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原力與你同在!星戰的遊戲與文化拾遺
任誰也想不到,哪怕盧卡斯本人也絕想不到在1973年拍完《美國風情畫》的他,會打造《星球大戰》這麼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文化衍生帝國。
當時的電影時代剛逢西部型別片的急劇衰落,西部牛仔韋恩的《關山飛渡》、《大地驚雷》等西部片已如昨日黃花,人們早看習慣西部英雄懲惡揚善那一套,而當《星球大戰》這種跨時代太空歌劇出現時,人們陷入新的了瘋狂。
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票房7.7億美元,至此開啟了一個星戰時代。後續被人稱為老三部曲的星戰,而以1980年上映的《帝國反擊戰》最為影迷稱道, 其中達斯.維達與天行者盧克對峙時那句“I,m you fathe”也成為一個梗,流傳至今。
從1977到2019,《星球大戰》正史第9部也隨著《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今年的上映落下帷幕,從《新希望》到《天行者崛起》足足跨越了四十多年的科幻史詩。在美國當代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絕地文化,從對絕地光劍的崇拜到原力的詮釋,還有絕地的歷史考究與招式的命名,都是呈現著系統性和嚴謹性的文化產業鏈。
星戰與遊戲
作為一個強大的文化IP,自然少不了IP化後的各種衍生品。至《星球大戰》系列爆紅以後,像小說、漫畫、玩具周邊層出不窮,而在八九十年代也屬於遊戲業發展的上升期,從90年代至今,《星球大戰》也出了不少經典的遊戲,其中型別也很豐富,從角色扮演到即時戰略都有,在這裡給大家盤點一下經典的星戰遊戲吧!
《星球大戰:X戰機》
1993年,Lucas Arts製作併發行了第一款星戰題材的電子遊戲,該作執行平臺為DOS、MAC,做為遊戲系列的開篇之作,Lucas Arts為之傾注了巨大的心血,運用了在當時十分先進的遊戲技術,打造出逼真的遊戲畫面。
玩家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抵抗軍飛行員,遊戲擷取了《星球大戰:新希望》的背景,創造出一個名為法蘭德的遊戲角色。作為一個太空飛行模擬遊戲,《X戰機》讓玩家操控各種空間戰機打擊敵人的航天器。
《星戰前傳1:極速飛車》
這是一款在盧卡斯藝界公司於二十世紀末遊戲界的作品,運用了星戰電影《魅影危機》的遊戲場景設計,儘管表面上看,它就是一款普普通通的賽車遊戲,但玩著玩著,你會發現它本質上是很有樂趣的遊戲,將《魅影危機》那場驚心動魄的飛車在完全復刻到遊戲中了。
《星球大戰:銀河戰場》
《星球大戰:銀河戰場2》
Star Wars: Galactic Battlegrounds(星球大戰:銀河戰場),它採用了《帝國時代2》的引擎作為自己的支柱。Ensemble絕對擁有經驗和成功來幫助LucasArts完成一部真正體現史詩般Star Wars戰鬥的RTS作品。
《星球大戰:銀河戰場》基本上可以說是採用了星球大戰作戰單位和設定的《帝國時代2》。此外,LucasArts的開發小組並不羞於承認他們正在使用《帝國時代2》的框架,他們關心的是保持使得《帝國時代2》如此有趣的遊戲性、同時增加自己獨特的Star Wars元素。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
提到星球大戰遊戲,這款由BioWare製作的遊戲不得不提, 在本作中,玩家可操縱的角色將不再侷限於單一主角,而可操縱不同的人物,體驗不同個性的角色對於每件事情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盡情沉浸在星球大戰的虛擬情境中。這一點和他們經典之作《博德之門》、《無冬之夜 》如出一轍。
在遊戲裡也有許多不同的種族可以挑選,包括人類、機器人、提列克人、伍基人與各式各樣的外星種族。
玩家的隊伍中最多可由三人組成,而配合不同種族所具有的戰鬥特性來選擇成員,將可讓每場戰鬥事半功倍,更加順利前往旅途的終點。
《星球大戰:原力釋放》
《星球大戰:原力釋放》是款原創故事劇情的《星球大戰》改編遊戲,以黑武士達斯維德座下的祕密學徒為主角,奉師尊之命的他,將展開一場翻天覆地的試煉之旅 。
《星球大戰:原力釋放》中主角具有3種能力,第一是使用著星戰迷們熟悉的光劍與敵人“近身搏鬥”,依靠著多種不同的鍵位組合可以使出很多招式,在動作的設計上真實感很強,只是不能像《鬼泣》《忍者龍劍傳》那樣華麗,這裡就體現出了劇本限制的劣勢,主角的能力不能由製作方隨意去設計,必須符合電影中的實際情況。
《星球大戰:前線》
這款遊戲最早是2005年上線過一個版本,當時就有著《戰地》的風格特色,每場戰鬥的地圖上都會有一些關鍵點,能佔領全部關鍵點的一方將獲得勝利。 玩家將在霍斯、雅汶IV 、納布、塔圖因等十個星球上轉戰,而時間上則跨越所有的星球大戰電影——從《幻影威脅》一直到《絕地歸來》。
而在2015提由EA與DICE共同製作與發行的《星戰:前線1》已經將作品打造成次世代頂尖視效的FPS遊戲,不但採用最新技術引擎,而且還獲得官方授權和合作,讓所有人物道具都完美還原,真正做到“傳神” ,其中猶為驚歎的是巨大的AT-AT步行機細節與震撼,將《帝國反擊戰》那段完美還原了。
《星球大戰:前線2》
在2017年上線的《前線2》雖然一上市就遇到微交易風波,讓人置疑難其遊戲品質。但隨著不斷的更新與增加星戰主題內容,總的來說《星球大戰:前線2》所提供的內容還是蠻多的,以至於近日IGN重新給《星球大戰:前線2》打了8.8分的高分。
