓我意外的是,這個遊戲並沒有止步於“題材”。從我玩到的Demo來看,遊戲性有不少閃光點,有些玩法甚至與故事和場景渾然天成,產生了精彩的互動敘事效果。

Demo中有兩場“吃戲”讓我尤為印象深刻。要說清楚這個部分,得先講講遊戲的基本設定。

在遊戲中,你生活在三線城市的一個尋常家庭,從客廳的擺設來看,家庭不算富裕。你有一個文化程度不太高的,鬱郁不得志的的爸爸。他有些大男子主義,會因為媳婦比自己強而懊惱,也不太會和你這個兒子溝通,動不動就呵斥你。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你好好寫作業”

而你,是個膽小怯懦的小學生。你甚至只有兩個屬性條,一個叫“緊張”,一個叫“害羞”,這兩個條決定了你能做什麼,做不了什麼。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就像很多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起來的小孩一樣,當你不得不和爸爸聊天時,緊張值就會上升。緊張值高到一定程度,有些話就難以啟齒。但前期有一段劇情你必須要和爸爸打聽一些事情,那麼該怎樣進行呢?

在這段劇情裡,遊戲安排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吃麵橋段。由於媽媽沒回家,爸爸給你做了一鍋寡淡無味的麵條。爸爸會問你麵條好不好吃,當你撒謊說“好吃”時會被罵所以只能老老實實說不好吃。這時候緊張值已經升高了,對話自然無法進行,要降低緊張值才敢和爸爸說話。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由於緊張得說不了話,你就只能吃麵。雖然麵條寡淡,畢竟也是熱乎的,一口下肚,感覺全身盪漾著暖意,緊張就減輕了一點——於是敢和爸爸開口說話了,說幾句,又緊張了,就再吃一口面,繼續。

整個吃麵橋段,這個迴圈你會重複數次,生動還原了“邊吃邊說”的家庭生活,就是那種“說幾句話,就一口飯”的感覺,而且把遊戲的玩法設定和初期教學完美地融合了進去。國產遊戲很少有能讓我感到衝擊性的設計,但當我玩到這一段的時候,卻確確實實有被設計打動的感覺。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當你和父親聊天的時候,鏡頭會切換到旁邊的鍋上,鋁製鍋壁映照出你自己

另一個橋段是吃餃子,這時候你的媽媽已經回來,包了餃子,家裡還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白叔叔”,跨年晚飯在故作輕鬆又不失尷尬的氣氛中展開,你隱約感覺到家裡出了什麼事情,有關大人和家庭。這裡也是邊吃邊聊,不同的是你不再緊張,但可以選擇給三個人夾餃子,而媽媽亦會根據你選擇的物件,做出一些意味深長的反應。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限於避免劇透的關係,這裡就不展開太多。《完美的一天》的劇情與演出是我很喜歡的部分。對白簡潔生動,短短的一天之內,小學生的小小樂趣與煩惱,大人的欲言又止與恩怨,乃至更深層次的,隱約產生作用的某種超現實力量,這幾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進行。起碼在故事展開的前期,遊戲對各種線索的交待恰到好處,讓人在短時間內就能對接下來的故事發展產生興趣。

更難得的是,遊戲中的故事推進方式與玩法是交融的。注意上一段我提到了“超現實”,從目前的內容來看,《完美的一天》採用了一種Loop式的劇情呈現方式,Demo的這一天是註定不完美的,時間太少而要做的事太多,你也過於膽小怯懦,只是個愚蠢的小學生,最後什麼也沒幹成。那個寫了各種心願的記事本上,最終也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實現。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當一天結束,即將進入2000年時,傳來了未知的畫外音,Demo就結束了。可以推測的是,接下來時間會重新回到1999年12月31日,就像電影《土撥鼠之日》《原始碼》《明日邊緣》那樣迴圈變化。而你要繼續在這一天嘗試完成心願,過真正“完美的一天”,並在這個過程中抓住之前留下來的各種故事線頭,尋找隱祕的真相。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睡覺時,你會在夢中看到一首殘詩,你可以用收集到的“關鍵詞”來填充它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同樣,你寫的那封情書也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而初期詞窮的你並沒有多少詞彙可以選擇,隨著遊戲的推進,可用詞彙應該會越來越多——這應該是Demo之後的流程



在你收到這篇推送的時候,《完美的一天》的Demo已經可以在Steam上免費下載。是的,Demo也選在了2019年的最後一天上架,與故事背景遙相呼應。僅就這個Demo的體驗來說,我非常滿意,如果之後的正式作品能延續這一高水準,那將是非常優秀的一款遊戲。

當然,我必須承認,這種滿意可能也來自於個人原因。在今年的最後幾天玩到這款遊戲,帶來了很大的個人和時代情懷加成。但這又如何呢,過了這一天,哪怕是最年輕的80後也要30歲了。感謝這個Demo能讓我再回一次少年,回到那個會因為各種小破事而煩惱的小屁孩,回到那個會用搗亂的方法博得心儀女生注意的愣頭青。

我在這個遊戲回到小學六年級,重溫了1999年的跨年夜

敲下這些文字時,我電腦裡播放的音樂是《漁舟唱晚》。熟悉又遙遠的旋律讓我覺得更加帶感,彷彿回到了小學六年級的那個暑假,在無數個慵懶而百無聊賴的暑假傍晚,我把幾本龍珠翻來覆去地看了很多遍。

那時的一天可真長啊。

作者:Oracle
來源:遊研社
地址:https://www.yystv.cn/p/60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