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旗下Drive.ai尋求「賣身」,自動駕駛創業者被逼到路口

四月發表於2019-03-04

<mark data-type=experts data-id=500df6fe-0c79-4b4e-80f6-57b71c302ef9>吳恩達</mark>旗下<mark data-type=institutions data-id=afeca06f-e329-455b-932c-cab09b4d9b82>Drive.ai</mark>尋求「賣身」,<mark data-type=technologies data-id=05e15688-59c9-43b0-9dd5-cd627d4e8d08>自動駕駛</mark>創業者被逼到路口吳恩達師徒創辦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正在向競爭對手尋求潛在買家

撰文 | 四月

賣身,or,融錢—— 二選一,關於存亡,創業者必須做出選擇。

近日有訊息稱,自動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正尋求“賣身”。目前公司已委託香港投行富瑞(Jefferies) 作為顧問,並在過去幾周向幾家最大的競爭對手告知出售意向。

Drive.ai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9月,籌集資金超過7700萬美元,公司整體估值約2億美元。

隨後,該條訊息相繼被外媒the information、engadget報導,其中the information在科技領域報導中具有較高權威性。

01

Drive.ai是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起源於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在2015年正式成立,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史丹佛大學。


<mark data-type=experts data-id=500df6fe-0c79-4b4e-80f6-57b71c302ef9>吳恩達</mark>旗下<mark data-type=institutions data-id=afeca06f-e329-455b-932c-cab09b4d9b82>Drive.ai</mark>尋求「賣身」,<mark data-type=technologies data-id=05e15688-59c9-43b0-9dd5-cd627d4e8d08>自動駕駛</mark>創業者被逼到路口Drive.ai創始團隊成員

據公開資訊顯示,公司目前擁有150多名員工,在加州山景城和得克薩斯州弗里斯科市設有辦事處,專門研發用於商業、政府以及共享汽車的深度學習駕駛軟體。

Drive.ai總部位於矽谷,之所以在國內能夠引起廣泛關注還在於吳恩達的名氣。他是百度前首席科學家,是Twitter上的“AI代言人”,被成為“人工智慧四大神”之一。

吳恩達Drive.ai這家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首先,創始團隊都來自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吳恩達教授的團隊;此外,公司總裁卡Carol Reiley,公司8位創始人之一,她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吳恩達的妻子;最後,吳恩達2017年離職百度三個月後,他本人也以人工智慧專家和董事的身份加入Drive.ai, 與此同時,Drive.ai宣佈了新一輪融資。

融資進展方面,Drive.ai 在2016 年第一輪融資中募集了 1200 萬美元后,又分別在2017 年的 6 月和 9 月進行了兩輪融資,籌集資金超過 7700 萬美元,背後投資者包括北極光創投、GGV 資本、NEA 恩碩投資、Grab等。

Drive.ai自創立以來,便頭頂閃耀的“AI光環”,其對標公司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部門、美國叫車服務Uber Technologies以及通用汽車Cruise和豐田等汽車製造商。

目前,這些公司已經成為Drive.ai的有力潛在買家。

近年來,Drive.ai的技術進展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展開:

一是無人車本身。Drive.ai實現了L4無人駕駛的公路路測,並且可以解決下雨、夜晚和上下班高峰期等無人車較為困難的應用場景。二是公司內部。Drive.ai在一年時間內做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鋪建及資料標註的工作。

2018 年 1 月開始,Drive.ai 便在 Frisco 街頭部署了 4 輛無人駕駛汽車進行測試,其中包括無駕駛員測試。

2018年10月, Drive.ai 宣佈在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市(Arlington)開展其自動駕駛試點服務。據加州在年初公佈的自動駕駛監管檔案,過去一年左右,Drive.ai 車隊在德克薩斯州的自主駕駛歷程達到了8000英里。

眼看團隊建設和業務運營都順風順水,Drive.ai管理層卻在2018年9月發生劇烈動盪。

<mark data-type=experts data-id=500df6fe-0c79-4b4e-80f6-57b71c302ef9>吳恩達</mark>旗下<mark data-type=institutions data-id=afeca06f-e329-455b-932c-cab09b4d9b82>Drive.ai</mark>尋求「賣身」,<mark data-type=technologies data-id=05e15688-59c9-43b0-9dd5-cd627d4e8d08>自動駕駛</mark>創業者被逼到路口左為Drive.ai 總裁、吳恩達妻子Carol Reiley,右為Drive.ai前任CEO Sameep Tandon

