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由新浪財經出品的《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釋出,從信用卡行業發展、信用卡App發展等方面,全面盤點和分析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情況。博睿資料作為獨家戰略合作伙伴支援。

《報告》指出,後疫情時代,各大銀行搶灘移動端,信用卡逐漸從“卡片”演進到“App”,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重要抓手,也從側面反映了各行信用卡金融科技的真正實力。根據新浪金融評測室的評測研究結果,信用卡App的重要程度、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使用者體驗、功能服務也日趨完善,但各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與使用者需求同向、與科技脈動同頻?如何發揮獨特優勢、抓住未來增長點?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使用者體驗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新目標

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移動銀行的出現實現了銀行發展模式的創新,現階段其已經是銀行產品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後疫情時代,各大銀行搶灘線上移動端,銀行App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手機銀行App之外,信用卡也逐漸從“卡片”演進到“App”,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抓手。

自2020年以來,新浪金融評測室根據信用卡行業發展大勢,連續2年推出銀行信用卡App評測,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博睿資料在2021年作為新浪財經的戰略合作伙伴給予了第三方資料資料支援,力求從專業、客觀、公正的角度對對銀行信用卡App進行評測。

《報告》建議,銀行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中,應將提升“服務可達”和“使用者體驗”需要成為新目標。

如何助力銀行向“使用者端視角”轉變

《報告》建議,銀行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中,應將提升“服務可達”和“使用者體驗”需要成為新目標。具體來說,在應對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銀行業必須改變原有的資料中心以應用為中心的傳統思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O 視角”到“C 視角”的轉變:即從以應用為中心,資料中心為基礎,應用高可用為指標的“企業端視角”轉換為以服務可達為基礎,使用者體驗為指標,使用者為第一原則的“使用者端視角”。

銀行業資料鏈DNA

此外,《報告》認為,在措施上,銀行業需要建立一套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將使用者體驗資料、網路效能資料、應用效能資料及應用可用性資料等實時流資料的整合的運營資料支撐體系,通過大資料平臺打通“雲—管—邊—端”,並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實現“資訊整合、特徵關聯、業務洞察”,幫助銀行業在數字化大環境下應對“Z 世代”對服務可達及應用體驗的高要求,在穩定、可靠和靈捷快速之間取得相對平衡,促進銀行業數字化發展。

銀行行業服務可達資料鏈DNA指標體系

同時,通過資料鏈DNA幫助銀行業發揮資料要素倍增作用:

1、“資訊整合”

將使用者體驗資料、網路效能資料、應用效能資料、應用可用性資料等資訊整合,實現統一收集、統一儲存、統一管理。通過API呼叫的方式實現一次採集,各部門多次訂閱消費。

2、“特徵關聯”

通過大資料分析和使用者標識,建立使用者訪問、網路傳輸、雲服務、API呼叫等各環節的關聯關係,實現全棧溯源,幫助銀行業資訊化系統在保證穩定可靠的同時,融合現有平臺、雲原生平臺、微服務平臺的監控管理手段。

3、“業務洞察”

用財務語言彙報IT資訊化建設的投入產出,建立頻寬、算力、儲存等基礎設施投資後,發現具體的使用者體驗/使用者留存率/月活提升、API呼叫效率提升以及程式碼執行效率提升之間的相互關聯關係,為業務擴充提供直接參考。

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