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企業連連出現虧損,環保行業何去何從?
近年來,“環保”已成為不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個人生活的重要考慮因素。
10年前,國家釋出十二五規劃,對於環境保護的佈局也愈發清晰起來。環保理念不斷地深入人心,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上也有所體現,“低碳出行”、“綠色節能”等關鍵詞貫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本將視線調轉向了環保行業,環保行業已然成為了資本眼中的“香餑餑”,龐大的藍海引人關注。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諸如東方園林、巴安水務、博天環境等環保行業內的企業公佈了2021年的財報。這些年度財報有一個共同點——淨利潤出現虧損。既然環保行業的發展前景如此良好,為什麼企業還會出現普遍虧損的情況呢?在未來,各類環保企業究竟何去何從呢?
多方助力,環保行業本應是風口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大步向前,經濟一路高歌的背後是環境的每況愈下。煙塵滾滾、霧霾頻頻,往日的青山不再青、綠水不再綠,正是在這荒蕪凋敝的溫床上孕育了中國環保產業最初的萌芽。環保市場形成之初,旨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維持生態環境齊頭並進,規模並不算大。1988年,我國環保產業年產值38億元,實現利潤8.3億元。
九十年代後,環保產業逐漸穩步發展,多項相關法律法規出 臺,國家對於環保的投資力度大幅增加,環保行業也駛上了“快車道”。十二五規劃為環保產業開啟了新的缺口,環境政策持續加碼,環境執法監督也進一步深化。 多年以來,環保產業在防治汙染、維護生態、資源迴圈利用等領域不斷髮展壯大。
到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年產值1689.9億元,利潤166.7億元,相較於十年前,已經翻了數十倍,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已經達到了1.95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4.5%。相較於最初的38億元,如今已是雲泥之別,由此可見環保行業已經在國內發展大潮中迸發出了“千億藍海”,近日公佈的十四五規劃中關於環保的部分,更是為環保行業的再度躍遷奠定了主基調。
是什麼賦予了環保行業突飛猛進的原動力?一個國家的環保產業的潛在需求空間往往是由環境汙染總量與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決定的。 經濟的發展靠生產活動帶動,而工業生產必然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汙染。而自然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為了維持良好的生態,環保產業應運而生且逐漸發展壯大。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活動和工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汙染總量必然不小。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2.4億噸標準煤,並比上年增長5.2%。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我國的環保產業是一個潛在需求非常旺盛的朝陽產業。
與國外相比,我國環保行業起步較晚,相關政策的賦能對環保企業的發展影響權重較大。兩會對於環保問題的熱切關注以及“30·60”碳中和的目標達成,對這個行業有了強大的助推力作用。此外,環保部規劃院的測算顯示,“十三五”全社會的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三倍以上。 這些政策的助力和資金的護航無疑是支撐環保產業發展動能的“蹺蹺板”。
政策資金的落位疊加不斷提升的科研水平,我國環保技術裝備也在不停更新迭代:電除塵、袋式除塵、脫硫脫硝等煙氣治理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鎮汙水和常規工業廢水處理,已形成多種成熟穩定的成套工藝技術和裝備;汙水深度處理、VOCs治理、固廢處理和資源化以及土壤修復領域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在自動化、成套化、智慧化、立體化和支撐精準監管方面進步顯著。在以技術為導向的環保行業,裝備的最佳化升級是開拓市場的一大“法寶”。
綜合來看,市場面和政策面的兩面加持下,行業應呈高位執行態勢。然而,一眾環保企業卻似乎未能乘勢而上,股票表現也籠罩上一層新的“陰霾”。
虧損連連,環保企業們都怎麼了?