Drive.ai CEO從之前的Sameep Tandon變成Bijit Halder。Sameep Tandon是Drive.AI創始團隊成員之一,在史丹佛大學讀書時師從吳恩達,資料顯示其在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擔任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在2018年9月之後擔任聯合創始人、董事會董事。

而Bijit Halder也就讀於史丹佛大學,在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職於百度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於2018年3月加入Drive.ai任產品副總裁,9月升任公司CEO。

據訊息稱,目前吳恩達和妻子CarolReiley也已經相繼退出了公司的運營,公司主要由吳恩達的幾個學生(華人)在負責日常運營。

但是,這幾個人也存在內鬥的情況,曾經有核心成員尋求回國的機會。

02

儘管集技術大牛和明星代言人於一身,儘管Drive.ai在商業化和落地化方面積累了不少成績,但仍逃不過「賣身」的選擇。

它正在幫我們認清,在高歌猛進的表象背後,很多自動駕駛創業團隊已經搖搖欲墜,因為自動駕駛技術面臨著太多不確定性和過長的落地週期,市場的樂觀情緒正在拖垮。

從“五年內落地”,到“三年內落地”,再到“今年落地”,無人車概念被反覆包裝後,創業者的口號越喊越響,但距離PPT上承諾的技術能力卻還有很遠。當耐性被逐漸消磨,團隊內部隱患卻被逐步放大,行業洗牌的時間線逼近。

需要警惕危機的遠不止於Drive.ai

在2月接連曝出公司高層內訌的Roadstar已經進行到公司清盤階段。據自動駕駛自媒體車智訊息,這家公司受到核心團隊內鬥的影響,有投資人已經表示或將撤資;此外,Roadstar團隊將分割成兩家公司,一部分的員工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周光,一部分員工到了CEO 佟顯喬和 CTO 衡量的新公司,並且獲得投資人的支援。

同樣在2月,北京圖森未來宣佈獲得新浪資本領投的D輪融資9500萬美元,成為重卡領域的自動駕駛的獨角獸。該筆融資距離圖森2017年11月的最近一輪融資跨度長達15個月。由於融資補給時間跨度較大,而自動駕駛國內外研發投入巨大,在融資到位前,圖森在業務落地方面經歷了較為艱難的爬坡。

而本月初,蘋果方面也傳來,旗下自動駕駛專案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裁員近190人的訊息。這無疑為自動駕駛保守派和悲觀主義者贏得了更多話語權。

據蘋果致加州就業發展部(California Employm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的相關檔案,該次裁員受影響的員工多為工程師,其中工程專案經理38人,硬體工程師33人,產品設計工程師31人,軟體工程師22人。裁員將於4月16日生效。

03

如今,擺在創業者面前較為明朗的只有兩條出路:尋求被收購,或者,融到更多的錢。

事實上,自動駕駛領域已經發出明顯的整合訊號。

通用汽車在2016年以10億美金收購了Cruise; nuTonomy作價4.5億美金在2017年被一級供應商德爾福收購。在2018年,則不斷有訊息傳出大眾要將Aurora收入囊中。

對於希望保持獨立的初創公司而言,雄心壯志的實現必將越來越依賴資本力量。2019年獲得充足乾糧的意義在於,安穩民心,以及保全公司。

正在推進無人運貨小車的Nuro已經從沙特支援的軟銀手中拿下9.4億美元的承諾,打破自動駕駛領域最高單筆融資記錄。

而此前這項紀錄的保持者來自於春節前,無人車先驅克里斯•厄姆森創辦的Aurora,獲得紅杉資本和亞馬遜在內的5.3億美元投資。

目前看來,除非買方決定擴大Drive.ai在德克薩斯州開展的小規模自動駕駛接駁車的試點規模,否則整合其技術佈局將是買房面臨的一大難題。固定路線的接駁車被視為比送貨機器人更小體量的市場,儘管後者更難以實現。

關於「賣身」言論,Drive.ai一位女性發言人拒絕表示迴應。但在Drive.ai一份宣告中可以看到,「我們經常參與戰略合作伙伴討論」,公司認為「所有選項都與我們的使命相符。」此外,香港富瑞發言人對此也拒絕發表評論。

如果交易順利,Drive.ai或將成為華人自動駕駛創業領域中第一家被成功「交接」的公司。

如果交易失敗,則意味著,Drive.ai 必須使出更大的力氣投入到資本市場的博弈中。畢竟,光是在加州進行路測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就超過了60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