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中國的技能轉型】即可
中國30多年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培養了一支以適應工業經濟發展需要為導向的勞動力隊伍。而如今的挑戰轉變為推動中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使之能夠適應後工業經濟時代對創新和數字化的需求。本報告的要點如下:
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或將能幫助中國持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過去30年,中國在居民收入、勞動生產率和GDP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保持工資增長和生產率提升是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根據國內一些智庫的解讀,中國的目標是到2050年人均GDP達到高收入經濟體的70%,這意味著人均GDP和工資需要分別保持4.7%和4.9%的年均增長率。這就要求中國積極探索如何提升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
全球可能有多達1/3的職業和技能變更將發生在中國。到2030年,多達2.2億中國勞動者(佔勞動力隊伍的30%)可能因自動化技術的影響而變更職業。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未來工作模型,中國職業變更的份額大約佔到全球的36%。在中等自動化情景下,到2030年,約有5160億工時(平均到每名勞動者約為87天)或將因技能需求變化而需要重新部署。考慮到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內容中受自動化技術的影響的比例高達22%~40%,而這一群體的技能水平通常較低,獲得技能發展的資源和渠道較為有限,因此中國或將需要為這一群體提供更多支援。
這些變化對中國推動教育和技能發展體系的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簡稱三個“所有”。首先,學習者不應只限於學齡人群,應把中國的成年勞動者納入其中(所有人),相當於學習者範圍擴大三倍。第二,學習內容或可不只限於基礎知識,應廣泛覆蓋各種技能(所有內容)。到2030年,對高認知技能、社會和情感溝通技能、技術技能的總需求將新增2360億工時,平均到每個勞動者約為40天。第三,教育和技能發展應隨時隨地,無處不在,樹立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所有地方),讓所有的勞動者每年都參加各種形式的再培訓。
根據對中國和全球最佳實踐展開的深入研究顯示,中國或可從以下四大舉措入手開展試點專案,推動轉型:
— 採用數字化技術。中國經濟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較高,對教育技術的投資也在不斷加大。超過200萬人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微課程,還可以藉助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等工具提高授課效率。超過9億網民或將能夠受益於數字化技術,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模式獲得更高教學質量。
— 構建協作生態系統。擴大公共部門與私營機構的合作有助於填補技能發展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缺口。教育機構和僱主可以聯合設計專案,一起推進創新研究。在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校企聯盟有望吸引30萬家企業參與。在中國政府確定的十大重點製造領域中,人才缺口多達3000萬,而在這些特定行業中開展校企合作或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 優化職業教育路徑。進一步增強職校學生髮展軌跡的吸引力,如提供“3+4”等靈活模式讓他們直接進入應用型大學。同時還應該為半路轉行的職業技術勞動者提供職業發展支援。中國可以加快發展具備行業經驗的職業教育者,使之達到總數的80%以上,以此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 轉換思維,加強激勵。勞動者可以使用資訊平臺,並參加各種微認證專案掌握所需技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僱主可以通過加大培訓力度來增強自身競爭力。政府可以為人力資本投資提供正向激勵。
轉型落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由部委代表和課題專家組成全國領導小組,把握整體方向;由地方政府、僱主、教育機構和社會機構組成地方執行單位,推進方案落實;吸引私營部門深入參與,使其成為所在公司的教育者,以及技能和培訓的投資者。高管可以列出一份優先事項清單,包括找出技能缺口、確保管理層投入更多資源培訓員工、尋求與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把培訓作為企業政府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等事項。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中國的技能轉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