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過,你那裡降溫了嗎?隨著冬天氣溫越來越寒冷,早上起床也將變得越來越艱難。如果你也是寒冬起床困難戶,不用怪罪自己,來看看神經生物學家最近在大腦中找到的科學解釋。為了研究“睡和醒”如何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科學家們使用了模式生物果蠅作為研究物件。
這項研究近期發表在《細胞》旗下的Current Biology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Marco Gallio教授長期致力於研究果蠅是怎麼感知溫度的。他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果蠅觸角有一類神經細胞專門負責報告外界的低溫。當環境溫度低於果蠅的“舒適區”(25℃)時,這種神經細胞就會持續活躍,向大腦發出“寒冷”訊號。而且,氣溫越低,訊號越密集。
識別出這些神經元后,研究人員通過熒游標記、雙光子鈣成像技術,並結合解剖學、神經遺傳學等方法,追蹤到了果蠅的大腦內部。他們發現,寒冷資訊的主要接收者,是位於睡眠-覺醒週期控制中心的一小組神經元。
隨著氣溫從舒適的25℃開始下降,感知寒冷的神經細胞TPN-II持續傳送訊號,而腦中接收訊號的神經細胞DN1a活動性持續受到抑制
果蠅和人類一樣受到生物鐘的調控,日常的休息和活動以24小時為週期。它們也常在夜間休息,而到了早晨,隨著光線逐漸變強,控制睡眠-覺醒週期的神經網路促進清醒,於是它們變得十分活躍。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當寒冷訊號持續傳來,腦中接收到訊號的那組神經元很快活動性下降,結果由光線促進清醒的神經網路被抑制。於是,當氣溫降到較低的18℃時,果蠅早上的活動明顯減少——看起來它們似乎也睡起了懶覺。
相比舒適的25℃,果蠅在寒冷的18℃早晨(橫座標0-3),睡眠時間增加、活動時間減少
研究人員指出,通過研究果蠅的行為,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為什麼溫度對睡眠調節至關重要。儘管果蠅是一種小型變溫動物,與人類的體溫調節方式不同,然而對於人類來說,溫度與睡眠的維持同樣密切相關,日光和溫度的季節性變化也與睡眠的變化有關。在果蠅中發現的這一神經調節機制提供了線索,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類的大腦如何控制行為。
“對溫度的感知是生物的一種基礎感知方式。我們在果蠅大腦中發現的機制,包括神經環路的組織結構,很可能同樣適用於人類。”Gallio教授解釋道,“無論是對果蠅還是人類來說,感覺系統都得解決同樣的問題,因此往往以相同的方式運作。”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Michael Alpert 博士補充說:“我們還沒有充分了解睡眠是如何產生和調節的,也不完全瞭解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何影響睡意和睡眠質量,但我們知道睡眠不足會造成很多後果。”
明天,你打算睡到幾點起?
自 學術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