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遊資網發表於2019-08-01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編者按:本文作者JR Burgmann是澳大利亞的一名作家兼編輯,他目前正在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大學擔任教授的同時,也是氣候變化傳播研究院的專家之一。他指出當代電子遊戲爭相構建末世背景,卻極少有作品會正視眼下的環境氣候危機。遊戲作為一類藝術載體,具有更強的表現張力和代入感,如果加以利用,或能更有效地加深人們對氣候問題的認知。

氣候變化一直被大眾看作事不關己的話題,很多人都想著這是未來人類才應該操心的問題。自上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活動給地球帶來了大規模破壞。全球迅速變暖,島嶼和海岸線逐漸消失在海平面之下,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開始出現各種極端天氣,比如酷熱、乾旱、自然火災、風暴和洪水等,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死於天災。生態系統已然開始崩塌,每天都在上演著物種滅絕的悲劇……而且這些危機正不斷加劇,如今已是迫在眉睫。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反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


解決氣候危機需要大幅度的社會和政治變革。無論是抗議行徑還是非暴力反抗,都屬於不可讓步的話題,這也將會是改變地球未來的關鍵。當前社會已出現不少大型抗議活動,有的活動讓我們看到了些許希望,包括氣候政策抗議組織的「反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和「青年氣候行動(Youth Strike 4 Climate)」等。然而,這其中還缺少了關鍵一環。

我不認為單憑某個藝術媒介就能拯救普羅眾生,但我覺得,如果我們能改變大眾對氣候的認知和態度,將會對地球現階段和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與社會總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你只需通過那些反應社會歷史縮影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小說和電影這類主流藝術文化),即可一窺相應的時代背景。當然,這裡頭少不了大眾劇院的功勞。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青年氣候行動(Youth Strike 4 Climate)」


在特定情況下,藝術也能引導社會展開變革。我們不妨看看這些例項:比切·斯托夫人於1852年發表美國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該作品後續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索之一,是推動廢奴運動的驚世之作;喬納森·戴米於1993年拍攝電影《費城故事》,或許在今天看來並不具備開創性的意義,但它在美國主流社會的艾滋病防治程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1985年撰寫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如今已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其作品所蘊含的資訊與當代社會問題息息相關。

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電子遊戲玩家人數已超過20億,而遊戲作為一種新興藝術媒介,與文化層面的關聯性早已十分緊密。然而,大部分電子遊戲(尤其是E3上那些引人眼球的所謂大作)都沒有嚴肅對待人為引發的氣候變化問題。至少這些遊戲並沒有像其他藝術媒介那樣深入探討這個話題,比如近些年蓬勃發展的「氣候變化小說(cli-fi,climate fiction)」。近幾十年裡,文學界已湧現出成百上千部有關氣候變化的小說。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學醫救不了地球母親,從文試試


這不禁讓我感到疑惑,電子遊戲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探討當代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危機?

粗略回顧,在90年代早期的一些模擬和策略遊戲中,還是有那麼一些會探討氣候變化的。比如1990年發售的《模擬地球(Sim Earth)》和1991年發售的《文明(Civilisation)》就把環境汙染和全球變暖納入了遊戲設計,前者甚至還囊括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和生態系統崩潰等問題。

然而,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這類涉及氣候變化的遊戲數量卻並沒有增加。不過,隨著氣候政策在現實世界中愈演愈熱的趨勢,且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不論電子遊戲是否心甘情願,它都不得不「趟渾水」了。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模擬地球(Sim Earth)》


然而,還是有人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嘗試。Strange Loop Games開發的《生態(Ech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一款充滿野心的社會模擬遊戲,鼓勵玩家共同努力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當然了,目前遊戲市場中也湧現出越來越多以氣候變化為焦點的遊戲,尤其是教育和開發節奏較快的獨立遊戲領域。

一方面來看,教育遊戲通常針對比較年輕的使用者群體,大體質量都不錯。它們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正如研究人員Benjamin Abraham和Darshana Jayemanne觀察的那樣,像NASA的氣候變遷兒童教育網站「NASA Climate Kids」這類專案,不僅缺少藝術性,也缺乏主流群體的參與,很難像氣候變化類小說那樣,讓大眾理解氣候變化給當代社會帶來的危機。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NASA的氣候變遷兒童教育網站「NASA Climate Kids」


另一方面來看,獨立遊戲無疑為近年來氣候變化開闢了獨特巧妙的視角。然而,這些背景設定卻很少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產生關聯。《亞特蘭蒂斯之地(Earth Atlantis)》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是一款2D橫向卷軸射擊遊戲,開篇寫道:

「21世紀末期,『氣候變化』開始席捲全球,96%的地表變成了汪洋大海。人類文明從此沒落,機器逐漸融合了海洋生物的物種和形態,海洋裡到處都是生物和機器混合而成的怪物。你是一名『獵人』,即將開啟新的人生之旅!」

