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類似,新就業形態的出現及迅速發展是近年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主要趨勢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用工方式主要以無固定期限或者固定期限的全日制標準就業為主,此外存在一定數量的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用工等非標準就業形式。到9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化,國企的僱傭人數持續縮小,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人口轉移到了城市,中國的非正規就業也隨之持續增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企業對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內在需求不斷增加,有學者估計中國有三分之一的勞動者處於非標準就業。此時恰逢數字技術在企業得到了廣泛使用,僱員對工作生活平衡的需要也不斷提高。以上各種因素推動了以數字勞工平臺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在中國的大量出現及迅速發展。與標準就業、傳統非標準就業相比,中國的新就業形態在平臺企業與勞動者的法律關係、工作組織方式(包括工作的進入退出、工時、工作地點)等維度都有所不同。

雖然新就業形態的出現是全球化趨勢,但這一就業形態在各國勞動力市場的規模、型別、發揮的作用卻存在著顯著差異。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新就業形態的規模更大、型別多與網際網路平臺相關。尤其是這一就業形態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更加中性,給中國創造新的崗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包括滿足了僱主、僱員的靈活性需求,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新增就業的重要途徑。新就業形態還進一步為中國的城市移民、青年人、女性、低技能者、長期失業者提供了一份收入回報相對較高的就業機會,有助於實現中國經濟的包容性增長。但也必須承認,這類工作方式偏離了傳統標準就業方式,因此對中國現行的勞動保護制度,包括勞動關係認定、社會保護、集體權益保護等都提出了較大挑戰。

本研究以中國為背景,目標是對中國目前已經出現的新就業形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進行全景式描述和分析,重點內容包括中國新就業形態興起的背景、主要型別、發展情況和勞動權益保障現狀、對中國勞動法律政策的挑戰及政府的應對措施。最後,本文在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對如何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在方法上,這篇論文使用了豐富的二手資料和資料,包括政府和典型數字平臺的官方資料、報導以及研究文獻,從而構建出中國新就業心態發展的樣態。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