四月底,國內一批環保企業公佈了自己2021年的財報,情況並不樂觀。來自廣西的環保龍頭博世科公佈的報告中,2021年公司營收比上年同期下降26.40%,淨利潤虧損5.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3.96%。曾經環保行業風頭最盛的東方園林,其年報也顯示其淨利潤虧損約11.58億。巴安水務全年營收同比下滑68.25%,淨利潤虧損13.04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
而水環境領域的領軍企業博天環境,更是在一天內接連發布了兩條頗為糟心的新聞。首先是財報,從2019年開始已經連續虧損的博天環境,這次依舊沒能脫離泥潭,營收同比下降40%,淨虧損額達到了14.2億元。隨後,博天又釋出了關於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這也是連續3年出現虧損所導致的。
風頭正盛的環保巨擘們近年來遭遇如此窘況,實際上面臨多方面掣肘。從企業自身出發,環保行業本身具備的長週期、重資產、回款慢等屬性,根本上侷限了企業的發展。環保專案資金回籠週期往往長達二三十年,固定成本投入高,本就擁有較高的經營槓桿,再加上其合作物件往往是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有限,這給發展更添了一層風險。因此,一旦出現短期資金的流動性危機,還在推進中的專案顯然緩不濟急,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
外部環境上看,PPP模式的暴雷餘波難消,也成為環保企業成功創收路上的絆腳石。雖然PPP暴雷潮距今已經過去4年之久,但它的影響仍然不容小覷,次生危害輻射到了整個行業中。 受到PPP風波影響的企業融資能力本就有所衰減,而在當前的股價表現下又顯得更為窘迫,一時間不僅使許多專案被迫停滯,也致使貸款罰息增加,給公司財務帶來更重的負擔。
更令人苦惱的是新冠疫情使得本就有些飄搖的情況雪上加霜。新冠疫情的爆發致使許多行業都步入凜冬,對於環保行業來說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疫情之下,令人愁眉不展的專案推進、遲遲看不到頭的回款……無一不是壓在環保企業身上的稻草。
以博天為例,其2021年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疫情的多變導致專案開展變得更為困難,專案本身的數量因此驟減,能開起來的也常常中斷停擺而導致工期變長,因而不僅外部訂單量下降,單個專案的成本也相應增加;疫情防控期間,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也會影響到外部客戶的財務狀況,導致應收賬款回款速度再度放緩。再加上前幾年曾受到PPP暴雷風波的影響,博天的狀況不可以不說是艱難。而博天環境如今的狀況,也正是環保行業裡眾多企業的縮影。
環保企業未來該何去何從?
既然環保行業本身仍然擁有龐大的市場藍海,也具備科技進步、政策扶持等發展的外部條件,面對這樣一塊炙手可熱的“金子”,視若無睹絕非明智之舉。但是一系列困境與消極影響接踵而至, 環保企業怎麼才能實現破局,真正闖出一條新的路來呢?
依託政策驅動發展行業重振的“金科玉律,”正處於十四五調整規劃期間的企業,應該積極順應國家政策,及時跟隨腳步,響應號召,轉變企業轉型升級戰略。長期來看,環境治理的前提也是基於國情下的一種戰略性安全預期,企業可以據此從橫縱兩個面向進行產能轉型和業務擴充套件。 橫向上,擴充企業營運的環保型別,在最佳化傳統水環保和大氣環保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能源領域。縱向上,推動環保企業間的合作併購,從而集聚產能優勢、完善企業混改體系。
短期而言,企業可以向當前行業熱點靠攏,圍繞需求構建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體系。例如近來大熱的“鹽湖提鋰”,依託這一概念提供服務的上市環保公司更受資本的青睞,這也給環保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和另一層次的競爭維度。
另外,網際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搭上數字化升級的“便車”將成為眾多企業的首要出路。我國數字經濟正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併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有利於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對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來說,以數字化賦能生態環境治理,順應新形勢下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規律,也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新的方法路徑。
