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如果大疆稱第二,沒有誰敢稱第一。
2013 年 1 月,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無人機公司大疆釋出了一款可以隨時起飛的四旋翼飛行器整機“大疆精靈”。憑藉一體化和易用性,“大疆精靈”撬開了民用多旋翼無人機的大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5 年,大疆拿下全球消費級無人機 70% 的市場份額;2017 年,大疆銷售額高達 180 億,至今依然以碾壓性市場份額盤踞霸主地位。
信奉“先有技術突破、再有市場需求”,大疆一直用技術先行的作戰策略開疆拓土,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可以看作他們打下的第一塊地盤。如果把消費級無人機換成其他賽道,大疆能複製自己的成功嗎?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 CES 2020 上,大疆賺足了眼球,不是因為“老本行”無人機,而是另外一個新玩意兒——鐳射雷達。
這家釋出鐳射雷達的公司,你可以說是大疆,也可以說不是大疆。因為這家公司名叫 Livox ,運營主體為香港覽沃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基於大疆內部孵化機制成立的獨立公司。
大疆做鐳射雷達並不是新鮮事,引起熱議的是新品定位的領域——自動駕駛,而且產品還有著鮮明的大疆特色:售價遠低於同類產品價格。
一時之間大家紛紛猜測:大疆這是要佈局自動駕駛了?
對於這一猜測,大疆的官方口徑是:“我們持續關注技術前沿,其中也包括如何將我們的技術應用在汽車領域,這一探索已有一定進展。”
不過大疆內部知情人士也給我們的猜測潑了一些冷水,他告訴 InfoQ 記者:“大疆今年的確會有更清晰的圖景,但和 Livox 關係不大。至少目前我們不認為 Livox 是在為自動駕駛佈局。單純理解,這次就是在賣感測器。”
無論這名知情人士透露的資訊是否準確,但是 Livox 新推出的鐳射雷達產品確實給國內自動駕駛市場投下了一顆小型“地 雷 ”。
以“價效比”攪局市場
事實上,大疆的鐳射雷達感測器從 2019 年 1 月就開始銷售,主要有 Mid 系列的 Mid-40 和 Mid-100,服務於測繪行業及智慧城市,售價分別為 3999 元和 9999 元。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在讀博士生陳嘉是 Mid 系列的使用者,曾將 Mid-40 用於其基於鐳射雷達的測距與建圖演算法研究專案。
在陳嘉看來,Mid-40 價效比非常高,但是之前沒有任何適配的演算法,因此他一開始是抱著試玩的心態看看這個雷達能夠做點什麼。
在經過多次應用之後,陳嘉對 Mid-40 的評價是:“除了 FOV(視場)有點小之外,其他的都還挺好,很適合測繪,機器人導航等場合,自動駕駛沒有試過,不好評價。”
至於 Livox 新發布的兩款雷達,陳嘉對 InfoQ 表示已打算嘗試,“效果好的話日後會使用它們做研究。”
與 Mid 系列不同的是,Livox 的兩款新產品 Horizon 和 Tele-15,分別為 Level 3 和 Level 4 自動駕駛而設。前者的探測範圍大約在 260 米,後者則為 500 米,並且已實現量產,分別在今年 1 月和第二季度開售。
高價效比依然是大疆產品的最大特色,兩款產品售價均在萬元以下,官方宣稱新雷達的非重複式掃描方式可實現隨著掃描時間增加,達到近 100% 的視場覆蓋率。
開拓自動駕駛客源
長期以來,傳統多線鐳射機械雷達有著生產工藝高量產難、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的痛點。量產時間上,傳統 64 線機械雷達生產週期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Livox 則宣稱單一產線一天可生產 300 臺 Mid-40 或 100 臺 Horizon。
Livox 通過改進硬體和機械設計,使 Horizon 和 Tele-15 感測器能夠嵌入車輛設計中。效能對比方面,Livox 全球市場總監鄧睿豪指出,在搭載 Horizon 和 Tele-15 的 L3/L4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Horizon 的點雲覆蓋率在 0.1 秒內即可等效於 64 線機械式鐳射雷達,而隨著掃描時間的增加,Livox 的非重複掃描式雷達效果將超過 64 線機械鐳射雷達。實際測試中,在同樣的 0.1 秒內,Tele-15 的點雲覆蓋率等效於 128 線的機械鐳射雷達,Mid-40 等效於 32 線的機械鐳射雷達。
雖然技術上非常“能打”,但是也有人質疑:由於鐳射掃描方式的不同,Livox 雷達與傳統的機械雷達或 MEMS 等固態雷達的點雲模型亦不同,自動駕駛公司所積累的資料並不能直接適配在新雷達上,在演算法上要做很大調整。
