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最新自動駕駛排行榜: 第一軍團僅剩3家, 蘋果特斯拉再次墊底

宇多田happy發表於2019-03-14

NR最新自動駕駛排行榜: 第一軍團僅剩3家, 蘋果特斯拉再次墊底

今年就剩下三個了。

研究機構 Navigant Research (縮寫為NR)在今天釋出的迄今為止第三份年度自動駕駛汽車排行榜中,僅將三家公司列入「第一軍團」,遠遠低於 2018 年選出的八家。

這一次,只有 Waymo、通用(Cruise)以及福特(Ford Automomous)仍然處於「自動駕駛賽道最頂端」(下圖)。

NR最新自動駕駛排行榜: 第一軍團僅剩3家, 蘋果特斯拉再次墊底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榜單的排名依據非常繁雜,這也是其受到全球關注的最大看點。

公司願景、市場發展策略、合作伙伴、生產策略、技術、營銷&分銷、產能、產品質量&可靠性、產品組合以及專案發展持久力等十個維度,就是NR對這個賽道中主流玩家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

然後通過最終得分,將他們劃分為「領導者」、「競爭者」、「挑戰者」以及「跟隨者」。

有意思的是,從圖中可以看到,豎座標為執行能力(Execution),橫座標為策略能力(Strategy),這可被理解為是「考察公司的言行一致性」。

很顯然,既然這個排名把「產能」「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可靠性」列入了評選維度,那麼就意味著許多明星創業公司不可能進入榜單。

因為即便這些團隊的背景非常耀眼,而且十分被投資者寵幸,但並未實現真正的落地,也沒接受過大眾的考驗。

因此,即便是 Waymo,在 2017 年釋出的第一份榜單裡也只排在了第 6 名,直到 2018 年的第二份榜單才上升 5 個名詞來到第二名。

而這一次,Waymo 與通用的 Cruise 仍然毫無爭議地勝出,而得分也幾乎並駕齊驅——86.7 分與 86.6 分。

Waymo 首次被這家保守的研究機構選為了「自動駕駛的老大」,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其規模化商業部署能力的一種認定。

而 Navigant 給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Waymo 正在暗自結交更多的合作伙伴,並迅速積累了現實世界中的路測里程數,這些都是其商業模式發展成熟的證據。」

 Cruise 自是不必多說,背靠車廠意味著資金充足,而具備較快的技術更迭速度讓其一直在賽道中佔據了很大的發展優勢。

而 Navigant 給出的評價是——「Cruise 正在完善和鞏固其新的管理結構,並獲得了必要的合作伙伴與鉅額投資來度過初期商業化部署階段,開始產生收入讓其前景較為明朗。」

但是,去年還被放在最高「領導者」中的戴姆勒-博世聯盟、大眾集團、寶馬-英特爾-菲克聯盟、雷諾-日產-三菱以及 Aptiv(安波福,德爾福分拆後的公司),已經下滑至「競爭者」圈。

而這個所謂的「第二軍團」中還有現代集團、豐田、沃爾沃-維寧爾-愛立信-Zenuity聯盟、百度、Uber、 NAVYA、May Mobility 以及 Zoox

值得稱讚的是,創業公司 May Mobility 與 Zoox 都是第一次進入這項榜單。

其中,May Mobility 正迅速在美國中西部城市的一些限定區域部署低速無人載客業務;而 Zoox 則在 2018 年 12 月獲得了加州首張載客許可證。

讓人驚奇的是,在 2018 年 3 月因致命車禍倍受打擊的 Uber,並沒有因此被「貶值」。一年前被認為是挑戰者,現在已經上升了一個等級,進入了「競爭者」。

Navigant 認為,雖然有不好的路測經歷發生,但 Uber 的技術更迭與無人車隊擴大速度並沒有減慢。

在「競爭者」圈中,Aptiv 的排名最高,其次是英特-Mobileye 聯盟、大眾集團、戴姆勒-博世聯盟以及百度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上榜企業,百度的名次上升歷程看起來有點「勵志」。

從 2017 年 1 月第一份報告發布時的「墊底」,到去年的第 14 名,直到今年處於「競爭者」圈中的上游水平(大概總排名第 8 名),百度工程師們不得不說應該是在默默做事的。

而幾個節點事件可以對其在自動駕駛業務落地方面的進展有所印證:

2018 年 3 月 22 日,百度拿到了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2018 年百度宣佈所謂的 L4 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產品如何另說,但算是看到了實物)。

當然,再加上各種不知深淺的車企合作,可能都有助於百度的排位上升。

NR最新自動駕駛排行榜: 第一軍團僅剩3家, 蘋果特斯拉再次墊底去年的排名:2018 年 1 月釋出的第二份年度排名

但很顯然,大部分車廠與技術公司幾乎都在「競爭者」領域裡,兩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

換句話說,這些公司彼此距離並沒有拉開,在自動駕駛業務的進展方面沒有顯著差距。

在今年第三軍團的「挑戰者」圈中,只有蘋果、特斯拉以及創業公司 Voyage Auto。

作為首次上榜企業,Voyage Auto 的落地策略是「提供最後一英里快遞服務」,為聯邦快遞 (FedEx) 或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UPS) 運送包裹。

而蘋果與特斯拉與一年前的排名相比,顯然沒什麼變化,都是倒數第二和第一。

特別是特斯拉,連續兩年的墊底可能側面說明了公司一直將精力集中於電動汽車的如何量產下線,而忽略了技術的升級。

最後要特別說明一點,去年的挑戰者本田之所以未出現在今年這個榜單裡,是因為其押注於 Cruise,計劃使用後者的自動駕駛技術。

而一年前被列為競爭者的 PSA(標誌雪鐵龍)與捷豹路虎已經在這份榜單中消失了。

總的來說,這份報告基於維度的多樣性,具備一定參考價值,但並不意味著絕對的權威,譬如許多已經有了落地專案和運營收入的中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就沒有出現在榜單裡(可能有一定的區域侷限性)。

由於目前並沒有哪一家公司真正實現了技術的規模化落地,而且各家公司的綜合能力(注意,不是技術,是綜合)差距依然不是特別明顯,因此我們相信未來還會有不少變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