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中檔及以上國際品牌酒店的簽約情況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8年全年的酒店簽約數量為566家,達到近五年來歷史最高點。
從增長率看,2016年是一個轉折年,從這年開始,酒店簽約量的年增速均超過25%,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幾大國際酒店集團在中檔市場採取了與國內管理公司深度合作的戰略舉措,極大刺激了中檔酒店的簽約量。中檔酒店的准入門檻低,開發流程簡單,投資成本可控,回收週期短,這些鮮明的投資特徵,加上恰逢中國消費升級的市場契機,中檔酒店的投資熱潮一觸即發。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簽約增長率達到峰值的36%,但進入2018年後,增長率有所放緩,這很可能歸因於在中檔市場上國際品牌面臨著諸多國內管理集團的激烈競爭。
有趣的是,高檔及以上酒店簽約量歷經了2017年的下滑,在2018年時回升趨勢突顯,總簽約量達到135家,較2017年增長了61%。在酒店投資越趨理性與務實的形勢下,高檔及以上酒店投資熱度不減,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市場博大深廣,不同層級城市的酒店市場位於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一批處於快速成長週期的二線城市,其核心新區的高檔酒店開發如火如荼,推動了整體市場簽約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高檔酒店開發中,國資背景的企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優質地段的專案開發,他們更著眼於長期的資產價值和綜合效益,而非絕對地以投資回報最大化為驅動。在合理財務回報的前提下,他們對高檔及以上酒店產品更青睞有加。
中檔及中高檔酒店層級上,其總簽約量為431家,佔全年簽約量的76%,在體量上依舊是簽約主力軍。但從增長率的角度看,2018年的增幅為18%,相較2017年的57%有明顯放緩。如前文所述,此層級市場群雄逐鹿的劇烈競爭態勢使得國際品牌的快速增勢不再;國內品牌快速迭代、靈活機變的打法重塑了這一市場的競爭格局。
從酒店定位層級分佈的歷史佔比看,2017年與2018年的市場結構十分相似。2017年開始,中檔酒店佔比穩定在55%左右,成為每年簽約量最龐大的市場;而中高檔至奢華定位酒店的佔比則依次漸小,形成較為典型的金字塔結構。這樣的簽約層級架構與酒店需求的支付層級架構契合,預示著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市場格局。
從城市層級分佈來看,2018年酒店簽約的主戰場仍集中在二線城市,無論是簽約絕對值(261家)還是同比增幅(39%)均明顯領先於其他層級市場。中國新興產業向地理縱深遷移的過程使得近年來中西部核心二線城市群迅速崛起,兼及國家利好政策扶持,刺激了核心二線城市的酒店市場供需兩端均實現了快速發展。二線城市的新增酒店供給普遍性地集中在城市新區中,這些新區在城市規劃中戰略地位凸顯,開發規模龐大,業態組合豐富,為酒店新增供給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2018年目的地酒店簽約數量達到58家,較上年顯著增長了53%。隨著度假生活方式的普及,國民旅遊消費需求旺盛。順應這一消費大勢,城市近郊度假及遠途目的地度假酒店開發風生水起。2018年,目的地酒店的簽約熱點主要集中在擁有獨特自然及/或人文稟賦的知名旅遊目的地,包括三亞、海口、文昌、九寨、峨眉、黃山、桂林、麗江、張家界等地。我們預計,目的地酒店產品將隨著旅遊市場的進一步成熟獲得長足發展。
2018年,翻新改造酒店的簽約佔比表現出上升趨勢,達到了16%;其中一線城市的改造專案佔比(35%)明顯高於二線和三線城市。不難理解,一線城市的酒店業起步較早,已逐漸步入成熟期,其土地資源稀缺為新建酒店的簽約設定了難度。但伴隨著城市更新及諸多老舊酒店恰逢管理合同到期或面臨資產重組轉折點,一線城市酒店業通過產品迭代更新重煥生機。
按酒店客房體量劃分,不難發現,過去五年小體量酒店(客房量在150間以下)的簽約量呈現顯著增長趨勢,簽約佔比由2014年的7%躍升至2018年的33%。反之,大體量酒店(客房量在301間以上)簽約佔比呈現下滑態勢,由五年前的24%驟降至近兩年的12%。此佔比變化主要是受到中端酒店簽約數量大幅增長的影響。以老舊物業改造為主的中端酒店受限於原物業形態,通常客房規模不大。此外,各檔次酒店的平均客房數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也影響了此體量佔比變化。
縱覽過去五年的客房體量變化,除奢華酒店外,各層級酒店的平均客房數總體呈現下滑趨勢。這主要由於整體中國酒店市場的投資越趨理性與財務驅動,在市場競爭激烈,業績不振的情況下,規劃合理的客房數量有助於控制投資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這種投資者的共識轉換為市場的行動力,刺激了酒店開發體量的理性迴歸。
縱覽2016至2018年簽約酒店的地理分佈,位居前三的區域始終是長三角、西南和渤海灣區域。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如既往領跑全國,簽約了128家酒店,佔全年簽約量的23%;西南區域僅次於長三角地區,簽約量也過百,佔比19%;渤海灣區域雖排名第三,但在簽約量上與冠亞軍仍有較大差距。
從城市維度看,上海以32家的簽約量榮登全國城市榜首,其簽約專案中一半為中端酒店的翻新改造。二線城市中,成都和西安兩座西部門戶城市成績突出,並列第一,各簽約26家,簽約專案多為新區開發所帶來的新建專案。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簽約了17家酒店,首次躍升為二線城市第三名,成為華中地區最受歡迎的投資城市。成都、西安和武漢的投資熱度很好的呼應了國家中心城市的選定與其戰略發展規劃。
對比過去五年簽約酒店的管理模式,可明顯看出,特許經營模式近年來擴張迅猛。五年前特許經營模式僅佔比11%,而最近兩年則躍升至60%以上。特許經營已徹底告別過去的小眾地位而轉變為如今的主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特許經營模式的增長率僅為20%,相比2017年的85%明顯放緩。這與2018年中檔酒店簽約速度放緩,高檔及以上酒店簽約量顯著提升相關。
進一步分析特許經營模式中各層級酒店的佔比,我們發現,2018年中高檔酒店佔比較2017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這表明緊隨中檔酒店的步伐,越來越多國際品牌正悄然開放中高檔層級酒店的特許經營權。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中國業主日益豐富的酒店運營經驗,另一方面來自日益顯著的品牌競爭壓力。從長遠來看,國際品牌對高檔酒店的特許經營權開放目前僅僅拉開序幕。
總體而言,2018年566家簽約酒店再次重新整理了歷史簽約記錄,但從增長率來看,則較前兩年有所放緩。從定位層級看,高檔及以上國際品牌酒店簽約回溫趨勢明顯,中檔酒店增速有所放緩。
從城市佈局上看,產業遷移及利好政策推動了二線城市投資熱度依然高漲;度假生活方式的普及促使旅遊目的地酒店的投資熱度持續上揚。從管理模式上看,特許經營模式仍是市場主流但增速收縮,且特許經營模式中湧現了更多中高檔及高檔酒店的身影。在地理區域上,長三角和西南地區一如既往榮登中國酒店投資熱度排行榜的冠亞軍寶座。
綜合而言,中國酒店行業的投資正從過去的野蠻成長逐漸邁入成熟理性的軌道。投資者依據各自的背景與實力所做的投資選擇,不論是注重長期資產持有價值亦或是追求短期現金流回報,均呈現出漸趨務實與科學的一面,這有助中國酒店業迴歸良性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