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各企業如何發力?

naojiti發表於2022-01-28

量子計算機“九章二號”問世,國產新款特效藥獲批上市,神舟十二、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人成功進入自己的太空家園……2021年,中國的一系列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在世界科技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與此同時,在科技創新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也紛紛發揮科技創新動能,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致力於破解我國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並不斷髮展壯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梳理2021年的科技賽場上,各企業都是如何發力的。

產業發展的時代內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縱觀2021年,人工智慧、網路通訊、智慧生活、晶片、新能源等領域都迎來了極大的發展與突破。在各個領域中,那些市場換不來、有錢買不到,必須靠自己創新和研發的核心技術,都進入了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新階段。

在人工智慧領域,華為、百度、阿里等企業紛紛聚焦大模型發展。在通訊領域,中國已經正式進入了5G網路全面領先的新週期。在智慧生活領域,海爾智家原創科技引領行業發展,基於智家大腦讓智慧家庭進入有“腦”時代。在晶片領域,華為研發團隊已成功拿下石墨烯電晶體專利,有望讓中國晶片打破歐美國家技術壟斷。

這也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博弈中,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籌碼”。

以科技自立自強,破解“芯”痛之患

中國科技創新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缺芯少魂”,提升計算能力與作業系統能力。而造晶片,更是中國舉國之力要打破外國壟斷的科技研發重點。從目前來看,包括華為、比亞迪、中科院等在內的企業、機構都加入了造芯行列,並且已經有成果陸續產生。

截至目前,中國在石墨烯領域的專利申請上排名全球第一。中科院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在碳基半導體領域進入國際領先水平,後期可能在碳基晶片領域持續進行研發。

此外,華為作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典範,也在晶片領域持續發力。近十年來,華為在研發上投入3940億元,比中國電子科技行業百強的總和還多。從華為在晶片領域的成果來看,2021年,華為首次公開了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專利,華為海思已經利用技術優化能力,讓中國的14奈米制程晶片基本上擺脫了美國技術。

靠原創科技引領,將企業科技變成行業科技

科技研發的目的,不僅僅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更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在物聯網時代背景下,海爾智家的數字化轉型新佈局領先行業。

如今,海爾智家創造了178項對行業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科技。通過將原創科技應用到產品創新之中,誕生了包括全空間保鮮冰箱、直驅洗衣機、自清潔空調、防乾燒燃氣灶等領先產品。這些都是海爾智家基於使用者需求的創新再造,是當之無愧的“使用者科技”。

在行業還處於數字化轉型探索初期時,海爾智家已經率先換道場景生態品牌。此外,海爾智家還發明瞭最領先的智慧家庭作業系統——智家大腦,運用AI、IoT、大資料等先進技術,讓家能思考、會學習,實現有“腦”的智慧家庭。

1月17日,在海爾集團創新年會上,海爾成立了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將充分發揮自身在開放的創新體系、從原創技術到形成產業鏈的成果轉化,以及科技與創業孵化相結合的融合創新等三大優勢,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聚力解決困擾行業的技術難題。

能源之爭,中國新能源科技發展步入快車道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後,是能源之爭。能源、科技與使用者,將形成相互融合的共存關係。2021年,中國不僅重點發力新能源科技創新,同時也在“碳中和”和“碳達峰”的目標下,致力於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

其中,在新能源車EV(純電動)領域,蔚來、智己將研發續航可達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技術,為行業技術的蓬勃發展貢獻新思路。此外,廣汽埃安也相繼釋出了續航可達1000公里的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8分鐘可充滿80%的(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技術,以及首次實現三元鋰電池針刺不起火的彈匣電池安全系統技術。

可以說,中國企業在新能源賽道上,不僅依靠頂層戰略的指引和自身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更通過持續的技術攻堅,達到了讓全球都不能忽視的“高水平”。深究其背後,會發現這與中國企業堅持自主自研密不可分。

由此可見,這些科創賽場上的“主力軍”,推動著行業的創新熱情與創新意願,同時也構築起產業生態、開發者生態、人才培養生態等持續發展空間。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依舊在進行時,在一個變革時代,這些“主力”或許是最重要的發展確定性之一。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5441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