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從總體發展情況、業務治理、同業合作、業務轉型與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相關監管政策、問題與改進七個方面,系統梳理總結了2020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發展所取得的成效,深刻剖析了業務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並對未來理財業務的改進軌跡和提升方向進行了探索。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一、監管政策持續完善,理財業務發展穩中向好,淨值化轉型程度進一步提高

2020年,為引導銀行及理財公司穩健開展理財業務,促進資管機構公平競爭,監管部門先後出臺了《標準化票據管理辦法》《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等辦法細則。同時,考慮到疫情影響,監管部門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在業務轉型發展過程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穩定增長,產品豐富性程度進一步提高,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331家銀行、1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5.86萬億元,同比增長6.90%。其中,理財公司存續餘額為6.67萬億元。從新發產品情況來看,開放式產品募集資金佔比較高,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平均期限進一步增加。從資金運用情況來看,債券仍是理財產品重點配置的資產之一,在非保本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中佔比最高,達到64.26%。從淨值化轉型成果來看,淨值型產品的存續規模及佔比實現了快速增長,2020年末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9.07%。

二、銀行理財加強投資者教育、優化產品結構、升級投研體系、提升運營能力,全面加強資管能力建設,加快理財業務轉型步伐

2020年,銀行資管能力的提升從多個方面有序展開:在銷售端,銀行積極推進投資者教育,同時加快推進線上營銷渠道的建設,提升獲客範圍和精準度;在產品端,銀行一方面進行新老產品的有序承接工作,另一方面完善產品體系,發行各類主題產品,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在投資端,銀行通過“自主投資能力建設+與外部機構合作”的方式補短板,搭建協調統一的投研一體化框架;在運營端,銀行採取自建或外包的形式,逐步推進運營集約化、系統化模式;在風控端,銀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資產分析,運用多種手段平滑產品的淨值波動。同時,監管機構引導商業銀行以獨立法人地位的理財公司形式開展理財相關業務的導向日益清晰,銀行理財公司的批設進度加快。截至2020年末,22家銀行理財公司和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已獲批籌建,20家已正式開業。已開業的理財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資源稟賦,走差異化發展路線,打造自身特色產品體系。

三、進一步提高與同業在營銷渠道、投資研究等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互利共贏

2020年,銀行理財與同業合作愈加深入。在營銷方面,銀行理財通過同業合作代銷的方式擴大銷售渠道範圍;在投資方面,銀行理財通過共同直接投資和委託投資的方式與同業展開合作,既實現了風險分散化和遴選優秀管理人的目的,又通過合作學習增強了自身直接投資能力;在投研方面,銀行理財通過同業合作進行研究資源互通共享,增強為客戶獲取收益的能力。未來,隨著大資管機構間的競合更加深入,銀行理財將嚴選合作機構,從為客戶量身制定財富管理規劃的角度與同業展開全方位的合作,通過協調統一內外部資源,提升自身服務投資者和實體經濟的專業能力。

四、持續推進合規轉型與創新、優化和提升客戶體驗,提高金融科技建設水平和數字化轉型程度

2020年對於銀行理財業務而言,是承上啟下的一年,在各項新規和細則不斷落地的同時,理財業務的轉型與創新也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尤其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釋出,使得銀行理財業務的銷售管理與內部控制標準得以統一,銀行及理財公司的產品銷售正式步入規範化軌道。產品創新方面,銀行理財通過細分客戶層級,精準把握客戶需求,佈局重點產品、創設特色產品,積極打造風險收益特徵鮮明、具有階梯層次的差異化產品體系,充分滿足居民及機構的資產管理需求。此外,金融科技正在成為商業銀行突破理財業務痛點和難點的重要驅動力。疫情催化下,金融科技加碼賦能理財業務的營銷、投資、風控、運營等方面,全面提升轉型效率。

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加強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支援國家戰略實施,落實綠色金融服務,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世界發展格局、經濟貿易增長、全球化形勢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疫情衝擊,銀行理財集聚金融資源,大力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滿足居民需求,服務實體經濟,促進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共融發展。在需求端,銀行理財踐行普惠金融原則,通過理財定投、低起點投資等方式,滿足更多長尾客戶的理財需求;同時,通過創新特色服務,創設更多符合投資者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理財需求的產品。在供給端,銀行理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疫情防控,加大對疫情衝擊下的民生短板、城鄉基礎建設和小微企業的扶持和投資力度,響應落實國家“六穩”“六保”等重大政策,通過多種投融資手段,合理引導理財資金和金融資源支援實體經濟、民營經濟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此外,在落實綠色金融服務方面,銀行通過實施綠色信貸、開發ESG產品、投資綠色債券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環保領域傾斜,助力綠色經濟發展。

六、資管行業監管標準逐步統一,監管規則不斷完善,推動理財業務規範可持續發展

監管政策對理財業務的前進和發展方向起著規範性和引導性的作用。2020年,《標準化票據管理辦法》和《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的出臺,進一步消除了行業監管套利,有利於提升銀行理財對標準化資產的配置比例。同時隨著銀行理財初步邁進公司化發展時代,理財公司在業務實際開展過程中有諸多方面需要監管明確,理財公司監管制度與體系也有待建立和健全。因此,監管針對理財公司特點,釋出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對理財產品的銷售與代銷管理等方面進行明確和強化,以促進理財公司合規發展。在監管政策的指引下,預計未來理財公司的批設將更加常態化,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更加規範化,真正迴歸業務本源,履行“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職責。

七、直面問題與挑戰,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促進理財業務行穩致遠

“資管新規”已經實施了兩年多時間,銀行理財業務在積極推進業務轉型、產品轉型的同時,仍然存在較多挑戰和難題,如存量產品整改壓力仍舊較大,投資者教育亟需加強,投研能力發展不平衡等。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尾聲,銀行理財將本著有序推進、平穩過渡、嚴控風險的總體原則,多措並舉提高老產品壓改速度,增強營銷、投研以及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同時建設適合業務發展需求的系統。未來,銀行理財作為連線金融投資者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樑,將在監管引導下,迴歸業務本源,積極發揮金融資源優勢,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進一步發揮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同時,隨著理財公司的陸續設立,銀行理財市場的參與機構種類更加豐富,行業內部的競合也更加深入,銀行理財也將打造更多的特色產品以支援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滿足居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實現自身的健康長遠發展。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