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SCM供應鏈管理系統

stevenzhang發表於2021-04-07

供應鏈管理系統

縱觀國內大型製造業企業的 SCM供應鏈系統管理,或多或少會出現影響產業供應鏈運作的問題,這其實是與企業的組織架構模式有關。從SCM供應鏈管理看,一個企業的各個協作部門均可以看做獨立的法人;從SCM供應鏈流程看,企業各部門擁有使用的資訊化系統具有獨立分開操作管理的特點,而這與 SCM系統的打通產業供應鏈各個節點管理體系相悖,之前對於這種問題的一般措施是:開發介面進行資料傳輸。

現在看來,此舉反而導致製造業SCM供應鏈系統管理的難題。

一、傳統制造業供應鏈SCM系統管理難題

1)無法為決策層和管理層提供準確的資訊

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被尖銳地反映在全流程管理的推進上。當 SCM供應鏈管理系統需要提供“全流程”的資料時,各系統的管理人員全部束手無策。他們發現,需要的資料不是取不到,就是取得不準。於是經常出現的情景是:幾個來自不同部門的系統管理員湊在一起,耗費大量的時間在EXCEL甚至是資料庫中核對資料,最終卻仍然無法輸出完整而精確的結果。

2)製造業供應鏈業務超過系統介面資料處理負荷

提起“系統過賬不及時”,估計很多配送人員都會皺起眉頭。大量的交接業務使得電子交接系統和ERP系統的介面經常出現問題,導致ERP中無法及時生成物料憑證,系統無法提供準確的庫存資料,使車間人員和物流配送人員的工作都受到一定影響。

3)系統伺服器維護消耗、人員成本大

現在幾乎每個介面都佔著不小的伺服器資源,有專門的管理員在維護,但問題仍然時常發生。再加上工作流的推進,使得很多業務資料很難重做或修改,因此介面出現問題時,常常整個供應鏈都要牽扯進來。這時損失的就不僅僅是系統維護部門,更嚴重的後果是,它甚至會導致無法按時交貨和失去已有的市場優勢。

總之,介面已經成為了目前困擾很多大型製造業企業SCM供應鏈系統管理的一大難題。

二、製造業SCM供應鏈管理系統需具備良+柔特性

很多先進的製造業企業早已認識到,良性的SCM供應鏈系統應該是柔性的,並且應該從SCM資訊化系統發展的角度進行規劃。這一規劃的關鍵詞也是ERP系統行業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整合。製造業企業SCM系統設計的路線圖中可以看出,整合的思想已經成為其中的核心。

我們可以為它歸納出一箇中心思想:

透過SCM供應鏈資訊系統的改造,實現人員、資訊、流程、系統及平臺的統一。在此基礎上,結合之前分析的現狀,再深入研究思考,就可以設計了一套比較理想的SCM系統思路。SCM供應鏈系統管理策略的目的就是尋求效率和柔性之間的平衡以便取得與公司競爭策略的吻合。企業在發展的不同時期,對供應鏈上各節點的處理策略是不相同的。

在重視定單交付的時候,由於銷售和生產計劃的頻繁變更,供應鏈的壓力集中在採購和配送上;而到了強調供應鏈上成本控制的時候,供應鏈的最短板就會轉移到上游的銷售訂單接單環節。

因此,作為貫穿供應鏈各個環節的 SCM供應鏈系統,必須擁有足夠的柔性來應對流程和業務上的變化。目前很多企業使用的供應鏈SCM系統在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因為在系統實施上線時,所有的SCM系統功能和邏輯都是按照當時的流程和業務來配置或開發的,而很多改變,則是在上線後發生。針對這種情況,很多企業的IT部門只能靠開發SCM系統閘口來解決。

三、製造業SCM供應鏈管理系統流程改造

並進對於目前很多製造型企業來說,其供應鏈的改進,首先要完成從“閘口”向“柔性”的轉變。然後,透過不斷地流程整合及供應鏈SCM系統整合,逐步取消供應鏈SCM系統間的介面,將各個節點融為一體。

這裡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SCM供應鏈系統管理具有“柔性”?

1)最佳化SCM供應鏈管理系統流程再造

對於企業來說,流程永遠比SCM系統更重要。很多看上去是SCM系統的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流程的問題。SCM系統是迎合流程而建造的,但它有時可以啟發人們設計更合理的流程。

比如,從MRP的Lead Time Scheduling功能中,我們可以提煉一種核心為“預算”的流程:即從客戶定單交付期開始倒推,透過SCM供應鏈系統,將運輸、成品和半成品生產、原材料採購和配送的時間都計算得出,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參考。它能夠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暴露,從而可以被避免或在更早的時間點得到解決。

以供應鏈為例,透過對中長期銷售計劃和採購計劃的預算,銷售人員面對市場的變動有了更多的緩衝,而供應商也將非常滿意於他們拿到的穩定、大量,而且交貨期相對靈活的採購定單。以前聽一位銷售人員說過這樣的笑話:“我們不光要引導客戶買我們的產品,還要引導他們在我們認為合適的時間買。”這當然只是笑談,但反過來也可以體現出這種流程對供應鏈帶來的柔性效果。

2)供應鏈流程的拉式與推式合理預測、管理

(Push)和拉式管理(Pull)的概念一樣,所有的供應鏈流程也可歸為“拉式流程”或“推式流程”。前者從響應客戶訂單開始,在運作時需求是確定並已知的;後者是從預測客戶訂單開始,在執行時需求是未知的,必須先做預測。