成立於2015年的雅居樂環保集團經過短短七年的飛速發展,如今已是“中國環境企業50強”,並且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危廢領域領先企業”稱號。雅居樂環保集團便是透過與廣州工博科技協作來完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以“SAP+自研產品”形成的環保危廢行業解決方案,實現模組化、智慧化運營,滿足危廢領域的業務需求,保障危廢全過程管理和業態一體化管控。在其釋出年報中也顯示,2021年雅居樂環保實現營業收入7302.8萬元,淨利潤909.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促進環保企業轉型升級,商業經營模式的最佳化升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一片虧損中,東珠生態釋出的2021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7.11億元,淨利潤4.81億元,並且較上年都有增長,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東珠生態承接的專案以EPC專案為主,EPC模式不同於PPP模式在專案經營期有不少於十年的合作期限限制,預算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回款速度方面比PPP專案更為靈活,有利於降低風險,減少資金迴流慢帶來的潛在隱患。
再加上東珠生態從2010年就逐步進行業務重心轉移,從傳統的園林景觀建設到生態環境修復、改造領域東珠生態,並積極尋找最佳化升級產業鏈的機會,在主營業務範圍持續增長的前提下,不斷開拓各類生態修復方面的業務機會。 正是由於其積極尋求轉型和經營模式最佳化,才能在普遍虧損的行業狀況下突圍,實現淨利潤並維持穩健增長。
環保行業的未來,是需要依靠大環境的改善變化來助力的,但是更多的路依然把握在企業們自身手中,只有保持積極的態度,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根據局勢調整自身的應對策略,敢於開拓,勇於創新,才能始終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也為企業自身創造更多的價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8950/viewspace-290176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自媒體行業內卷嚴重:企業自媒體應該何去何從行業
- “廣進計劃”下的企業數字化何去何從
- 貝恩諮詢:疫情之下,中國醫療行業何去何從行業
- 內卷下的智慧投影行業,未來何去何從?行業
- 在量子計算時代,企業資料的加密該何去何從?加密
- 新增企業持續下降,5年融資72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I行業將何去何從?人工智慧AI行業
- 連年虧損的Unity,為何此刻決心步上IPO之路?Unity
- 數字化已成產業基本能力 企業大學未來將何去何從?產業
- 每日優鮮市值暴跌,生鮮電商行業何去何從?行業
- 文網文已停擺1年,遊戲企業“運營資質”將何去何從?遊戲
- iOS開發何去何從iOS
- DOC檔案何去何從
- 2022年全球將持續缺芯,電子行業該何去何從?行業
- PUBG團隊都要“告別”吃雞 商業遊戲公司該何去何從遊戲
- 雲端計算逼近現實生活 IT員工何去何從?
- web前端開發前景何去何從Web前端
- 4 年多經驗,何去何從
- 學雲端計算與大資料前景如何?就業又該何去何從?大資料就業
- 『從火爆到冷清,小龍蝦何去何從?』今日資料行業日報(2019.07.31)行業
- 團隊解散,我們該何去何從?
- 前端框架這麼多,該何去何從?前端框架
- GitHub破例接受投資,未來何去何從?Github
- Sora 時代的 AI 影片生成何去何從?SoraAI
- 何為軟連線、何為硬連結(含圖解)圖解
- Google 跨裝置作業系統Fuchsia或將支援 Java,Android將何去何從?Go作業系統JavaAndroid
- 網站SEO優化不穩定競價廣告轉化率又不高 企業網路推廣何去何從?網站優化
- 知識視訊創作者何去何從,百度給出解答
- 5G多址技術何去何從?
- 華瑞IT教育:高考落榜,該何去何從
- 雲原生時代,資料庫該何去何從?資料庫
- 前端這條路,我們該何去何從前端
- 無人機再撞客機 無人機將何去何從無人機
- 前有Windows後有Linux Unix何去何從WindowsLinux
- 當程式碼遇上詐騙,開發者該何去何從?
- 企業為何會選擇企業雲盤進行資料儲存
- 為何企業的IT系統“短命”
- 企業資料為何要選擇企業雲盤
- 我是一個請求,我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