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近日釋出的一份報告強調,亞太地區的經濟體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包括隨著各國極有可能相互徵收碳稅的情況下考慮如何保持其貿易競爭力。

聯合國副祕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祕書阿里沙赫巴納(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表示,隨著主要貿易伙伴考慮對碳徵收邊境稅,人們對其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影響存在強烈擔憂,因為該地區的許多經濟體都有被排擠出關鍵市場的風險。

她指出,新冠疫情復甦方案的推出可能會提供投資於低碳技術和行業的機會;考慮到採取行動的緊迫性,這些機會不應錯過。

按絕對值計算,亞太地區現在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地。然而,《2021年亞太貿易和投資報告》顯示,該地區所有經濟體都有很大的空間使貿易和投資環境更加適應氣候變化。

報告指出,環境商品貿易方面的壁壘比碳密集化石燃料方面的壁壘更為普遍。浪費和倒退性的化石燃料補貼也繼續導致該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

報告表示,及時取消這些政策並以更有針對性的支援政策取而代之,除了有助於減少排放外,還可以為社會和環境政策提供急需的資金。

聯合國貿發會議祕書長格林斯潘 (Rebeca Grynspan) 表示,貿易、投資和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絡是複雜的。關鍵是要確保貿易和投資產生的積極影響最大化,比如通過進行促進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的貿易和投資,同時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比如貿易和運輸系統實現數字化。

報告表示,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氣候承諾需要得到政策和措施的支援,以推動向低碳經濟轉型,包括私營部門。在新能源、能效、工程、製造和建築行業,將會創造出 1600 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可以完全補償因縮小產業規模而估計損失的500 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創造出更多工作機會。

報告指出,通過使貿易和投資更適應氣候變化等做法成本不菲,尤其是對於碳密集型行業和經濟體而言。然而,不採取行動的代價 — 如果《巴黎協定》目標落空 — 據估算代價會大得多,到2100 年將高達792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區域貿易協定也有助於應對氣候危機。報告指出了在區域貿易協定中納入更多環境條款、擴大其範圍並加深其嚴格程度的總體趨勢。

《2021年亞太貿易和投資報告》由亞太經社會、貿發會議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今天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環境週上予以聯合釋出。

這是第一份研究即將到來的邊境碳調整機制對亞太地區經濟體影響的報告。這也是首次構建使貿易和投資更加適應氣候變化指數 (SMARTII) 來評估該地區經濟體使其貿易和投資政策更加適應氣候變化的程度。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