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的工藝技術落後於臺積電4年左右;全球市場佔有率僅4.4%,而臺積電接近50%;淨利潤2.35萬億美元,臺積電則高達115億美元;毛利率在20%,臺積電淨利率為32%。作為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一直在全力追趕全球“老大哥”臺積電。今年,中芯國際如同裝了加速器,在主業上大幅縮小了與臺積電的差距,在迴歸國內資本市場上更是一騎絕塵。
年初,中芯國際一舉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晶片設計企業海思半導體的14奈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這有利於擴大該公司國內市場的份額。
那麼,目前中芯國際(SMIC)與臺積電(TSMC)之間的差距處於什麼程度?
從晶片製造工藝水平來說,臺積電今年開始量產5奈米產品,這是業界的最高水平。
在7奈米和10奈米工藝領域,還有英特爾和三星電子這兩個頭部企業。這三家公司牢牢把持著全球最靠前的位置。
緊隨其後的就是14/16奈米制程。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電子組提供的資訊,中芯國際是其中的主力玩家之一,其餘“隊友”是美國格芯(GlobalFoundries,也被直譯為格羅方德)和臺灣聯華電子。在中國,中芯國際是唯一量產14奈米的晶圓製造商,落後於臺積電4年左右的時間。
高盛上週預計,中芯國際2022年可升級到7nm工藝,2024年下半年升級到5nm工藝,2025年毛利率將提升到30%以上。
按照2019年的全球銷售額計算,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是第一梯隊企業。其中,臺積電的市場佔有率接近50%,遠超三星(18%)。
中芯國際處於第二梯隊,市佔率僅為4.4%。
中國華虹半導體處於第三梯隊,市佔率僅有1.5%。
從發展歷史來看,臺積電在全球市場上出現突破性進展源於一個里程碑式事件:2014年,蘋果開始將代工訂單交給臺積電,從而使得臺積電的市佔率從之前多年的40%以上一舉超過了50%。蘋果是臺積電第一大客戶。
中芯國際直到今年1月份才因為華為在海外遭遇重大挫折而獲得華為海思14nm工藝的訂單,從臺積電手中搶奪了一部分市場。目前,華為海思是中芯國際第一大客戶。中信證券預計,今年中芯國際14奈米晶圓產量的八成多將供給華為海思,收入貢獻比例在17%-25%之間。
中芯國際建有3座8吋晶圓廠,4座12吋晶圓廠。其中,8吋產能共計23.3萬片/月,12吋產能10.8萬片/月。總產能47.6萬片/月(摺合8吋)。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充8英寸產能及先進製程產能。
相比之下,臺積電的產能數倍於中芯國際。該公司擁有8吋產能56.2萬片/月,接近是中芯國際的兩倍半。12吋產能74.5萬片 /月,是中芯國際的7倍。
在不同工藝產品對整個公司收入上的貢獻上看,臺積電的先進工藝收入貢獻突出,中芯國際的收入結構則相對均衡。
中信證券稱,中芯國際在12吋和8吋方面的收入貢獻各半。40nm及以上更早節點的成熟製程貢獻約94%收入,且盈利穩定。28nm以下節點尚處於虧損狀態。
臺積電的12吋收入貢獻高達88%,16nm及以下先進製程貢獻56%收入,7nm貢獻35%收入, 先進製程在全球處於80%份額的壟斷地位。
8英寸產品的全球市場集中度不算高,臺積電的市場份額在26%,中芯國際有8%。
中芯國際這類產品的產能為23.3萬片/月,僅次於臺積電、聯電,排名全球第三,佔了公司全部產能的50%,收入貢獻佔比45%。平均淨利率5%左右,低於15%的行業平均淨利率。
而12英寸產品對應7nm-16nm節點,市場集中度較高,臺積電為全球主導者,平均市佔率接近80%,定價高於中芯國際,其對臺積電的營收貢獻高達88%,對中芯國際的營收貢獻為50%。
在財務指標上,臺積電遠高於競爭對手,2019年實現營收357億美元,淨利潤115億美元,淨利率32%,ROE為21%,毛利率長期維持在47-50%之間,經營性淨現金流205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市值達到3000億美元(約合2萬億人民幣)。
同期,中芯國際收入為31.16億美元,淨利潤2.35億美元,毛利率20.6%,經營性淨現金流10.19億美元,港股總市值超過2300億港元。國信證券測算,按照A股半導體公司平均市盈率93倍計算,中芯國際未來市值有望達到6500億元。
中芯國際27.46元/股的發行價格對應的市盈率為109.25倍(未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對應的市盈率為113.12倍(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情況下),高於可比公司臺積電的同期平均市盈率。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後,發行總市值將超過2000億元。
在資本開支(Capex)方面,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差異相當大,而且中芯國際去年的資本開支還有所減少,臺積電則大幅增加。
2019年,臺積電的資本支出介於140至150億美元,遠超年初的110億美元。2020年,臺積電再次上調該預算,預計介於150-160億美元。
相比之下,中芯國際雖然也追加了今年的資本開支,增加了11億美元,但總量也只有43億美元,不到臺積電的三成。
在臺積電歷年的資本開支中,先進工藝產能建設都佔據了70%-80%。今年資本開支的80%將用於7nm/5nm/3nm擴產,購買機臺裝置等,10%用於先進封裝和光罩(掩膜板)產能,10%用於特殊工藝。
中信證券梳理了中芯A股產業鏈相關標的。
裝置——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盛美半導體、至純科技、精測電子、華峰測控、光力科技、長川科技
材料——滬矽產業、安集科技、雅克科技、江豐電子、有研新材、晶瑞股份 、江化微 、上海新陽 、南大光電 、鼎龍股份 、華特氣體
設計 ——兆易創新、韋爾股份 、全志科技、瑞芯微 、富瀚微 、博通整合 、北京君正
自 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