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之從資訊化到數字化進化之路

qing_yun發表於2022-03-28

彭友們好,我是老彭。最近跟製造業企業槓上了,幾個客戶都是製造業企業的客戶。客戶也在問,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到底從哪裡開始?

1、怎麼開始?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數字化轉型首先要轉的是理念、組織,換句話說,首先需要打破資訊化和生產技術之部門牆。

需要把真個企業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要從生產域(製造、服務)與管理域融合,形成一個高效的系統。

如今再談資訊化與數字化,不免真的成了討論“回字的四種寫法”。

然而,經常被問及如下這些問題:

·數字化和資訊化有什麼不同?

·要不要補資訊化的課,能不能跨越資訊化直接進入數字化?

·ERP作為資訊化時代的代表,是不是數字化的基礎?

看來這個話題還是有必要拿出來再次討論一番。如果能給朋友們帶來點點啟發,成為“孔乙己”又何妨呢?感覺突然之間讀懂了孔乙己。

朋友們時間寶貴,我們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一張紙說清楚要點。

不同的企業,過去的資訊化含義略有不同,數字化的路徑也有差異,因此有必要區別。

2、製造業企業一張圖

如圖:

一、製造數字化

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部分工業生產行業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程式,即,機械化、電氣自動化、計算機控制等主要的技術升級。

本人從跨行業的視角來觀察,即使對於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數字化技術的有三個主要發力點,即,透過生產現場數字化升級改造,並充分利用資料分析技術:

·產品質量自動檢測與改進

·裝置預測性維護

·降低生產能耗

二、業務流線上化

隨著生產製造自動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進一步提升不可避免遇到階段性的“天花板”。原本處於“效率窪地”的企業管理域,恰逢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的日臻成熟, 勢必成為數字化發展戰略重點。

對於工業生產企業來說,過去以產品生產為中心。除此以外的其他企業經營活動被通通列為“企業管理”之列。實際上,企業價值實現是從客戶需求到產品交付端到端的過程,製造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根據華為過去管理變革實踐經驗,將研發、銷售、採購、物流與交付、收付款從傳統的企業管理域“剝離”出來,經歷了端到端業務流打通(透過流程&IT支援“線下做作業;線上交作業”),進一步實現業務流線上化(“線上做作業”)。

業務流線上化方法方面,不一定過去那樣強調流程文件化,正式釋出,而直接固化為線上上平臺。但業務流、業務規則梳理等基礎性工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三、生產與業務流整合

過去,ERP+MES系統是先進製造型企業的“標配”。當然,其自動化整合的程度行業、企業不同而異。

未來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需求。當前的ERP以標準化為著稱,以及從ERP到MES“半手工”的整合,都將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四、管理量化

與給業務執行層帶來的潛在的巨大價值相比,數字化技術在企業管理的作用有限,至少就當前階段而言。

企業戰略、人力資源、全預算、風險控制、運營管理等企業管理子領域,數字化技術的主要作用體現在量化方面。

BSC(平衡計分卡)、管理駕駛艙在江湖上已成“昔日黃花”。方法和工具沒錯,錯在不適當的時機不適當的用。就像人工智慧,被提出來70年之後才真正發揮實用性的價值。

以生產製造數字化、業務流線上化為基礎,豐富、實時的資料被記錄下來,客觀地反映了企業正在發生的一切。

量化管理,從事後評價,延伸到事中監控、事前預測;從反映結果,延伸到洞察根因。

根據華為的實踐,數字化運營很好的銜接了企業管理與與業務流執行。

3、小結

總體來說,我國生產製造行業、企業的水平發展並不均衡。因此,資訊化到數字的演進路徑也各有差異。

若干觀點,供參考:

已經上了ERP的企業,不建議著急升級“更高階”的ERP,有其他更多的地方值得花錢。

以資源/產品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而數字化不是。“資訊化+流程化”的課(穿上數字化外衣)依然值得補,無論從實用還是其他角度都如此。

在工業化程式中的企業,生產的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應該同步進行。

來自 “ 資料力學 ”, 原文作者:石頭;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66fqQWYA_ihl2OeHxodyY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