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上,如何避免落坑?

edithfang發表於2014-11-04

  


小創問:創業中的公司,應該避免掉進哪些坑?

創業失敗的案例太多了,對於創業者而言,有哪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答1:從創業失敗看如何避免落坑

吳波——美澳居創始人兼 CEO,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及 O2O 的開拓者和實踐者,先後創立焦點房地產網、拉手網和美澳居

創業中的坑,我從“創業失敗”這個角度來說吧~從創業角度來看,失敗就相當於我們創業者做這個專案沒做成,然後我調整一下,把另外一個專案做成了。其實最後這個錢還是到市場裡去了,像是之前的團購泡沫,其實從市場發展的長遠來看,團購這件事徹底推動了中國的 O2O 市場。我覺得所謂失敗,其實是個市場行為,你避免不了的。既然它是市場規律,就隨它走吧,怎麼避免失敗,也很難。

對於創業者來說,唯一要做的就是,是不斷的適應市場,使你的企業能夠走得更長遠,能夠笑到最後,然後讓投資人投到你。

答2:創業要不忘初心

吳世春——知名天使投資人

我們投資一個創業公司,第一,看創始人做事的初心,創始人自己是否有比較強的飢渴感;第二,看創始人對自己產品的態度,他是否有很高的標準和要求。創始人有很強的驅動力和飢餓感,往往能夠以身作則,同時鞭策整個團隊不斷向前。對自己的產品有很高的標準,這種標準會貫穿於整個團隊,最終團隊做出來的產品也會有很高的品質。

總結來說,創業中的公司,要想成功的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你要有個大的市場,要有個有錢的市場;

第二、你的融資能力要強,你要能夠融到比競爭對手更多的錢;

第三、你要招到更優秀的人才。

答3:創業敗局的三種普遍特點

旭成——《創業家》雜誌副主編

我接觸那麼多創業者,包括《小敗局》這本書中體現出來的特點,創業失敗或者階段性失敗的公司,普遍存在這三種特點:

第一,資源型創業是特別容易失敗的。

什麼叫資源型創業?我在書中有提過這樣幾個案例,有一個哥們做求職的,就說我能通過電信的 114 頻道,我可以用那個頻道幫藍領工人去做招聘,後來他以這個為基礎,佔了整個創業的商業模式,結果發現效果不好,然後一下就沒了,都沒來得及轉變,就死了。還有一個哥們是說,有個地方給我一片園區,我可以做一個很好的生意,結果中間負責領導被抓了,就沒了。有一個我記得很清楚,說我用銀行的信用卡做生意,結果發現中間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沒了。資源型的創業,專案一上來,可能上得很快啊,但資源型創業是特別容易失敗的,包括我們宮雨老師,他原來做 12580 也是寄託在整個中移動的體系上的 12580,那現在其實也變成非常非常小的一個業務。所以資源型創業是特別容易失敗的一個形式。

第二,空有熱情,空有想法而沒有落地。

這個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我們也有很多年輕的案例,就是大學畢業剛出來,熱血沸騰就做了這個事情,這個容易死的特別快。比如帶團隊的經驗,沒有帶過團隊,沒有整合過資源,反正就一腔熱血,也容易死的特別快。但是這個相當於他們交學費,對他未來再創業是有幫助的,這種年輕人的失敗我們也是鼓勵的,他沒有任何成本,就像吳明輝說的,七次失敗的經驗,反正你每三年一次嘛,你 20 年你總能做七次失敗的,那你真失敗你總有一兩次能成功,你這個人生從此就不一樣了。所以這種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創業,這種失敗的我們是比較鼓勵的,反正這個學費交得還是挺值的,即便你到 40 多歲,沒有一次創業成功,我相信你去任何一家公司做高管,絕對是張開雙手的擁抱。

第三,創業失敗跟團隊建設也有特別大的關係。

剛開始搭建團隊,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開始大家都是奔著願景去的,很激進,很激動,但是到中間,突然獲得一筆千萬投資,一旦涉及利益問題,就非常容易出問題了。可能創始人被投資人幹掉了,也可能是創始人團隊之間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分崩離析,這個團隊基本就廢了。

我覺得以上是創業團隊需要避免的三個問題,也就是創業中的三個“坑”。

答4:創業成功的助推劑——良師益友

星雲和尚

創業路上必不可少的:

第一,一位良師指導你避免錯誤的發生;

第二,一群好友,這都是你前進路上的動力和源泉。

至於創業中的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註冊公司時就要確認是否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性質}。

2. 商標註冊是後期隱性很大的,許多創業者都忽視了這個問題。

3. 公司運營的財務問題,不過我看了這麼多文章都在強調節省資金,在用人和管理財務問題上提得很少。有必要在這個方面放置心腹。這時候應該迎來了天使投資,天使資金也是個坑,是個大坑。務必謹慎,這方面文章到處都有,可以查閱。

4. 運營過後帶來的就是內部管理,(1)有人問到初創企業,到底需要打卡麼?我想,三四個人的初創完全沒必要,因為大家完全一條心。具有規模後,完全有必要分層次打卡;(2)晉升原則;(3)員工福利的制定等等。

5. 初創公司迎來一大堆投資,什麼A輪,B輪。但創業者記住,不要最後把自己給賣了,裡面牽扯到股份問題了,這也是坑,很多創業者最後被自己公司趕走了,不免唏噓。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