這類遊戲確實鼓勵玩家在氣候變化後的世界中盡情暢遊,但它們有呈現出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嗎?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亞特蘭蒂斯之地(Earth Atlantis)》


作為一名博士兼研究人員,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如何在小說中傳遞「氣候變化」這一議題,經常有人問我:「有哪些不錯的氣候變化遊戲可以推薦一下?」說實話,我也答不上來。

坦白說,考慮到目前扎堆的「末世」設定遊戲,真正符合條件的作品真不多。哪怕在現實中,人類無法控制或逆轉已經發生的一切,只能眼睜睜看著地球奔向末日終點,多達100萬類物種瀕臨滅絕,極地冰川、澳大利亞大堡礁、亞馬遜雨林等奇觀不斷消失。當人類正為了維生而爭相消耗地球的所有資源時,電子遊戲依舊選擇把大家扔進世界末日、瘟疫或各種核能災難中。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以黑死病為題材的《瘟疫傳說:無罪(A Plague Tale:Innocence)》


其實,遊戲擁有極大的創造力和潛力,它既可以構建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探討潛在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成為一個醒目的預警,讓大家見識一下不及時作為的後果。遊戲能呈現出更深層和廣闊的時空,讓玩家在無限開放的世界中盡情體驗,非常適合處理氣候變化這類複雜題材。

長期以來,電子遊戲常常會從美學角度來探索氣候變化,卻沒有涉及氣候政策的相關內容。洪水、火災、各種災難和荒地場景在遊戲世界裡比比皆是,但它們卻很少與現實中的危機產生任何聯絡。我並不認為遊戲缺少想象力,或開發商不在乎氣候變化這一問題。《文明6》就推出了DLC「風雲變幻」,讓玩家在遊戲中探索氣候變化後的各種場景。主製作人Dennis Shirk的話也許能說明背後的原因:「我不認為這是什麼政治立場宣告……我們只不過是希望能讓一款遊戲呈現出當前的科技成果。」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文明6》推出的DLC「風雲變幻」


雖然目前來看,大型遊戲發行商也許認為氣候變化題材的遊戲過於小眾,而且潛藏著太多政治雷區,但我們還是會繼續抱著希望,期待能儘早在主流遊戲作品中看到氣候變化的內容。說不定《賽博朋克2077》就會涉及這一話題呢?誰也說不準。

我並非斷言3A遊戲裡沒有氣候變化的影子,只是想強調這類遊戲實在少得令人失望。不過,我發現了一個特例,那就是《地平線:零之曙光(Horizon Zero Dawn)》。

表面上看,突然扯到《地平線:零之曙光》這款遊戲的確有點迷,畢竟遊戲裡全是酷炫的機械恐龍嘛。但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觀念。在此我就不累述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細節了,開發商Guerilla Games推出的這款角色扮演遊戲十分精美,且不加掩飾地表達出在科技資本主義猖獗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這些「老傢伙們」正是氣候災難的幫凶。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地平線:零之曙光》


這也許就是《地平線:零之曙光》的巧妙之處,它的背景故事與氣候變化引發的崩潰息息相關,且隨著劇情的推進,真相會逐漸呈現在玩家眼前,而不是一股腦全擺出來。在玩家真正瞭解阿洛伊所處的荒涼世界的成因之前,早已與這位年輕主角朝夕相伴多時,在她身上傾注了不少情感。遊戲的其他方面也值得稱道,它繼承了烏托邦精神,有著深刻的道德探討,且強調鉅變的可能性,讓玩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仍有值得自己為之奮鬥的事物。

《地平線:零之曙光》踏出了關鍵一步,把氣候變化的問題置於遊戲行業最顯眼的位置,與此同時,它也給那些以氣候變化為核心的遊戲開闢了發展空間。迄今為止,《地平線:零之曙光》已在全球賣出1000多萬份,成為PS4上最成功的IP之一。目前,開發商正在研發該系列續作,考慮到這類遊戲背後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出續作也在情理之中。

電子遊戲產業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恰逢其時


也許,我在阿洛伊的身上見到了自己三歲女兒的身影,但《地平線:零之曙光》的某些內容還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這款遊戲設計了一個絕妙的故事,充滿細膩和悲痛的細節和一種崇高的立意。

《地平線:零之曙光》提醒我們什麼才是真正應當重視的東西,雖然有點抽象,但不管它採用什麼樣的敘事手法,這遊戲讓我充滿了動力,無論今生來世,我都想盡自己一份力,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類遊戲是人類稀有珍貴的藝術品,它們也許就是未來的徵兆。總之,我們希望能見到更多類似遊戲進入大眾視野。


(編譯自IGN)

作者:JR Burgmann
譯者:王藝  
來源:篝火營地編譯
原地址:https://gouhuo.qq.com/content/detail/0_20190731090615_M0ijwdQh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