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迴流和供應鏈多樣化:誰是新冠疫情後真正的贏家?
DinK發表於2020-09-08
2018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從白色家電到鋼鋁等大宗商品廣泛徵收關稅。作為回應,中國商務部對從美國進口的128種產品設定了關稅。經過幾輪談判,兩國確定在2019年10月達成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臨時協議。在這份貿易協議中,中國同意購買最多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並在中國市場接受更多的美國金融服務,美國同意暫停原定於2019年10月15日實施的新關稅。
然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和貿易戰對全球貿易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於面對新關稅的中美雙方在實際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都有所下降。因此,貿易保護主義和供應鏈多樣化問題凸顯。為了避免額外的關稅,開始出現製造業迴流,公司開始在更接近需求地的地方投資。
新冠疫情的爆發是加快製造業迴流和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因素。中國春節長時間的停工導致供應鏈中斷,尤其是在電子電氣、石化、汽車等行業。這讓許多製造商意識到供應鏈多樣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從單一市場採購零部件。此外,當新冠疫情在美洲和歐洲蔓延時,口罩、個人防護裝備(PPE)、面罩和手套的短缺成為最大的挑戰,國內製造商供應不足,凸顯了在供應鏈上依賴中國的風險。
世界各國政府開始認識到在所有技術領域依賴中國製造業的風險,特別是在汽車、醫療裝置、電子元件和原材料領域。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補貼日本企業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同時,美國政府正在制定一個至少2萬億美元的第四階段刺激計劃,該計劃將重點加強美國的製造業,幷包括鼓勵美國公司轉移業務。
一些最值得注意的製造業迴流或供應鏈多樣化舉措包括:
- 任天堂已於2019年6月將其熱門Switch遊戲機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 富士康 ─ 一家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的供應商,2017年已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星州設立了製造工廠。2020年初,富士康又宣佈計劃將中國的製造產能劃分到其他國家,印度、東南亞和美洲是可能的選擇。惠普和戴爾都計劃將約30%的個人電腦製造產能遷往東南亞。
- 哈雷把銷往歐洲的摩托車生產轉移到泰國、印度和巴西的工廠。
此外,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正在激發亞太各國之間的區域貿易,加強區域一體化以推動經濟增長,尤其是在後疫情經濟時期。同時,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預計將在2020年底簽署。RCEP涉及東盟全部10個成員國及其5個主要貿易伙伴: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紐西蘭和韓國;這將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協定。
雖然美國政府鼓勵企業將製造業遷回國內,但企業最有可能的是尋找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替代製造地,而不是將製造業轉移到美國、日本或其他發達經濟體。當RCEP開始發揮作用,製造業開始減少在中國的集中度時,東南亞、印度和北非的新興經濟體可能會受益最大。
Omdia預計,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逆風將導致短期內資本支出(capex)削減。然而,這也將是公司考慮重組供應鏈或對現有製造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好時機。
十多年前,前三大機械生產市場 ─ 美國、中國和德國的份額分別為17%、15%和12%。根據Omdia最近出版的《機械生產市場追蹤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將佔全球機械生產市場的44%,美國預計佔20%,德國佔8%。中國機械生產市場的規模在過去13年中增加了三倍。與此同時,美國的增幅僅為3%,德國市場減幅4%。Omdia認為,政府的舉措和努力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這並不會促進美國和德國市場的大幅反彈。相反,中國機械生產市場仍將保持彈性。
此外,工業自動化裝置市場也在發生變化。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以及美國在歷史上一直是該領域的潮流引領者。然而,自2014年以來,由於中國和亞太其他地區的全球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歐美等地區的產量增長已不在處於領先地位。
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再加上製造業迴流激勵政策和即將出臺的RCEP貿易政策,將使APAC成為工業企業更有利的投資場所。根據Omdia最近出版的《工業自動化裝置市場追蹤報告》,亞太地區將率先從新冠疫情的逆流中恢復過來,而亞太其他地區的需求將引領全球復甦工作。
總而言之,為了重新平衡全球供應鏈,未來幾年可能會加快向製造迴流或近岸製造的轉變。雖然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將從政府舉措中略微受益,但Omdia預計亞太地區的新興國家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來自: Om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