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島之鬼》背後的血與火

遊資網發表於2020-07-23
戰爭永遠不會從歷史中走開

其實有點奇怪。

前年亮相E3的時候,Sucker Punch Productions的這款遊戲驚豔全場,也引發了許多爭議。許多人懷疑這畫面不是PS4能表現出來的,有誇張嫌疑,還有人認為《對馬島之鬼》其實是給PS5首發護航用的。

如今,這款遊戲馬上就要在PS4時代末期正式推出,關注的熱度卻掉了下來,這難免讓人心生疑竇:是不是因為前段時間《最後生還者:第二章》引發了玩家和遊戲媒體之間的衝突,所以媒體選擇近期降降溫,而《對馬島之鬼》不幸撞在了這個時間點上?

言歸正傳。不論各家門戶媒體是否有意冷處理,至少對一些玩家而言,《對馬島之鬼》致敬日本劍戟片的畫面風格和武打動作(還專門請了天心流傳人做武指),還有它主打的歷史題材,本身就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如果能事先做一下功課,就能更好地代入到角色中去。

其實,對馬島最出名的戰役並不發生於遊戲所描繪的中古時代,而在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裡。

1905年,日本海軍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毀滅了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打出了歷史上戰損比最誇張的戰役之一。此役深深地影響了日本國運。但在對馬海戰的六百多年前,另一場戰爭也爆發於此。

它對日本的意義,甚至超過了日俄戰爭——因為它決定了日本這個國家能否繼續存在。

《對馬島之鬼》背後的血與火
師從劍戟片的戰鬥

當然,那就是《對馬島之鬼》的背景“元日戰爭”了。我們都知道,元朝其實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而蒙古帝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它從成吉思汗鐵木真1206年建立起就瘋狂擴張,橫掃歐亞大陸,往西一直打到多瑙河,往如今的中國大陸方向,則是一路滅亡了西夏、金朝還有南宋。成吉思汗是個軍事天才,但他對文明的理解侷限性很大。他夢想“讓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場”,而城市和高密度人口只會成為草場的阻礙,所以蒙古帝國的擴張總是伴隨著數不清的屠殺,所過之處生靈塗炭。這樣極速擴張的帝國,內部結構很難穩定。秦始皇滅六國,結果他夢想中永固的江山到秦二世就亡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也是建立起了龐大的帝國,但死後帝國旋即分裂。蒙古帝國同樣好不到哪裡去,成吉思汗孫子蒙哥死後,帝國發生分裂,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繼承了東亞和蒙古高原部分,後來改國號為元,也就成了我們熟悉的元朝。忽必烈不但和競爭者阿不裡哥打內戰,還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國策,繼續擴張。但日本畢竟孤懸海外,為什麼忽必烈寧可打不熟悉的海戰也要侵略這樣一個對自身不構成威脅的島國,史學並無定論。也許就像馬可·波羅後來在他遊記裡寫的那樣,蒙古人認為日本到處是黃金。而連年的征伐和內戰,導致元軍開支甚大,所以忽必烈想通過劫掠日本來補充國庫。又或者他只是征服欲強烈,單純地想讓周邊的國家臣服而已。

