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國際學生和全球人才招聘不斷變化的現狀,報告深入研究傳統和新興留學接收國吸引國際學生的策略,並分析既有成效,對未來國際教育供求做出預測,為各國提高國際人才競爭力,制定相應政策提供參考。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新興國際學生接收國以競爭性舉措搶奪國際學生資源,國際學生流動的新模式正被重新塑造。國家層面政策的出臺對國際學生的流動性也有著較大影響。隨著民族主義在世界各地興起,許多傳統的國際學生接收國對國際化的態度逐漸轉為保守,隨之帶來了國際學生流動性的改變。報告同時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在內的7個傳統國際學生接收國的招生策略、市場活動和目標,以及國際學生招生趨勢等進行了案例研究。
2001年和2018年國際學生流動的主要目的地
報告指出,在很多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吸引國際學生都是重點目標。國際學生既可向國家貢獻可觀的出口收入,還能填補技能缺口,抵消國內人口流失。在過去幾年中,很多國家推出通過以較低成本來吸引全球人才的專案。在各國吸引全球人才的主要動機及當前實現這些動機的策略中,知識和創新驅動型經濟規模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是動機之一。各國紛紛轉向開發國際學生資源,建立全球人才庫,並從中招聘高技能的求職者。
2017年和2018年,各國家/地區的入境學生數
報告還對中國吸引國際學生的政策進行了分析。到2020年,中國將有望接待50萬國際學生。在華實習、順利獲得居留許可和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的各種舉措讓來華留學生受益頗深。同時,中國為來華學習高科技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國際學生創造機會,使他們能從學校輕鬆過渡到職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個城市都制定了相應政策,這些政策還影響到其他地方,例如歐盟Erasmus專案,其中涉及到的提供實習制和學徒制的長期交換專案則反映了對日益增長的就業能力的需求。
2008年-2017年來華留學主要生源國趨勢變化
在隨後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圓桌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共同圍繞吸引國際學生到中國學習的動因、中國大學對於吸引國際學生的創新策略、中國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對於其他國家的經驗借鑑和差異化策略、在促進國際人才流動過程中相關的產業對政策產生的影響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