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力琴發表於2019-11-05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上週,一款「腦機介面頭環」火了。

為了提高學習的專注程度,浙江金華一所小學為學生們配置了一種被稱為「腦機介面頭環」的產品。

在被多家媒體報導後引來多方爭議,從小學生是否應該佩戴頭環、是否涉及到隱私資料、以及佩戴後的相應效果和可能產生的逆反心理等話題討論甚囂塵上。

近日,機器之心採訪頭環技術研發方 BrainCo 公司創始人韓璧丞,他針對頭環所採用的腦機介面技術、是否充當監控角色、中國及海外市場落地合規性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腦機介面技術發展已有 40 餘年,與多個行業產生化學反應。在課堂教育之外,不止於 BrainCo 一家公司,從頭環產品到智慧假肢,從特殊病種輔助醫療再到互動遊戲等領域,該項技術的落地領域已經超出多數人的想象。

撰文 | 力琴

編輯 | 四月

讓韓璧丞沒有想到的是,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和網路攻擊向他和團隊衝過來,最先動搖的是科學家團隊。

經過這場風波,BrainCo (中國公司名「腦強科技」)一位來自 MIT 的科學家對於中國市場的近況感到心灰意冷。

此前,他曾放棄優厚的學界待遇加入 BrainCo,來到中國辦公室支援國內產品專案,但在看到網上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後,不堪輿論壓力,立即提出申請調回BrainCo 美國公司。

韓璧丞有點無奈,「也許還會有幾個腦機介面科學家想回到美國,他們可能再也不願意在中國搞科研了」。

2015 年,韓璧丞以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 PhD(在讀博士)的身份成立 BrainCo。BrainCo 推出的腦機介面產品在美國宇航員和 F1 賽車手身上使用,主要用於神經反饋訓練,之後得到美國宇航局 NASA 的報導。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BrainCo 公司創始人、CEO 韓璧丞


成立四年時間,BrainCo 進入 15 個國家,其產品有 Focus 賦思頭環、Focus Fit 冥想頭環,以及第五代人工智慧假手 BrainRobotics。今年 10 月,BrainCo 的 Focus 賦思頭環頭環產品在華爾街日報報導之後,在國內引起爭議。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描述,中國金華孝順小學的許多學生開始上課時不是開啟課本,而是戴上頭環。在課前兩分鐘,孩子先進行冥想,鼓勵用心感受自己的「內心宇宙」,緊接著會讓孩子參與一個比賽,看誰最能集中注意力,其結果會通過他們的頭環來測量。

報導稱,這兩個練習的目的是將學生調動到最佳學習狀態。在之後進行日常課程的學習時,學生們仍會戴著頭環,實時測量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程度。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報導截圖


在一些國內報導中,這款頭環被打上「監控頭環」、「緊箍咒控制學生」等標籤。例如,新京報在《小學生帶頭環緊箍監控走神,這是把科學性置於地上摩擦》一文中指出,小學生戴上可監測注意力的頭環就像是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但它從「常識上就背離了規律和科學」。

新京報在報導中表示,根據中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一節課時通常被設定為 45 到 50 分鐘,可人腦並不能完全做到全神貫注,大約有 20%-50% 的時間,大腦是在做「白日夢」,這屬於大腦的正常反應,且不會對學習工作造成太大影響。

一時間 BrainCo 被衝向輿論風口。市場上對這款頭環的輿論聲主要集中在,頭環對提升專注力是否有效、佩戴頭環是否被視為「監控」等。

華爾街日報報導提到一些爭議點,有的孩子認為帶頭環會頭痛、有的孩子認為學校會把專注力資料同步給家長,反而會給學生施加壓力。

對於這些爭議點,BrainCo 以其中國公司名「強腦科技」回應稱,賦思頭環是一款用神經反饋訓練的原理訓練學生提升專注力的儀器,並非用來監控學生的產品。老師只能看到所有學生的平均數值,用於調整課堂設計,而報告也不會發給家長。

1 關鍵問題回應

華爾街日報報導涉及的學校是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中心小學,該學校所採用的頭環由 BrainCo 天使投資人孔小仙捐贈,事發之後,這所引用頭環的學校被當地教育局喊停。

在報導中,一位老師表示學校自 2018 年 12 月用頭環上課後,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和成績都有了提升。韓璧丞告訴機器之心,這個產品採用的是廣泛使用的神經反饋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像訓練肌肉一樣,鍛鍊大腦,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機器之心也從韓璧丞的表述中驗證了這個說法。早在 2012 年美國兒童醫科學會議把神經反饋技術評為最有效的治療多動症的方法之一。

這項技術用於專注力訓練的依據是,頭環採用非侵入式(腦外)的資料採集方式,不用將任何切片植入大腦,僅需要大腦前後三個帶有特殊材料的電極,便可將大腦在學習和思考時產生的神經訊號記錄下來,並實時反饋給大腦,建立起學習的閉環系統,以促進學習效率或糾正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這款備受輿論爭議的頭環主要面向校園市場,需要連線賦思教育訓練系統,系統主要用於課堂上使用,分為課前、課中、課後以及常態訓練四個階段。