對此,鄧睿豪進行了回應:
“首先,我們為了讓 Livox 鐳射雷達在不損失點雲密度、量程、精度等核心引數效能的情況下擁有更高可靠性、更低價格和量產能力,確實採用了和市面常見方式不同的鐳射掃描方式,這確實會導致我們的客戶在演算法遷移方面需要多加投入。
第二,考慮到傳統機械式鐳射雷達基本已被行業認為是車規道路上的“死衚衕”,所以自動駕駛公司演算法的升級調整必然會與這一批鐳射雷達行業變革同步進行,只是有一些自動駕駛公司已經行動起來(如 AutoX),有一些仍在猶豫觀望,但我們認為在使用者用腳投票的時代,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第三,頭部客戶通常表示需要 3 個月左右開發時間完成基於 Livox 演算法的遷移和軟體適配,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複雜。
第四,Livox 內部演算法團隊正在聯合內外部客戶通過多個渠道和方式搭建基於 Livox 點雲採集資料集的標註工作,節約客戶的時間,方便客戶能夠更加快速高效地去訓練系統、驗證演算法。”
據記者瞭解,目前已跟 Livox 合作的自動駕駛公司有 AutoX (RoboTaxi 方向)和 CiDi 希迪智駕(智慧物流方向)。有統計顯示,國內自動駕駛公司大多數已採用禾賽、速騰聚創等公司的國產雷達,並且禾賽憑藉價效比優勢也收穫了不少美國自動駕駛企業客戶。
而大疆 Livox 這次針對自動駕駛應用推出的新品也被普遍認為具備競爭力。
“一方面是價格,更關鍵的是大疆的產品品控能力是其他競爭者目前難以匹敵的,畢竟大疆在量產方面的實力明顯強得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英博超算 CEO 田鋒在接受 InfoQ 採訪時直言,大疆這麼低的價格和這麼短的供貨期,其實給現在做 Lidar 的企業(包括 Velodyne)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應該會迫使整個鐳射雷達行業降低成本,提升供貨能力。”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一位助理教授對 InfoQ 表示,對自動駕駛來說,鐳射雷達是核心感測器,價格如此之低將使得自動駕駛離量產目標更進一步。
在國內某自動駕駛公司負責系統設計和開發的林海也對 InfoQ 表達了相似看法,並表示會對市場上的產品都進行對比測試,包括 Livox,表現優異的會用在車上。
不過,Livox 也不想將新雷達面向的客戶範疇僅侷限在自動駕駛領域。
“我們更希望能夠通過降低使用成本推動鐳射雷達產業的普及,它不僅僅能夠使用在自動駕駛上,其他行業也有使用高效能鐳射雷達產品的需求。”陳溪補充。
孵化與獨立
其實 Livox 並不是唯一一家獨立於大疆的公司,比如生產玩具無人機的 Tello(深圳睿熾科技)也是大疆全資控股的獨立公司。
但在管理極度扁平化、技術先行的大疆內,成立獨立公司並不是事先規劃的結果。
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大疆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首先是尋求技術的突破,一旦達到這個階段,清晰的市場需求就會出現。
據大疆內部人士向 InfoQ 描述,有關大疆內部孵化一事還談不上平臺或機制。該人士稱,大疆至少目前還不是那麼制度嚴明的公司,企業文化扁平自由,但是同時內部競爭也很激烈。很多制度流程都是先有實踐後有流程。如果接下來 Livox 大獲成功,也會激勵一些“小頭頭們”積極投身獨立業務的創新,那麼公司就需要有適當的制度來保障這種模式持續進行。
雖是獨立公司獨立運營,但 InfoQ 瞭解到,大疆為 Livox 提供了早期資金支援,同時為 Livox 提供產品生產線、辦公空間、銷售渠道、售後、人力等多種資源支援。
“獨立只是一個法律手續,重要的是獨立的團隊、獨立的頭兒。”上述人士強調,可以將“獨立”理解為研發主線的溢位。
“當研發主線積累下來的成果遇到合適時機,內部創新的機會就來了。但是研發主線還會循著技術路線本身向前迭代,不以市場、資本為轉移。”
如此一來,大疆做鐳射雷達或可以理解為其在無人機 / 機器人研發過程中相關成果的延伸。
“大疆的無人機有很多積累,首先他們很懂演算法,這對於做雷達是很有意義的;其次他們無人機產品做得很好,這些經驗也能借鑑到雷達上,快速整合供應鏈和產品線實現量產。”林海說道。
“我們一直認為,如果一項技術沒有風靡市場,唯一的原因是技術本身還不夠好,和商業技巧無關。”上述大疆人士強調。
不過,鐳射雷達行業勁敵環伺,大疆要突圍而出並非易事。再次以“變革者”姿態出發的大疆,到底能通過技術在新市場激起什麼樣的浪花,值得期待。
https://www.toutiao.com/i678162528362456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