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近期釋出的報告指出,持續蔓延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亞太地區衛生部門的嚴重投資缺口:相關外國直接投資從2019年至2020年下降了45%,到2022年前三季度已持續下降至此前水平的34%。

這份名為《2022/2023年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趨勢》的報告包含四份簡報,是亞太經社會年度系列報告的一部分,旨在支援決策者制定短期及中期計劃,以減緩全球和區域經濟出現新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製藥業吸引最多投資

報告指出,2008年至2021年間,亞太地區製藥業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最多(320億美元),遠遠超過醫療裝置(200億美元)、生物技術(170億美元)和醫療保健(108億美元)等其他衛生領域的分部門。

在此期間,美國是最大的投資國,佔到亞太地區所有與衛生相關的綠地投資的35%,其次是瑞士、日本、德國和法國。

中國則是同期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國(330億美元),其次是印度(140億美元)、新加坡(90億美元)和馬來西亞(50億美元)。

部分國家面臨挑戰

在亞太地區,包括斯里蘭卡、汶萊、不丹、東帝汶和泰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將對衛生部門的投資作為一項核心政策目標。然而,各國仍然面臨一些關鍵挑戰,例如區域和國內的投資生態系統不佳,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落後,以及缺乏資本、技術和技能。這使得一些國家難以吸引到充分且優質的投資。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里沙赫巴納(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 表示,“區域合作以及歡迎投資的政治承諾對於促進經濟復甦並充分利用外國直接投資至關重要。”

通脹壓力影響商品貿易

今年的簡報還強調,亞太地區仍然是優惠貿易協定的最大貢獻者,該區域的優惠貿易約佔全球的一半。這些優惠貿易協定日益廣泛、深入、數字化,且越來越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與此同時,由於今年下半年全球需求放緩,2022年亞太地區的商品貿易增長將受到限制。據亞太經社會的預測,亞太地區今年的商品貿易總額將達到19萬億美元,實際出口預計將增長3%,而進口將下降0.3%。

2022年的通脹壓力也是商品貿易增粘放緩一個主要因素,對亞太地區的各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倘若2023年能夠有效遏制通脹,那麼亞太地區的商品貿易預計將持續穩步增長,實際出口將增長1.6%,實際進口將增長0.7%。

服務貿易增速預計放緩

2022年亞太地區的服務出口和進口預計將分別增長8.7%和9.8%,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得益於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日益增長的資訊和通訊技術服務需求以及交通運輸限制的緩解。

但是,據亞太經社會的預測,2023年亞太地區服務出口和進口的增速會略低於2022年,分別為7.5%和5%。

綠地投資保持勢頭

雖然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都面臨較大的壓力,但亞太地區的綠地投資仍展現出較強的復原力,預計在2022年將增長6%。

印度首次超過中國,成為最大的綠地投資目的地國和來源國。其吸引到的外國直接投資達60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達350億美元。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