根據 BrainCo 提供的課堂教學流程顯示,上課之前老師給學生髮放頭環,開啟 Focus EDU 系統,連線網路;然後依次進行不超過三分鐘的冥想訓練和神經反饋訓練,之後進行正常課堂授課,課堂結束後取下頭環。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圖片來源介面新聞


對於這裡所指的「注意力水平」,BrainCo 在回應中強調,「公司強調充分保護學生隱私,老師可以根據班級平均專注力報告,實時調整課堂方案。」

這就意味著,老師上課需要對學生的平均專注力曲線更敏感。

那麼,頭環與教學系統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

「這對老師相當於是一個教研,如果老師發現講課學生都不感興趣,就會想辦法提升自己。在美國每一個老師每年都有 5000 美元的經費,可以選擇購買這個裝置。」

韓璧丞對機器之心強調,「老師只能看到全班平均專注力的曲線變化,幫助老師調整自己講課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在課堂上使用只是整個產品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功能是學生下課後拿回家使用。」

BrainCo 還有另外一款面向家庭端的頭環產品——Focus Family。

家庭版本與學校版本的頭環形態相似,但使用環節有所不同,前者需要單獨下載固定的應用程式,後者需要連線賦思教育訓練系統,有的學校也會在課堂上連線平板使用。

家庭版的頭環需要配合應用程式「Focus Now」APP 使用。

第一次使用需要回答八個問題進行「專注力及學習能力評估」,回答完成後系統會生成一份「專注力」分析報告,並給出「訓練計劃」。之後每一次訓練,都需要佩戴頭環,系統會顯示每一次訓練的平均專注力數值。

頭環前部的 LED 燈可以指示三個不同的專注力程度,學生非常專注時亮紅燈,比較專注時亮黃燈,正在走神時亮綠燈。

那些帶著頭環的孩子知道那玩意會監測他們的大腦,但不是全部。他們不敢輕易在課堂上走神,注意力水平會通過三個顏色呈現出來,如果注意力表現突出,還會得到表揚。

2 已銷往 15 個國家

海外市場作為 BrainCo 最早涉足的板塊,產品熱銷的海外市場與陷入僵局的國內教育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即便是面對隱私與人權更為注重的歐美市場,BrainCo 在產品上的合規及隱私保護也打消了這些「疑慮」。

「頭環在中國被妖魔化成『緊箍咒』,海外市場我們做了很久,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質疑。」韓璧丞說。

「人們一看到頭環的設計,就會容易聯想到西遊記裡孫悟空帶的金箍,唐僧通過緊箍咒控制孫悟空,容易產生負面的想法。」他解釋道。

相比於國內,國外對個人隱私更為注重,投入市場的時候會不會有質疑的聲音?

面對機器之心的提問,他強調,「國內與國外採用的是同一套隱私資料系統,想要獲取資料比獲取銀行卡密碼還難。」

面對輿論聲音較多的國內教育市場,BrainCo 將重新思考國內公立學校使用場景,把注意力放在家庭端市場。「中國的學校非常難進,有較為嚴格的購買裝置的流程。我們現在沒有把重點放在學校。個人家庭反而是更大的市場,每個家長都有提高孩子專注力的訴求。」

「這件事情讓我們對中國市場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公司本來大多數都是科研團隊,也暫時沒有大規模進入國內學校的渠道和能力。」在他看來,BrainCo 是一家注重底層技術研發的公司,現有銷售能力比較有限,主要專注家庭端的產品銷售。「四五個月前,BrainCo 才開始在中國推出面向家庭端的產品。」

韓璧丞向機器之心透露,「現在這款產品銷量很好,但目前暫不方便透露。」BrainCo 主要通過代理商開啟家庭端的銷售市場。據 NASA 報導,BrainCo 於 2018 年春季將其第一筆 2 萬的訂單交付給了幾家中國分銷商。

BrainCo 也通過天貓和京東等電商類平臺進行售賣,同時也會選擇與更認同科學技術的教育機構合作,開發專注力提升課程。

目前將所有 To B 的精力放在海外市場成為 BrainCo 一個重要的選擇。「我們會把 to B 學校的業務放在美國,美國沒有緊箍咒這樣的概念,美國宇航局都已經認證,他們也會非常願意接受。」

該產品已經通過 CE、IC 和 FCC 認證,在美國、加拿大和中國市場上市銷售。目前 Focus 產品已經銷售往 15 個國家。僅在與南美洲的教育集團 Progrentis 合作就帶來了超過 6000 名學生使用者。

據韓璧丞透露,今年 BrainCo 還與全美最大的教育渠道平臺 Tierney 合作,這家公司在美國有近 85000 所學校的渠道,明年將在全美國大量鋪設。「目前所有產品中收入最多的是面向海外學校市場的賦思 Focus 頭環。」