《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
本作由Respawn製作,EA發行於今年11月上線的星戰題材的動作遊戲,遊戲融合了《古墓麗影》的攀爬與《只狼》系列的動作難度,製作出最有星戰味的光劍動作遊戲,劇情為主角作為一名66號密令下生存的絕地,不斷戰鬥復興絕地勢力的故事。
本作有著數個地貌特徵迥異的星球,每個星球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小型開放世界,在表現力上非常之贊,是《星球大戰:原力釋放》後最好的星戰動作遊戲了 ,對於粉絲來說這也將是系列表現最好的作品之一。
其實星戰遊戲還有很多,這裡只將經典的推薦給大家,能最快的去體驗好玩的星戰遊戲,其他就不一一列出了。
星戰文化的精神
《星球大戰》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大影幕已上有十部(不包括第9部《天行者崛起》,算上《俠盜一號》與《遊索俠羅》),官方動畫也有兩部(《克隆人戰爭》、《義軍崛起》) ,而這些還只是官方出的作品。也有不少粉絲自制的星戰的短片,不管是製作還是立意上,也非常之優秀。
如果有條件,在Youtube上搜尋“star wars film”關鍵詞,你能找到星戰新世界的大門。
在這兒推薦的是:DARTH MAUL: Apprentice ,如果不是有粉絲自制電影這個標籤,會有種是官方短片的錯覺,可見製作精度之高。
星戰粉絲自制電影
1997年,“星戰迷”、美國人Albin Johnson裝扮成白兵到戲院欣賞該片,並編輯成短片上載到網站,引來眾多“星戰迷”的共鳴,從而組織裝扮,隨後成立了一個名為501st legion(501軍團)的民間組織。現在人數估計已達上7000餘人成員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團員遍佈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近年來在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逐漸壯大。而中國“501軍團”成立於2007年,這幾年也不斷的出現在人們視野裡。
《星戰》讓人著迷的點是什麼呢?是巨集大的太空戰艦對決?還是絕地武士的光劍打鬥?還是星戰世界中令人歎為觀止的世界觀?相信每個一粉絲都能將自己興趣的點娓娓道來。但是屬於星戰的精神核心,就是人類所追尋的最基本的情感,
愛、正義、對太空的探索與未來的暢想,是由這些才組成了星戰的元素,這些人類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所能共情的地方,才使得星戰文化能擴充套件至全球,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為之找到一種歸宿感吧。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作者:疾風
來源:GameDiary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hSPjkcVFq6QRiRy_6v-XDw
相關文章
- 原力沉浮記:“星戰”遊戲發展簡史(上)遊戲
- 原力沉浮記:“星戰”遊戲發展簡史(下)遊戲
- 課時39:類與物件:拾遺物件
- JAVA 拾遺 — CPU Cache 與快取行Java快取
- JAVA拾遺 — JMH與8個測試陷阱Java
- iOS拾遺—— Assets Catalogs 與 I/O 優化iOS優化
- 3種表達、超10家廠商,非遺文化與28款當代遊戲的文化奇行錄遊戲
- mongoose 拾遺Go
- 深度剖析電子遊戲的文化輸出——願景與設計理念的結合體遊戲
- Netty拾遺(七)——粘包與拆包問題Netty
- .NET 基礎拾遺(4):委託、事件、反射與特性事件反射
- 拳頭遊戲陳偉雄:橋接文化與創新,拳頭遊戲如何塑造具有全球文化影響力的精品遊戲遊戲橋接
- c++語法拾遺,一些細節與特性C++
- 前端技能拾遺前端
- Linux拾遺Linux
- Java Web 拾遺JavaWeb
- [MASM拾遺]OffsetASM
- 千年潮州木雕薪火相傳,探索遊戲與非遺文化雙向賦能遊戲
- .NET 基礎拾遺(7):Web Service 的開發與應用基礎Web
- 物件導向拾遺物件
- 【java web】--Ajax拾遺JavaWeb
- C語言拾遺C語言
- [C#.NET 拾遺補漏]04:你必須知道的反射C#反射
- golang拾遺:嵌入型別Golang型別
- docker拾遺-之再入坑Docker
- Unix廣告拾遺 by Dennis Ritchie
- 【JS拾遺】函式的引數JS函式
- 遊戲背後的文化:心流理論與遊戲難度曲線遊戲
- [C#.NET 拾遺補漏]09:資料標註與資料校驗C#
- Vue.js基礎拾遺Vue.js
- PHP 使用 Kafka 安裝拾遺PHPKafka
- AS拾遺--向PM學習二
- golang拾遺:指標和介面Golang指標
- 【演算法拾遺】階乘演算法
- 【Java學習筆記】拾遺Java筆記
- C++標準庫::拾遺C++
- .NET 基礎拾遺(6)ADO.NET 與資料庫開發基礎資料庫
- Zepto核心模組之工具方法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