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S Asia 上,尋找中國智慧產業崛起的根源力量

naojiti發表於2019-06-14

在從移動網際網路到人工智慧的過渡之中,中國走過了極速發展的五年。技術創新、學術領先這些以往陌生概念正在逐漸變得習以為常。

客觀來說,從學術能力來講,中國的起步時間在世界範圍內屬於“後發者”。中國人在AI方面的學術成果,要從2015年左右才在國際學術組織中獲得了越來越強的存在感。但我們的優勢在於應用場景的豐富,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廣袤資料資源和優質的資訊化基礎,讓中國的智慧產業發展在落地性和應用性上更勝一籌。而這種應用優勢正在反向推動學術,讓科學家們去實現基礎創新。

在這種落地和應用優勢背後,是無數科技企業對智慧技術的底層推動。從應用場景的資訊化基礎打造,再到智慧技術的研發。正如倉頡造字,有倉頡對於漢字的歸納總結,後人才能夠創造出無數燦爛的詩篇。

作為曾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重大獎項的企業,方正IT的故事,就是無數推動者之一。

積澱痕跡:隱藏在智慧時代背後的“前提”

在CES Asia上方正IT的展區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展示出的一系列智慧技術成果。包括通過對手寫字資料的分析構成個人專屬字型檔的“AI手寫技術”,還有包含了智慧校對、智慧輔助創作的媒體智慧+技術。在硬體方面,從PCB印製電路板到無芯封裝基板,方正IT都有不菲的成績。至於近年來紅火的落地場景,如智慧家居、醫療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等等,也都能看到方正IT的佈局。

在CES Asia 上,尋找中國智慧產業崛起的根源力量

不難發現,方正IT對於AI相關的產業涉獵廣泛,從硬體到軟體演算法乃至於場景應用都已經紮根其中。對於方正在智慧時代所迸發出的能量,其實無需感到意外。追溯過去,會發現在中國智慧產業的底層積澱中,一直閃現著方正IT的身影。

當我們在討論NLP技術時,我們常常會說因為漢語和英語的天然差異,讓中國科技企業有了超車機會。同樣,方正IT也在更早期抓住了語言方面追趕機會——漢字。90年代初,方正IT率先在 Windows平臺上研製、開發了中文 PostScript曲線字型,和桌面系統一起呈現在公眾面前。和NLP一樣,漢字的資訊化如同漢語語料收集和標註,方正顯然沒有停留於“工具打造”這一層面,而是開始應用工具改造產業。

同一時期,方正IT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統、新聞採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也陸續面世,不僅讓中國的新聞出版業告別了紙筆年代,還逐漸走出國門。到20世紀末,方正IT的中文出版系統已經佔領了日、韓、東南亞及歐美地區80%的華文市場。

有了新聞出版行業的成功經驗後,方正IT陸續參與了醫療、公安、交通、政務、家居等等與民生密切相關領域的資訊化建設中,不僅成為國內第一家做醫療資訊化的企業,旗下的公安業務更是覆蓋全國30個省260餘地市,PGIS警用地理資訊系統佔據80%以上市場份額……

從方正IT,到中國智慧的涉獵與邏輯

到這裡,我們可以對方正IT的技術發展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從技術涉獵上看來,漢字、出版、媒體、教育、醫療、政務等等方面,方正IT都有著長期的佈局;從技術邏輯上看來,方正IT看重研發和應用的一體性,有著豐富的產業服務經驗。

這一邏輯在智慧時代,仍然延續著。對於方正IT的智慧產業佈局,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這一特點。

例如,方正IT在CES Asia上展示了依靠AI技術對手寫字型實現智慧識別與分析的能力,這種對手寫字型的識別能力應用到產業領域,就構成了智慧書法教育的技術基礎。方正IT參與的 “墨韻智慧•書法進校園助力專案” 正應用其書法產品面向經濟欠發達地區上萬所學校提供定向書法教育支援,有效解決了專業書法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難題。

在CES Asia 上,尋找中國智慧產業崛起的根源力量

還有方正IT的醫學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通過對病歷、醫學報告等文字的結構化處理,從多年的行業服務中積累了大量的資料資訊。結合醫學知識庫、電子病歷中的結構化資料等,共同構建了醫學知識圖譜,對醫療智慧化服務提供了重要的底層技術支撐。如此一來,在方正IT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打造的醫療智慧+系統中,實現了診前、中、後期的賦能。

包括方正IT所展示的政務智慧+能力、交通智慧+能力、公安智慧+能力等等,都是和此前方正IT多年深耕行業、服務行業息息相關。

不難發現,正因為有方正IT在資訊化建設上腳踏實地的一貫投入和對技術應用性的關注,今天才能在智慧產業中延續自身優勢,我們才能享受到高效的智慧醫療、智慧媒體等服務。

有了無數和方正IT一樣的推動者們對於基礎技術的持續投入和對應用場景的不斷挖掘,中國才得以在今天把握超越之機。

尋根溯源:智慧崛起的核心能力

從方正IT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智慧產業具備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如同大樹一樣,上面的枝葉有多繁茂,泥土下的根系就有多繁複。我們之所以在今天尋找中國智慧產業的核心能力,是試圖從根系去探索未來生長的脈絡。

從方正IT的故事中,可以找到三種能力:

1、 來自中國的元創新能力。

在全球技術爭相覆蓋之時,能夠保護住本土創新能力不讓某一國家或地區成為外來技術收割物件的,一定是某一國家自有的特色。例如語言文字這種獨屬於中國的資源,和醫療、交通、政務這些深入民生的場景等等。在這些領域之中,有著大量非本土科學家難以理解的細節與文化,無形中對中國智慧科技創新形成了一種促進和保護。挖掘出了中國的元創新之力。方正IT的發展之路,也是以這些元創新為起點。

2、 平臺上的可繼發展能力。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歐美國家曾經的領先,讓我們在早期成為了技術輸出鏈上的接收方。而在這種看似受限的情況下,中國科技企業獲得了在平臺上可繼發展的能力,提升了中國科技在不同環境能力下的適應能力。例如在最近的WWDC 2019上,蘋果就宣佈了將和方正字型檔等全球主流字型廠商共同實現用字個性化。這種建立在平臺上的發展能力,讓中國技術可以快速紮根於全球科技產業的合作鏈上,在任何一個層面,都能向外輸出產品和技術。

在CES Asia 上,尋找中國智慧產業崛起的根源力量

3、 應用中的挖掘和再生能力。

最後率先進入應用領域,也讓我們獲得了在應用場景中不斷繼續挖掘,在經驗和反饋資料上再建技術樓閣的根系。就像方正IT如今的智慧技術佈局,顯然是因為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場景改造經驗,深知各個場景中有哪些環節的效率是急需被提升的,有哪些功能是可以被自動化和AI替代的。加上此前在應用中錘鍊耕耘,獲取到了豐富的資料成果,我們才能擁有豐富的大資料資源,從中挖掘出更先進的演算法成果。對於應用場景的投入,如同率先搭建好地基,有了支撐才能避免空中樓閣的出現。

三種能力不斷輸送養分,構成了中國智慧產業崛起的圖畫。隨著整幅畫卷越展越長,方正IT們作為地基打造者的身影也開始明晰起來。中國的智慧產業從來不是什麼後來居上,是有了這些IT企業在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前的默默鋪墊,我們才能擁有從IT時代跨入智慧時代的入場券,乃至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作為早期的地基打造者,方正IT也成為了時代跨越的一員。

相信在未來,我們的元創新之力會繼續在不同平臺上蔓延,在應用場景中繼續獲取力量,然後向上生長。

方正IT們的故事,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講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770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