韓璧丞向機器之心表示,BrainCo 向位於南美洲的一家公司出售頭環,該機構通過頭環獲取學生資料用以研究作用。

目前,BrainCo 在杭州、深圳以及波士頓都設有分公司,杭州作為中國的總部,主要是做演算法研發、課程研發及專案培訓;深圳主要負責家庭端產品的銷售以及硬體生產。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在對待 Focus 頭環以及科研應用方面,美國市場比中國更包容。不過兩者在 AI 進校監管方面仍有待提高。據瞭解,從 2013 年起,美國 39 個州頒佈了 120 多項法律,規範學校及其服務提供者如何收集、使用和保護學生資料,但對 AI 的關注還太少。

在國內,人臉識別在內的 AI 技術廣泛而有效地應用於教學、管理和服務。進校企業都可以通過 AI 技術獲取學生的人臉、表情、指紋等個人資訊。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資料隱私保護與技術之間的平衡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

3 課堂之外的風景

頭環在課堂內外的使用只是 BrainCo 產業線裡的一條線,當我們把視角擴大到整個腦機介面領域,會發現 BrainCo 只是產業裡的冰山一角,它正在面臨新的機會與挑戰,從頭環產品到智慧假肢,再從自閉症、老年痴呆症輔助醫療到睡眠產品。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2015 年,在哈佛大學的創新實驗室裡,韓璧丞聯合做人工智慧和腦科學中心的博士共同成立了 BrainCo,這個名字來自於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意為腦機介面。BrainCo 先從假肢需求做起,推出智慧假手產品,面向聚焦的殘疾人群體。去年,BrainCo 實現了幫助殘疾女孩與朗朗共同彈鋼琴。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右手安裝假肢的女孩通過意念控制假肢彈奏鋼琴,其背後的技術支援來自韓璧丞團隊

從假手產品到頭環,兩者採用的底層技術相通,都需要用到腦接機口技術。腦機介面技術可以理解為通過裝置連線大腦,來檢測人體體徵訊號,對這些人體體徵訊號進行解碼,便可以知道人的意圖。

智慧假手即通過採集、處理人體肌肉運動產生的表面肌電訊號來實現假手的動作控制。

對於專注力提升的 focus 頭環產品,只不過是把傳統且佩戴複雜的腦電檢測與訓練儀器進行簡化。很早基於專業的腦電檢測儀器的神經反饋訓練方法在多動症治療及宇航員專注力訓練領域已經有成熟的應用。

爭議「監控」頭環背後:駐中 MIT 科學家撤回美國,重整國內市場戰略|專訪 BrainCo 創始人

BrainCo 還將對腦機介面技術的簡化工作延伸至睡眠、自閉症以及老年痴呆。以自閉症為例,BrainCo 已經研發了一套解決方案,在浙江、波士頓治癒一些自閉症孩子。

「現在有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他們最擔心自己的孩子要上特殊學校,學校不收他們,所以就需要在孩子小時候介入外部干預,通過訓練,能夠達到與人主動交談、與人眼神接觸等基本的行為學指標。」韓璧丞表示,治療過程,頭環扮演的角色是,結合傳統的行為學治療手段,給患者給予更加精準的治療措施。

目前腦機介面按訊號採集方式劃分,通常被分為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腦外)。目前在腦電訊號採集上採用侵入式技術的玩家更多瞄準的是人類智慧和醫療健康領域,採用非侵入式技術的玩家更傾向生產消費級腦機介面產品,比如冥想和遊戲。

不僅能夠憑意念控制機器,還能讀取人類語言和大腦實時影像。技術的進步,開啟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賽道湧進很多黑馬。Facebook 通過大手筆收購神經介面初創企業 CTRL-Labs,參與腦機介面領域,其他參與者還有 Neuralink——埃隆·馬斯克新成立的公司,他們主要研究「大腦縫紉機」,旨在將腦機介面晶片像微創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植入大腦。

腦機介面作為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已與多個行業發生化學反應。

在瞄準醫療領域的玩家中,馬斯克創辦的 Neuralink 以及獲得 1 億美元投資的 Kernel,主要採用神經反饋訓練,針對多動症、中風、癲癇等疾病做對應的恢復訓練。這在全球的一些醫院、診所、康復中心得到廣泛應用。

在生產消費級腦機介面產品領域中,NeuroSky、InteraXon(Muse)和 Emotiv 主要做針對冥想、遊戲等需求的移動可穿戴 EEG(腦電圖)裝置,在瑞士的 MindMaze 則主要將 VR/AR 和腦機介面結合,切入醫療健康和遊戲這兩大領域。

根據一份資料顯示腦機介面在教育科技領域的市場規模可達 2500 億美元,遠高於醫療領域和遊戲產業。「這指的是教育產業的規模,整個教育產業都可以通過腦機介面技術,讓教育過程變得更加的高效。」

從面向教育場景的專注力提升,到特殊病種輔助醫療再到互動遊戲等領域,腦機介面技術可以攻克人類的許多特殊需求點,由此發展出的腦機介面技術產業,也將會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在技術與產業結合的過程中,具體到每一個特定的市場都會存在相應的問題和爭議。新技術創新是向善還是向惡?需要市場監督和治理,讓它向著「善」的方向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