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製造推進製造業智慧化轉型

數加小高發表於2022-12-02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智慧製造工程,以智慧製造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激發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及產業形態深刻變革,是製造業實現高效率與高精度發展的核心所在。不僅有助於構建起中高階供給體系,並推動中國製造由價值鏈低端向高附加值兩端延伸,還能促進全社會資源要素的泛在連線與最佳化配置,構建柔性、靈活、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從而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在我國,服裝行業的規模和企業數量都非常龐大,整體發展不均衡,企業的管理水平、生產水平及技術水平相差巨大,在數字化革命的背景下,智慧化生產(SOFASTSOFT . COM)是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也是各企業在面對今時今刻的改革大潮。

目前受疫情及周邊、政治邊緣問題的影響,我國今年積極推進紡織服裝行業全面數字化智慧轉型,但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不是數字化技術和裝置,而是企業組織變革之具有敏捷性和適應性。

一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定要堅持一個目標、三個領域和九個環節。一個目標是捕獲增長,提升價值;三個領域是業務轉型、技術轉型、組織轉型;九個環節是成立企業轉型辦公室、工業物聯網培訓、數字化研發、數字化採購、數字化製造、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業績增長、工業物聯網架構、前中後臺數字自動流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

服裝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遵循由易到難、漸進革新的原則,需要圍繞服裝業務模式進行變革。而服裝產業的業務模式,已從過去的大批次生產,往大規模定製方向發展,訂單的數量越來越小,而交貨速度要求卻越來越快,正是所謂的快反,即個性化定製。其難點就在於多變的樣版設計和工藝設計,其生產所增加的成本,80%在於樣版設計和工藝設計,這也讓很多服裝工廠陷入了尷尬境地。

對於一個製造企業來說,要轉型於智慧製造工廠,必須要將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這就意味著,智慧製造工廠是要建立在所有車間數字化基礎上的,其次是所有業務必須智慧化,例如智慧設計、智慧生產、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業務,才有可能做到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智慧製造工廠。

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製造業需要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契機,加快重塑本土產業鏈。隨著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我國製造業需要不斷向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只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才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給國內國際雙迴圈注入持續動能。抓住數字經濟帶來的“創造性破壞”勢能,以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給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歷史性機遇。

隨著工業化程式不斷深化,我國已然越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後續工業化程式必須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這就要求加快製造業綠色轉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塑造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製造體系。以單位GDP能耗和排放為重要指標,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地區制定並嚴格執行製造業環境保護標準,支援傳統制造業企業建設綠色智慧工廠,加快推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完善跨區域特高壓輸電網路的佈局,逐步縮小東南沿海地區能源密集型產業規模,並將其有序向太陽能、風能、水能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在清潔能源豐裕地區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叢集。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綠色製造業。壯大新能源裝置、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在具有相關產業基礎的地區培育世界級綠色產業叢集。擴大政府對綠色製造領域相關產品的採購規模,提升居民綠色消費意識,透過綠色產品對傳統產品的替代,倒逼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6149/viewspace-292651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