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製造業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

數加小高發表於2022-04-07

疫情衝擊之下,服裝行業眼前的困頓無法迴避。面向“十四五”,既要關心短期的生存問題,又需關注未來長遠的發展,“轉型、求變”成為共識,但對於大部分踩下“急剎車”的服企而言,多少存在不適應。在向未來的路上,任何一個市場主體都要先思考同一個問題 —— 如何“智改數轉”。

摘:《小馬過河》的故事,放在當下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再合適不過。

從前,馬棚裡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讓小馬把半口袋小麥馱到磨坊,小馬馱起麥子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他向四周望了望,看見一頭老牛,就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趟過去。”小馬聽了,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進這條河裡淹死的!”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事實上數字化轉型就像是渡過一條河,河對面是“成功轉型”的彼岸,小馬就像是眾多企業當前普遍的心態,面對這條河一直躊躇“水有多深”、“能否過去”的問題;老牛就是那些體量大、家底厚的大企業,只要想過河,就能毫不顧忌地投入,堅定地趟過去;而松鼠就是那些底子薄的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想過河,但稍有不慎就會全盤皆輸,賠上身家性命。

現如今,伴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散發,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走到了這條河的河邊,面對“過河”這道題已然已經不是一道“可選題”,而是一道關乎企業生存的“必答題”。

黨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首次將“資訊化”寫入國家戰略;黨的十六大(2002年)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黨的十七大(2007年)提出“大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黨的十 八 大(2012年)進一步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黨的十九大(2017年)進一步明確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 sofastsoft . com 是以資料為核心要素所驅動的創新模式變革與資源配置方式變革,這兩大變革作用於製造業全流程全環節,將引發工業經濟各行業發展模式和價值規律的深刻變化。

一是推動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數字化轉型以資料科學與行業機理相結合的方式,對製造業各環節進行深度、全域性優化,提升先進製造能力和產品質量品質,使企業能應對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定製化需求。

二是加快企業產品和服務創新。數字化轉型使企業具備了實時感知需求、廣泛使用數字技術等能力,企業得以緊貼使用者需求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敏捷、精準創新,通過“智慧產品+智慧服務”的方式,提高了自身業務附加值,加速模式創新。

三是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全域性協同優化。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集中式、序列的生產組織方式向網路化、平臺化組織方式轉變,形成規模化定製、眾包眾創等社會化生產模式,推動產業鏈價值鏈資源配置優化與全域性協同。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可以藉助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自身融入社會化生產體系,提升訂單、貸款和技術等資源的獲取能力,盤活閒置產能。

當前,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由於認知、資金、技術等原因,系統性推進轉型面臨困難。

一是對轉型概念及價值認知不足。一些企業僅僅將當前的數字化轉型視作普通的“資訊化”或“技改”延伸,看不到轉型帶來的系統性變革與不轉型導致的淘汰風險,轉型動力不足。

二是缺少系統性的理論方法指引。由於行業特點、企業基礎不同,數字化轉型路徑也各有差別,部分企業難以完全通過借鑑成熟案例經驗推進轉型,“如何開展、從哪入手”成為企業關心的熱點。

三是缺乏內外部資源支撐。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內部缺少相應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外部缺少行業針對性強、成本低的解決方案供給,導致部分有轉型意願的企業沒有轉型的能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6149/viewspace-288599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