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越來越多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效地做事。不管是示愛,約會,還是分手,只需觸控一下螢幕都可以一一實現。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我們至少可以透過自己選擇的應用來滿足一些社交需求。通過瀏覽人們的部落格、推文、動態更新、照片、評論和簡訊,我們會有與社會相連的感覺。
網路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創意,沉浸於個人的興趣愛好,探索全新的科技進步,以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方式與人進行互動。我們很感激科技能夠讓我們避免與人第一次見面時會出現尷尬的場面,能夠讓我們迴避不想談的話題,能夠讓我們避免親身看到別人不好的情緒反應。想要終止一段日漸惡化的關係?不一定需要回應對方。不回應就能說明一切。
科技開發者利用人們對簡便的新型通訊方式的渴望謀利。新獲得百萬美元投資的應用YO甚至只能收發“yo”這一個單詞,接收方需要自行領會自己的意思。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心理學家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撰寫的書《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主要探討線上社交網路和簡訊文化對人們與社會和親人朋友交往方式的改變。特克堅稱,大多時間呆線上上,讓人們在非虛擬生活中變得空前孤立,誘發情感脫節、抑鬱、焦慮等問題。
作為舊金山灣區的一名臨床心理醫生,我遇到過出現社交心理問題的“Y一代”(1980年到1995年間出生的人)。他們不懂得該如何進行面對面的社會交往,面對持續不了多久的線上人際關係不知道如何處理困惑情緒和不安全感。避免與親身見面有關的情感風險已成為普遍現象。
現年25歲的Jason在接受輕度抑鬱和社交焦慮方面的治療。他覺得,“我為什麼要出去外面會見那些肯定會拒絕跟我交往的陌生人呢?現在沒有人會面對面說話了,即便是面對自己人士的人或者喜歡的人。我還不如舒舒服服躺在沙發上利用iPhone去認識新的朋友。”
27歲的Natalie在接受恐慌症治療。她不知道該如何控制自己在進行線上線下約會時的症狀。“我不知道我在檢視他的個人主頁時該如何看待這個‘正線上上’的約會物件。在我們真的見面的時候,我壓根就不能不去想他的主頁,因而自信心遭到嚴重打擊。我覺得自己在檢視他的主頁時就像個失敗者,我也絕不會就其主頁資料問起他。”
那當覺得完全不想線上下見人,或者無法享受面對面的交往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辦呢?
不要拿‘線上主頁’來衡量一個人。人們在網上釋出的照片通常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人們線上的表現並不同於線下,線上所呈現的並不能完全反映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態。接受那種差別,學會欣賞整個人。這是建立親密感和長久關係的基礎,而非線上主頁。
總是沉浸在社交網路,意味著你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用在‘扮演自己的線上形象’而非體驗現實生活上面。即使你的個人主頁很受歡迎,瀏覽量很高,但最終覺得孤獨無聊的並不是你的主頁,而是你自己。不妨開始將注意力更多地放線上下生活上,多拿出時間參與現實中的活動,與身邊的人交往,以此來獲得快樂,而不是獲得將生活分享到線上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候你覺得不舒服,不自然,不過這是正常的,有益的。
與你周圍的環境保持聯絡。眼睛一直盯著螢幕看,耳朵塞上耳機,意味著你會錯過周圍會帶來親身接觸別人的細微暗示。它們普遍存在。不管是微笑致意,回頭張望,還是主動靠近聊家常的某個人,都是建立起社交圈的好機會。
還是覺得不知怎麼跟陌生人交談?看看別人是怎麼跟周圍的人主動展開接觸,維持對話,並熟絡起來的吧。試試使用一下他們的一些招數。從容與自信源自實踐。一些小步驟會有助你消除承受人機風險帶來的焦慮情緒。沒有人會因覺得尷尬而死,跟著感覺走就是了。
接受你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人有可能無意跟你交往下去這一嚴酷現實。通過不採取主動來避免遭受拒絕非但不會幫助你提升親密感,反而只會給你帶來孤獨感。少去主動關愛別人感覺像是一場比賽,但那實際上,贏了這樣的比賽意味著你輸掉了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
更多地接受社交邀請,即便這會佔用你的‘線上時間’。我敢保證,你回家時網路還在那等著你。好好領會一下‘錯過’線上活動與“錯過”現實生活體驗之間的區別吧。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都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花時間慢慢建立起來。留意一下別人在現實生活中對你敞開心扉的步調,並嘗試跟上他們。易受傷害和被評判的風險確實是難以忍受的東西,但一味想著自己的感受會妨礙你與他人建立聯絡。
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並定期與其他人共同參與。你更有可能跟你定期接觸的人建立起友誼。通過共同參與一項活動,你能夠相對容易地維持與他們的面對面交流。
不要妄自就人的線上活動與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是否一致做出假設。線上上交流不多,只能看到對方的時間戳、線上活動等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就會過早地對對方的意圖下結論。要是對方線上線下行為不一致,令你感到擔憂,請保持耐心。你遲早都會得到更多的資訊,屆時就能判斷是否應該線上下聯絡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