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近的《資金流量》(Flow of Funds)估計,美國非金融企業持有的現金剛剛邁上4萬億美元臺階,高於10年前的2.7萬億美元,而2000年僅有1.6萬億美元。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高管們應該從企業現金持有量的大幅增長中學到什麼?

顯然,在不確定性不斷升級的時期,現金提供了極好的保障。它讓企業免於金融市場的風險,確保有能力為重大專案提供資金,並在其產品市場上進行戰略競爭。可是企業持有如此多的現金僅僅是出於高度的謹慎嗎?由於管理流動性是首席財務官(CFO)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尤其是在面臨潛在經濟衰退的時候,瞭解同行企業保有現金水平的動機有助於高管為自己的公司做出明智的決策。

我們在《金融研究評論》(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中的研究探究了企業現金儲備的巨大增長中有多少是由預防性需求所驅動的。通過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的非公開資料來追蹤公司現金在企業中的位置,我們證明,現金囤積集中在數量有限的跨國公司,而跨國公司所持現金的增量中85%為它們的外國子公司持有。

更重要的是,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擔憂並不能對企業現金增加的這部分最大份額做出解釋。我們的估算表明,國外資金增長中79%是由於國際稅率的下降和美國企業的積極避稅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全球不確定性可能會增加,但是預防行為並不能解釋為何有些企業家擁有1000億美元以上的現金,而稅收則可以解釋。

那麼,為何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把收入轉到低稅收的外國司法轄區並減少它們的稅金賬單呢?由於美國政府在避稅問題上並不寬容,企業並不能隨意將收入歸入地處低稅收司法轄區的外國子公司。創造收入的資產需要轉移到期望的地方。

要在子公司之間重新分配資產,企業必須為公司間的銷售分配價值。適當的轉讓價格——用於這些公司內部銷售的價格——應該反映資產價值,並儘量減少轉移收入的稅務優惠。有充足的證據表明,智慧財產權更難估價,可以更容易地轉移到外國子公司,利用戰略轉讓定價來實現稅負最小化。

我們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論文中記錄的國外資金增長中92%發生在擁有智慧財產權(通過研發的絕對支出衡量)和積極的公司間銷售以在子公司之間重新分配資產的企業。

這並不是說對現金的預防性需求並非沒有。相反,風險和不確定性對非跨國企業和跨國企業的國內現金水平都會產生影響。然而,稅負和預防性動機對現金的影響在規模上大相徑庭。我們發現,不受稅負問題驅使的國內現金增速僅略高於GDP。

相比之下,跨國企業國外現金持有量在同一時期的增速幾乎是GDP增速的三倍。這可以為高管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對同行企業的有效稅率及避稅天堂的利用情況,進行盡職調查可以提供一個有用的透鏡,瞭解同行的現金在多大程度上是因擔心未來的融資或投資機會而發生改變的。

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he 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簡稱TCJA)不僅允許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間免稅轉移現金,而且還把企業稅率降低到21%。降低稅率大大減少了——但是並未消除——轉移收入的動機,因為許多國家仍然擁有遠比美國低得多的企業稅率,而在低稅收司法轄區創造的收入現在可以在企業內自由流動或者返還給股東。

雖然TJCA引入了各種其他措施,以儘量減少企業在未來將無形資產收入轉移出美國,但是那些規則的有效性仍有待觀察。據《資金流量》估計,現金水平在該法律通過之後還是繼續攀升。我們研究中確實看到的是,企業並沒有陷入恐懼或者囤積更大量的現金來應對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高管在調查產品市場之際,瞭解競爭者的現金決策可以促成更有效的流動性管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ID:hbrchinese),作者 克里斯廷•漢金斯(Kristine W. Hankins)米切爾•彼得森(Mitchell Pet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