《對馬島之鬼》背後的血與火
筑前博多殘存至今的防壘

戰爭爆發之前,忽必烈曾數度派遣使者去日本,也寫過明褒實貶,要求日本投降的信件。對於該怎麼和元朝政權交涉,日本幕府本來持觀望態度,然而一個逃亡到日本的南宋僧侶把蒙古軍隊的種種暴行說了出來,這讓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北條時宗堅定了抗爭的信念。另一方面,忽必烈見日本不降,馬上徵召船隊,準備攻打日本。到元日戰爭開始時,從艦隻數量上來說,元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今天我們會開玩笑說蒙古海軍“七武海”,因為蒙古這樣一個內陸國家卻擁有海軍,而且編制只有七人,但十三世紀元朝的海軍根本讓人笑不出來。現在再來看對馬島。對馬島位於日本九州以北,韓國釜山以南,雖然一直受幕府管轄,但地理位置距朝鮮半島更近。這樣一個面積有700平方公里的大型島嶼(實際上有點類似紐西蘭,分為南北兩島),天然是攻打海峽對岸的優秀跳板,所以元日戰爭一開始,忽必烈就決定奪下對馬。1274年農曆十月三日,包括高麗和漢人在內的三萬元軍從高麗合浦出發,三天後登陸對馬。《對馬島之鬼》的故事也開始在1274年,主角境井仁是對馬島的武士。我們在遊戲的預告片裡看到城市在大火中熊熊燃燒,整個島嶼遭到了元軍的血洗。歷史也確實如此,元軍入侵對馬島時,對馬守護代宗助國父子率領八十騎攔阻,一度拿箭雨阻擊了元軍,但在元軍列隊重整後,雙方數量、戰術和武裝上的差距就體現了出來,這股守軍慘遭全殲。按照蒙古帝國傳統,投降和抵抗後淪陷地區的待遇不同,所以元軍接下來殘酷地迫害了對馬島居民。

《對馬島之鬼》背後的血與火
宗助國之死

攻陷對馬後,元軍繼續前進,十一月二十日抵達筑前博多,也就是今天的福岡。雖然論戰力,久經戰陣的元軍完爆日本武士,但此時日本軍人已有防備,再加上他們作戰奮不顧身,結果元軍沒能順利建立灘頭陣線。

因為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副帥劉復亨又中箭受傷,元軍將領決定撤回船上整備,第二天繼續攻打。哪知當夜起了颱風,超過萬人的大軍覆滅於風暴之中。第一次元日戰爭就這樣戲劇性地收了場。當時是日本後宇多天皇文永十一年,所以這場戰爭又叫文永之役。忽必烈莫名其妙地吃了癟,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在滅亡南宋以後,又一次發動了對日本侵略戰爭,此時距離文永之役過去了七年,而日本改國號為弘安,所以又名弘安之役。第二次侵略的規模比第一次大得多,南宋北宋降軍加上高麗女真等等十多萬人從朝鮮半島,還有中國東部沿海出發去攻打日本。至於對馬島,自然又是首當其衝。不過在兩次戰爭相隔的七年間,日本幕府也一直在積極備戰,包括在海岸修築各種防禦工事,參照蒙古角弓改良本土弓箭等等。精心備戰之下,元軍裡先行的高麗軍在對馬遭遇慘敗,而他們的海軍在抵達九州沿海後,竟然因為登陸地點全都防備,被迫在海上漂泊長達一個月,期間幾次強行登陸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到七月初南北兩支元軍合流,才勉強登陸上一些不同的地點。然而始終沒有站穩腳跟,大部隊依然漂泊海上。

《對馬島之鬼》背後的血與火

巧合的是,就跟第一次戰役一樣,七月末八月初兩軍僵持之際,颱風又一次襲來,這一回。它持續了整整四天,摧毀了元軍那些主要用在江河裡,設計不抗風浪的平底船。眼見死傷無數,元軍只能後退。返回大陸清點殘兵後,他們這才發現超過九成將士戰士(在日本一些記載裡,甚至只活了三人)。這兩場颱風有如神助,所以被日本人叫做“神風”。寫下這些字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對馬島之鬼》的劇情,但我覺得把故事侷限在文永之役期間有些可惜,如果遊戲賣得好,Sucker Punch Productions可以順勢出個講弘安之役的續作。反正之間只差七年,主角依然可以是境井仁,不過這次他能去九州或者附近的壹岐島殺敵。文永弘安兩場戰役可以說深深地激發了日本的愛國心,舊日本海軍軍歌裡有一首很出名的《元寇》唱的就是這場戰爭,它創作於1892年,催化了明治年間狂熱的忠君護國精神,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後來日本對東亞的侵略。而到二戰末期,日軍在走投無路情況下使用自殺式“神風”攻擊,無疑是想復刻文永弘安的奇蹟。好在上天也許真的能分正邪,元日戰爭期間日本武士保家衛國,結果取得了意外的勝利,而二戰時的日軍則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就沒有再受到“神風”的眷顧。(完)

來源:灰機GAME
原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603207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