供應鏈中的推/拉是推式流程和拉式流程的分離點。以DELL公司為例,其PC裝配的起點就是推/拉邊界。在PC裝配之前的所有流程都是推式流程,而裝配流程及其之後的所有流程都始於響對於生產部門而言,現在除了部分看單物料和敷料以外,整條供應鏈都採取的是推式流程。

在推式流程中,如果供應鏈的某一環節發生了變動,它會影響到其後的所有環節。另外,我們在很多事業部的工藝中可以看到,其實並非所有的部裝都是推式的。很多通用性較強的半成品其實在實際生產中是以備產等形式進行加工。但在現有的流程和SCM系統中,由於“零庫存”的推進和聯合定單的採用,使得這部分半成品庫存並沒有得到系統的管理。

3)SCM供應鏈系統流程再造、整合

供應鏈的整合涉及整個企業的幾乎所有重要部門。國內外知名的SCM供應鏈系統開發服務商【數商雲】CEO Martin表示,傳統企業實現產業互聯,數智化的 供應鏈SCM系統搭建是關鍵。在資訊化SCM供應鏈系統建設之前,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應該先行一步。這不是IT部門能解決的,它必須要有決策層的支援。作為牽頭負責BPR的部門,在參考國際先進母本、結合企業文化的同時,更需要贏得CEO及其企業最高決策層更多的支援,給予業務部門足夠的影響,使有利於供應鏈整合的流程能夠真正被設計並推廣。

一旦系統中的資訊流變得順暢,業務也會受益匪淺,業務和SCM系統“雙輸”的局面就會變成“雙贏”的良性迴圈。

四、製造業供應鏈SCM系統資訊化應用場景等級區分

工業製造業企業供應鏈資訊化應用場景初步覆蓋了採購、倉儲、運輸等SCM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流程,實現了內部供應鏈的資訊化管理,打通了企業內部的銷售、採購、庫存等環節,並實現了供應商的分級管理,不同等級供應商對應不同的採購政策。

1、初始級應用場景

製造業供應鏈SCM系統資訊化初步的應用場景,覆蓋了採購、倉儲、運輸等企業SCM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流程,實現了內部供應鏈的資訊化管理,打通了製造業內部的銷售、採購、庫存等環節,並實現了供應商的分級管理,不同等級供應商對應不同的採購政策。資訊化成為了製造業供應鏈SCM系統管理的一項重要工具,並形成了初步的資訊化管理體系,但應用尚停留在以代替手工為主的模式,資訊化的價值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挖掘。

2、規範級應用場景

資訊化覆蓋了採購、倉儲、運輸等製造業供應鏈管理的主要業務,同時與生產計劃整合,實現了MRP生成採購計劃,採購價格得到控制,並可提前獲知生產完工資訊,以便安排相應車輛;與上下游企業也能夠實現訂單互動;實現物料ABC分類,甩掉手工賬簿,帳實相符;在供應商評價方面達到了視覺化,可根據不同權重指標,由系統歷史記錄和人共同參與對供應商的評價。

達到第二級後,資訊化在 製造業SCM系統供應鏈管理中的價值逐漸體現,成為了製造業SCM供應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為製造業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應用深度仍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部分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應用。

3、精細級應用場景

在規範級應用的基礎上,製造業開始關注細節管理的提升,開始走向精細化管理之路。在倉儲與物流中心管理中實現了安全庫存、最小庫存等管理,進行庫存的最佳化與分析管理,同時應用了條碼、自動定址等資訊科技;在運輸管理中實現了配置最佳化及能力平衡,可根據運輸能力、空間等要素安排最合理的車輛;在SCM供應鏈協同方面實現了供應鏈執行的自動化,如配送自動化、運輸自動化等;建立了戰略供應商評價體系,對不同供應商可提出改進的意見等。

到達第三級後,製造業企業的資訊化應用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資訊化技術與SCM供應鏈管理的融合在企業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4、最佳化級應用場景

在精細級應用的基礎上,製造業企業在生成採購計劃時考慮安全庫存、採購提前期、經濟採購批次等因素,實現JIT採購;提供供應商服務,實現VMI等管理;實現在製品庫存管理,可以實現多倉庫調撥;物流中心實現最佳化分析管理,包括倉儲貨位最佳化、物流中心數量最佳化、運輸路線最佳化、補貨策略最佳化等;實現車輛運輸路線最佳化;供應鏈計劃的上下協同一體,包括 SCM系統供應鏈協同需求計劃、補貨計劃等。

達到第四級的企業,能夠將製造業企業各項資源相互關聯與整合,供應鏈核心業務隨著資訊化的應用實現自動化處理,並且實現製造業業務資料的自動化搜尋、挖掘以及多維度的分析,提升企業各項資源的利用率,為各項資源的最佳化利用以及製造業企業決策奠定了基礎。

5、智慧級應用場景

達到智慧級應用的企業,已經在本行業中成為了世界級的卓越企業,企業中的各項資源得以智慧地分析和利用。在最佳化級的基礎上,實現採購分析,如採購價格波動分析、採購數量分析等,有效地提升採購管理水平,甚至實現電子全球採購;合作伙伴參與庫存管理;與上下游業務系統自動銜接,實現了物流中心管理自動化,達到少人化與無人化;能夠進行運輸分析,提出最佳化建議,包括運輸成本的降低、運輸車輛的合理化配置等;以客戶為中心,與上下游建立了動態聯盟,客戶需求變動,企業的銷售、生產等全部聯動。

達到第五級的企業,資訊化與製造業戰略充分融合,為企業的戰略提供決策支撐,實現了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化、智慧化運作。

<本文由數商雲•雲朵匠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標明:數商雲原創>

作者:雲朵匠 | 數商雲(微信ID:shushangyun_com)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3737/viewspace-27667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