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對於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影響的思考

qing_yun發表於2022-05-17

製造行業在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領域,應該說是起了個大早,在九十年代國家七五和八五計劃期間,就強調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AE)和計算機程式設計控制技術應用到企業產品開發設計和加工裝置中去,到後來二十世紀初期國家提出兩化融合戰略,提倡企業利用資訊化和工業化相互融合,再到後來的數字化轉型,每一步都和製造行業息息相關,但是過去幾十年相關企業數字化建設進展如何?卻不能說都趕上了“早集”,有些企業甚至連“晚集”也趕不上。如今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各類製造企業又將在新的發展趨勢下面臨巨大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只有找對方法,上到適合企業本身的數字化發展快速列車,才能持續打造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01、製造型企業數字化建設現狀

泛製造領域是目前涉及行業細分種類最多,企業基數巨大的領域之一。無法把所有企業雜糅到一起來討論,更無法找到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數字化建設方法來指導所有企業。要想深入瞭解企業數字化建設的真實狀態,尋找到合適的提升建議和方法,首先要結合不同企業的數字化建設狀態切片來洞察分析。

我們走訪過國內許多生產製造型企業,有行業龍頭世界領先的營收過千億大企業,也有小到一兩個車間幾條產線的小規模工廠,調研一圈下來發現製造型企業在數字化建設層面有著從“剛起步”到“很超前”整個所有階段都涵蓋的複雜狀態。根據大多數企業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徵,這裡把製造型企業數字化建設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起步階段,特點是企業只有有限的業務或者流程實現了系統化和電子化,但絕大多數支撐業務管理的資訊和資料來源還需要靠人工去收集和整理,人員也缺乏透過客觀資訊出發去做決策的習慣和能力;

發展階段,典型的特徵是企業核心業務和流程都有了相關係統的支撐,在企業日常業務運轉,流程管理等操作層事務性工作都有業務系統支撐,但是企業做運營管理以及關鍵決策制定還沒有高效及時完整的客觀資料鏈條,管理者已經初步具有使用客觀資訊作為管理決策輸入的訴求,而這個階段和IT相關的部門多數是無法很好的滿足和支撐這種訴求的;

擴張階段,在發展階段企業意識到資訊存在傳遞低效和使用不足的問題之後開始針對數字化做重點投入,此時透過自上而下的倡議和引導,公司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字化應用氛圍,同時加以合理的規劃建設,資訊化為數字化造血,數字化給資訊化指明短板和方向,兩條腿走路,相互促進進而推動企業數字化發展大步向前。

面對以上覆雜的局面,企業該如何尋找適合自己本身的建設路徑或者策略?成為每個企業做數字化能力建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尋找方法和策略的過程中,建議企業多從國家牽頭的協會或者研究機構釋出的指導檔案入手,因為這些團體和其他商業機構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目標不僅僅只服務於某些特定的優質客戶,而是要為國內所有企業兜底,因此這些機構提供的建設方法或者建議會更加的全面、普適性也更強。基於這個結論,這裡結合國家信通院下發的數字經濟白皮書指導檔案,來思考製造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策略和方法。

02、數字經濟戰略如何指導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白皮書報告首先強調了資料的生產要素屬性,第一次把無形的資料作為有價值的生產要素來定義。然後又提出了數字經濟指導下的四化框架,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資料價值化。整個框架體系涵蓋了多個行業的多種屬性,其中針對製造業而言,可以這麼解讀四化框架。

生產要素,首先要強調的是,在數字經濟的框架裡頭,資料是和工廠裡的原材料、裝置、廠房等生產要素一樣的具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存在資料庫中雜亂的數字,認識到這個重要性之後,企業才會對資料的採集、資料的處理和利用做出正確的認識和決策;

生產力,其次利用數字化產業帶來的成本控制、效率提升、質量改善等方面的貢獻,為企業業務運轉新增新的動力,比如透過自動化產線的打造,給企業節約大量用工成本,特別是在疫情常態化,勞動力短缺的社會大背景下尤為重要;再比如透過資料分析定位產品質量問題,改良產品,給企業節省大量報廢、返工以及售後的成本費用等等。再進一步說,當企業把自己成熟的數字化建設經驗輸出出去,為更多企業創造價值之後,也能給自己企業開闢新的業務板塊,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在這個點上,先知先覺的製造企業已經利用自己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成立獨立的資訊公司作為第三產業,為本企業帶來豐厚營收的同時,也給母公司的口碑和影響力帶來促進作用;

生產關係,透過企業數字化治理的各項措施,明確了企業、員工和資料三者之間的關係,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是要把系統、資料用起來,不然數字化不僅不會給企業帶來收益,還會成為一堆高額成本佔用。所以生產關係中的數字化治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企業的員工對於數字化的認知,把資料資訊融合到日常的業務中去,形成“無資料不決策”的客觀思維。

03、把數字經濟戰略融入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戰略

整體來說數字經濟的四化有其應有的全面性,其指導方法覆蓋了行業內數字化發展處在各個階段的不同企業。在理解和應用這個方法論的時候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現狀,有側重的去選擇和發力。

