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媒體多樣性的擴大往往會導致“資訊富人”變得“更富”,而“資訊窮人”將會變得“更窮”——因為那些本就對新聞感興趣的人,因為選擇的增多而閱讀更多的新聞;而那些對新聞本就不感興趣的人甚至會完全遮蔽掉與之無關的新聞。研究還發現,媒體的使用者群體所做出的選擇與其社會地位有一定的關係。這份研究報告介紹的是英國新聞消費中的社會不平等,旨在研究我們走向全數字化媒體環境的過程中,不平等是否在加劇。基於線下和線上新聞消費的調查資料,我們發現:
英國新聞消費分佈的差距甚至大於國民收入差距。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最新統計來看,2015年,英國的基尼係數為0.36。相較而言,英國線下新聞消費的係數為0.42,而線上網路新聞消費的係數則高達0.55。
由此可以看出,網路新聞消費比線下新聞消費的分佈更不均衡。25%的人表示不會上網看新聞,而只有13%的人表示不會線上下(如報紙、電視新聞等形式)瀏覽新聞。線上網路新聞消費比線下新聞消費存在更大的不均衡。社會階層較高的人和社會階層較低的人使用的線下新聞資源的比例基本持平,而社會階層較低的人使用網路資源的比例則明顯更少。
高社會階層和低社會階層的受眾在獲取新聞時,一個關鍵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直接接觸一手新聞源(直接進入新聞機構的網站或APP閱讀新聞)。但無論是社會階層較低還是較高的人,似乎都會鍾愛通過新聞分發平臺(如社交媒體、搜尋引擎等)來閱讀新聞。
通過對比各家新聞品牌對不同社會階層群體的影響程度,我們發現,任何新聞媒體品牌對社會階層較低的人群影響都不大。就像高檔報紙一樣,幾乎英國所有的高階媒體品牌都會在高社會階層中投入更多的新聞資源。甚至連網路媒體上的意見領袖也幾乎全部出自高社會階層,而這些高社會階層的人所接觸的媒體內容也會明顯更多。
在我們對資料進行分析時發現,如今新聞消費中的社會差異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而隨著數字媒體環境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社會不平等極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樣看來,新聞資源在各種媒體資源上的分佈形式對於低社會階層的人群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正如我們前文中提到過的,能夠直接接觸新聞機構一手新聞源的人群基本都出自高社會階層,而低社會階層的受眾對網路新聞的接觸幾乎都是來自於新聞分發平臺。也正是由於不同社會群體在新聞消費上的不平等,社會群體在政治上的分化也開始加劇。我們認為,關注新聞消費中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已經迫在眉睫。
本報告引用了英國2018年數字新聞報導調查的一些資料,來進一步說明新聞消費中的社會不平等現象。YouGov在2018年1月底、2月初利用線上問卷的形式對新聞消費現象展開了調研。調研採用普查的形式,用行業、年齡、性別和地區等資料對指標進行加權,樣本基本涵蓋所有英國網民。
為了檢驗線上和線下新聞消費中的社會差異,我們調查了英國網民每週使用新聞來源的數量、新聞使用頻率、新聞源種類及被調查者的社會階層。英國作為一個典型的媒體環境,傳媒歷史中先後出現了個人的商業出版巨頭和受眾廣泛使用的公共服務媒體,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新聞生產商等。新聞消費中的階層差異可能會因國而異:在通俗小報較少、公共媒體使用較多的國家,社會不平等程度可能更小。有研究表明,公共媒體的普及可以減少社會資訊接收的不平等。
在新聞消費現象的調查中,我們主要測量了兩個變數——線上新聞和線下新聞的新聞源使用數量。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調查了英國的28家線下新聞品牌和32個線上新聞品牌的資料,受訪者也可以增補不在名單上的線上線下新聞來源。
在社會層級的分類上,YouGov小組是根據英國市場研究協會(MRS)的分類法對社會群體進行分類的。社會層級分類是英國市場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分類方法。分類是根據職業級別進行的,受訪者大約會被問及15個有關主要收入、職業、家庭等方面的相關問題。根據這些答案,受訪者被歸為A-E類,其中A類是“較高的管理、行政和專業級別”,E類表示“國家養老金領取者、臨時工、最低職級工人以及靠國家福利救助的失業人員”。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受訪者分為兩類,表示“較高”(ABC類)社會階層和“較低”(DE類)社會階層。
