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linux,我接觸的蠻早的。98年7月或者8月,我知道有這麼個作業系統,但直到98年11月,才弄到了linux的光碟。
那個時候,之所以會對linux感興趣,和我當時的知識結構以及實踐經驗有關。
那時的我,自考大專(復旦信管專業)剛剛畢業沒有多久,空有一肚子的理論水平,而實際動手能力卻差。在網路方面的一些實踐,也僅限於在windows 3.11 for workgroup下面用netscape gold 3.04上網(486dx2/4m的電腦,跑win95都吃力),或者連到novell netware server上面,敲兩句 edit autoexec.ncf或者install這樣的命令。所以,一直想著,要麼在程式設計上突破,要麼在實際的網路應用上突破。
98年年中,電腦報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了linux,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玩意,興趣一下子就被勾起來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直在教科書中看到unix,但始終沒有見識過,這裡居然說有個脫胎於unix的、而且免費的作業系統,於是,就滿世界的找這麼個東西。
那時候的網路,可不比得現在。那時候的D版光碟,也不比得現在,自然是什麼也沒有找到。
順便說一句,好多人,對於於明儉,似乎都沒有聽說過。我邊上的一位兄弟是rhce,他說他在linux方面的啟蒙書籍是“鳥哥的linux私房菜”,我感慨的說,時勢造英雄啊,沒有讓於明儉成名。
第一次的安裝,折騰了好久,因為那個時候,對“根”這個概念不太理解,呵呵,足足弄了兩個小時,還是很鬱悶的。
進入系統之後,圖形介面是進不去的,因為顯示卡不支援。當時也沒有特別在意,還好,我有dos和novell netware的基礎,對字元介面並不陌生,常用的命令很快就熟悉了。
99年年初,我決定考mcse,於是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nt4上面了,這是我第一次脫離學歷教育,比較系統的學習實際應用中的知識。雖然如此,linux仍然在玩,不過,這個時候,精力並沒有用在其網路應用上,而是折騰在音效卡啊、顯示卡啊上面。
99年年底還是00年上半年,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總之,我通過了mcse。於是,按著學習mcse時候脈絡,又重新研究起linux的網路應用了,基本上,到了00年年底,常見的網路服務,我都玩過至少一遍了。
說說當時的linux應用環境,98年,linux尚不為人知,00年開始,有點熱乎起來了。很多的linux版本開始出現,比如trubo linux、bluepoint linux等,很多文章比較熱衷於介紹如何移植bluepoint的中文環境到redhat裡面去。很多的pc廠商開始在其桌上型電腦中用linux代理windows,包括ASUS。
不過,linux看起來很熱,應該講,還是虛熱,而且,也只在很少的一部分人裡面熱。
比如,華碩上海公司(華捷)搬到春東路上班以後大量招人,臺灣人出的考題當中就有不少linux的內容,但幾乎沒有幾個人做的出來哪怕一兩道題目。
01年的6月底,我離開了ASUS,進入另一家臺資企業,這家公司專做伺服器級的硬體研發,對於linux在網路方面的關注少了許多,而集中在了硬體相容性以及效能上面。
從01年7月到03年年中,大約兩年的時間,在linux下面做的最多的操作,一是編譯核心,反覆的把不同HBA和NIC卡的驅動編譯進去,二是執行lsmod、insmod等命令,三是檢視/proc下面的各種資訊,四是搭建samba,用netbench來測試其效能。
說點題外話: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純技術類知識的鑽研精神越來越弱,到了06年3、4月份,隨著我為之服務了5年的公司搬遷到崑山的訊息越來越明確,我決定為自己找後路。
也算機緣巧合,當年的8、9月份,我去泰安電腦(tyan)應聘,考官一聽我既有硬體研發背景,又玩過linux,大喜過望,問了一大堆比較深的、和硬體關係非常大的底層知識,不少問題把我難住了,那個考官很失望。
雖然是機緣巧合,但是這個巧合,考官當時並不知道。過了幾天,tyan內部的一個員工,同時也是我的朋友,根據我的反饋,找到了那個考官,問對我的感覺如何。答案自然是不妙。這個朋友嘆息,同樣是問linux方面的問題,雙方其實都可以把對方問的啞口無言,關鍵就看問的是什麼問題。如果我向考官提問有關linux的網路方面的知識,那個考官,死的絕對比我慘。
最終,和tyan擦肩而過。
基本上,從07年開始,就不再刻意關注linux了,有時候,只有新版本釋出了,download一個下來看看,僅此而已。
現在,我的一個下屬,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RHCE,我在和他在交流linux的時候,時不時的感慨一下:
kao!這個命令也沒有啦?
NND!還有這種玩法啊,我沒有玩過。
而他呢,有時則一臉驚詫:
Kao!!還有這麼個命令啊?
NND!!居然有這種玩法。
呵呵,有感而發啊~~~~~~~
與往來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