起步階段的企業需首先做好基礎的業務數字化。對於數字化建設剛起步的企業,考慮其基礎的建設不完善,所以側重產業數字化和資料價值化的應用。先把目前業務運轉和管控過程中,缺乏資訊化、數字化支撐的薄弱環節建設起來。這個階段的企業對於系統建設的要求側重整個內容落地起來短平快,即短時間內解決核心問題,業務能夠平穩的過渡以及快速見到建設的效果,而不適合大張旗鼓,高成本、長週期的打造特別重的系統,因為企業本身可能沒有這麼多的資源和基礎條件來保證系統落地,而且如果失敗對於他們的業務影響也更大。從這個特徵而言,處在數字化建設起步階段的企業,可以嘗試利用基於雲端平臺或者低程式碼平臺開發的相對比較靈活和輕量的應用,來快速建立起企業的業務應用,當然使用雲端的產品也要注意從長遠角度考慮其平臺的開放性和擴充套件性,業務系統管控流程、留存資料資訊只是第一步,未來利用這些資料實現資料價值化也很重要。

比如我們到過的江蘇常州一家小型汽車零配件加工工廠,以前收集車間裡的產量資訊、質量資訊以及人員出勤資料等全靠班組長或者文員去車間巡視檢查,後來受疫情影響,工廠招工困難,產量壓力又大,工廠組長所有人都上了一線,沒有人能專門做這個事情了,就導致資訊記錄的混亂不堪。後來企業利用低程式碼產品簡道雲快速上線了一套車間生產管理應用,實現掃碼報工質檢、上下道工序聯動防呆放錯、出勤打卡資訊打通等關鍵痛點需求,短時間內提升效率節約人力的同時,對生產產量也帶來了提升。工廠經理後來評價說:“以前覺得這些軟體沒啥用,我們幾十年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工廠也沒倒閉,這次疫情真是給我們上了一課,雖然市場單子少了一些,但是這個系統節約的成本更多,你看吧等疫情過去了廠子會發展的更快。”

發展階段的企業要重視規範,儘量一步到位,避免重複反工。對已經有了一定系統基礎的企業來說,在不斷推動產業數字化的同時,側重數字化治理,來給接下來的資料價值化打造堅實底座,逐步開始用資料價值換取企業生產力。這類企業普遍已經有了相應的業務系統支撐,各個關鍵業務執行和管理已經初步實現了系統化和線上化,但是由於早期系統建設的侷限性,很容易出現針對各個板塊的業務需求,系統這裡建一個那裡建一個,相互之間獨立執行,沒有形成統一關聯的系統關係,這就給後續的資料價值化帶來很大的系統壁壘問題,所以要透過數字化治理手段保證系統的打通和融合。基於這個特點,處於數字化發展階段的企業要從兩個重點的方向著手來解決眼下的問題,一個是資料底層的建設,越過前端業務系統之間的隔閡,直接透過底層資料庫層面的關聯打通,搭建統一的底層資料平臺實現系統資料融合,同時底層建設在技術層面也要注意其增長性和擴充套件性,資料治理是一個持續性的事情而非一蹴而就;二是面向使用者的前臺應用體系的建設,資料價值化的最直接體現是在使用上,不然投入的再多建設的再完善,沒人用也都是空中樓閣,沒有實際意義,這裡可以利用商業智慧(BI)資料分析工具和報表工具,來及時應對企業越來越多的資料需求,快速挖掘資料背後說明的問題和意義,為企業業務問題追溯改善和分析決策提供高效完整的資訊支撐。

比如蘇州一家電子元器件組裝公司,日常業務常用的業務系統都有了,但是系統之間的關聯性規劃的不太好,導致經常出現大家相互質疑對方的資料有問題,開會的時候也都是拿著自己的資料說話,領導最頭痛的問題就是經常不知道誰說的是準確的,車間說產量上去了,財務說成本控住了等等,都說做的不錯但是公司效益就是出不來。後來公司要求IT與流程中心花半年時間先把生產和財務系統打通,核心業務的資料要能對上。於是IT部門先從這兩個系統資料入手,建立資料倉儲,關聯核對業務和財務資料,實現基礎的業財融合,先解決核心業務和財務資料口徑統一的問題,年底再做經營分析的時候,大家扯皮的事情就少了好多,從原來的各說各話到後來相互佐證分析問題原因,給管理者還原了真實客觀的情況。

對於數字化建設比較成熟,處於擴充套件階段的企業,重點思考資料價值化的體現。這類企業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資料系統基礎和應用條件,人員也具備相應的技術素養和思維習慣,針對這類企業和人員的背景,我們無需強調資料生產要素的特性,他們已經深知其之於企業的重要性,所以對內我們只用考慮“升級裝備”即可,幫助使用者更加簡便高效且強大的處理其各類靈活的需求,而這類需求可以結合零程式碼自助式資料分析工具來滿足。同時這個階段的企業也可以結合本身的經驗和成果,向外賦能,做企業自己的數字產業化,為企業突破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在之前調研走訪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行業龍頭企業都利用企業內部的資訊化建設經驗,成立了自己的IT服務公司,對外輸出經驗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新業務的營收。

比如寶鋼對應寶信、三一對應的樹根互聯等等資訊化建設服務公司,都是源自於之前的成功經驗成立的第三產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市場的敏感洞察,促成企業把自己數字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知識以服務的形式輸出,帶動後來者數字化能力快速提升同時,也給企業自身經營帶來新的商業增長點。

工信部肖亞慶部長在《學習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無論是國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層面,製造企業發展數字化經濟已經形成新的趨勢和導向,而數字經濟白皮書更是從操作層面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措施和發展要點。綜合來講,數字化建設的路徑有很多條,企業的情況更是多種多樣的,只有結合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現狀和找到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徑,才能更快更好的發揮數字經濟的價值作用。

來自 “ 帆軟資料應用研究院 ”, 原文作者:張龍飛;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aEqSxVc3FsiuhBgCYbBLVA,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