在全面考察線下線上新聞消費行為不平衡的同時,我們引入“基尼係數”這一概念。基尼係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介於0-1之間,基尼係數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通過計算得出,英國新聞媒體使用者線上上新聞的消費中基尼係數為0.55,線下新聞消費中的係數為0.42。由此可以看出,網路新聞環境比線下新聞環境更加不平等。而且就2015年的大資料來看,英國社會新聞消費行為差距比英國國內的居民收入差距更大(2015年英國國民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36)。
在英國,超過一半的線上新聞使用者在網路上不使用或僅使用一個新聞源,而線上下,幾乎每位使用者每週都會使用2—3個新聞源。如下圖所示,大約四分之一的英國新聞使用者沒有通過網路來獲取新聞,但卻有87%的新聞使用者每週至少從一個線下的新聞源來閱讀新聞。
(圖1)
人們在網上使用新聞來源的數量差異是基於個人對新聞的興趣,但顯然這也與他們的社會階層掛鉤。雖然較高社會階層的個人和較低社會階層的個人線上下消費新聞資源的數量上幾乎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在網路新聞消費過程中卻差異明顯:社會階層較高的人使用線上新聞來源的人數(2.11)明顯多於社會階層較低的群體(1.6)。
(圖2)
網路新聞消費中的社會不平等不僅限於新聞來源的平均使用數量,還涉及到人們如何獲取新聞以及他們所常用的媒體品牌。獲取網路新聞的渠道大致可以分為直接發現(通過媒體官方的網站或APP)和間接發現(即人們通過分發平臺訪問新聞,例如社交媒體網站或搜尋引擎)兩種,前者是人們直接進入新聞機構的網站或APP獲取新聞;後者是分散式發現,即人們通過新聞分發類平臺(例如社交媒體網站或搜尋引擎)訪問新聞。當我們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個人獲取線上新聞的方式進行比較時,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圖3):高社會階層的被調查者明顯比低社會階層的被調查者更有可能直接發現新聞(約高出57%到45%的人數),而這兩個群體也都同樣會依賴“間接發現”新聞。
(圖3)
在新聞品牌層面,不同社會階層的使用差異也很明顯。從圖4可以看出,一些高階媒體品牌在較高社會階層的人群中會更受歡迎(如BBC廣播新聞或《泰晤士報》),而在較低社會階層的人群中,一些小報品牌則會更受歡迎(如ITV新聞、太陽報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大眾傳媒品牌在兩個社會階層群體中有著相似的影響力(如BBC電視新聞,每日郵報等)。
(圖4)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低社會階層的使用者明顯更加關注這類媒體品牌的線上渠道(如圖5)。一些網路媒體在高社會階層的群體中更受歡迎(BBC新聞線上,衛報線上等),而其他一些網路媒體品牌在社會階層較高和較低的群體中影響力已經基本持平(如Sun Online,Mail Online)。
(圖5)
這份報告詳細體現了英國人在新聞消費方面的顯著不平等,並明確指出了在網路環境中,這種新聞消費的不平等更為明顯。低社會階層使用者使用的網路新聞來源明顯更少,不太可能直接到官方新聞機構獲取線上新聞,因此更依賴於通過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對新聞的隨機式發現。
雖然社會階層較低的群體能夠使用電視訊道和小報等線下媒體資源獲取新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訊不平等現象的發生,但在網路媒體時代,這樣的資訊獲取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低社會階層使用者在任何媒體品牌中的閱讀量均無法超越高社會階層使用者,這將導致社會知識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隨著媒體對人們注意力競爭的加劇,以發行規模為基礎、商業廣告為盈利、面向廣大受眾的商業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
針對這種現狀,一些媒體品牌開始針對更高社會階層的使用者推廣訂閱或會員的模式。而諸多基於公共服務的網路社交媒體平臺,則利用其使用者分佈廣泛的優勢,逐步打破分散式新聞的壁壘,這意味著社交媒體和搜尋引擎等平臺正在努力確保使所有網路新聞使用者能看到儘可能多個方面的新聞,引導人們接觸到越來越多樣化的新聞。
隨著我們新聞閱讀方式的日益數字化,新聞消費中的社會不平等可能會逐步加劇。雖然不像某些社會群體所關注的政治新聞會兩極分化那樣明顯,但我們認為,新聞使用中的這種社會不平等至少是不容忽視的。原則上,大多數記者總是希望新聞能夠平等地傳達給每個人,無論其社會地位如何。但是在新聞能夠通過網路輕易獲得的今天,新聞消費的社會鴻溝卻在逐漸擴大。
來自:德外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