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speedoooo發表於2024-11-12
2024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30週年。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的傳媒行業也同時迎來了數字化轉型下半場的關鍵階段。

回顧: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30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歷程,從1994年開始‌,概括的說總共經歷了5個階段:
  • 探索與拓荒(1994-2000)‌: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網際網路,標誌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開啟。此階段,四大入口網站崛起,網際網路在中國逐步建立認知度。
  • 社交與娛樂覺醒(2001-2005)‌:網際網路進入社交化網路時代,部落格、個人門戶等興起,網際網路應用更加多元化。
  • 移動網際網路萌芽(2006-2010):移動網際網路開始發展,SNS社交網站活躍,人人網、開心網等平臺出現。
  • 爆炸式增長(2011-2015)‌: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普及,團購、叫車軟體等網際網路+應用興起。
  • 數字化、智慧化與全球化(2016至今)‌:網際網路進入全新階段,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中國網際網路走向全球化。‌
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傳媒行業在網際網路發展浪潮下,快速推進從資訊化向數字化的業務和系統全面建設

而傳媒行業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之下的”先行者“,國家輿論的”喉舌“行業,緊跟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時俱進的頻次也是越來越頻繁:
  • 從原先的報刊、圖書等紙質媒體,隨著網民爆發式的增長,線上化閱讀習慣的養成,媒體發行物逐步演進為電子讀物,供讀者付費閱讀;
  • 網際網路業務的多樣化及複雜化,尤其是疫情的推動和助力,傳統媒體不得不倒逼加快資訊化建設,甚至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工程同時推進。在網際網路下快速傳播的內容,作為中國輿論的喉舌,需要在內容真假、與「網際網路速度」賽跑,確保輿論正向、積極或者反應真實性的傳播。在這個階段,新一代數字技術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既不斷推出新產品、打造新模式、開闢新陣地,又實現資訊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共融互通,使內容快速有效精準抵達使用者,實現媒體融合發展效果的最大化和最最佳化
  • 資訊化是為了讓媒體適應”網際網路速度“,數字化則是與新型媒體爭豔,隨著5G技術的應用,傳媒產業將進入以資料為基礎、以科技為驅動、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的發展新常態‌。與此同時,網路媒體的規模已經遠超傳統媒體的市場規模,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新使命,新機制,新變革

引用了「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的主題來繼續。在新興媒體的”野蠻生長“下,使用者的時間、忠誠度似乎被TA們搶佔了去,而傳統媒體在使用者的心智中,被加上了「地方政府黨建頻道」「政策傳播媒體」等很正式的、卻不太為使用者所歡迎的標籤。
競爭力被新興媒體不斷疊加的”熱點炒作“、”爆點新聞“等不斷地削弱,”紮紮實實抓好內容建設這個根本,全力以赴抓報導質量、抓優質新聞產品的持續供給。“便成為了各區域傳媒企業的核心任務。
背後的底層邏輯,還是需要提升使用者的關注度和平臺忠誠度。
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抄作業”似乎是快速提升的捷徑?

借鑑別的地方的好的經驗,也是快速成功的學問。近年來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大背景下,不乏成功經驗的脫穎而出。

1、打造個性IP工作室

例如2016年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啟動的“融媒體工作室”計劃,以及同年浙報集團所釋出的《浙報集團創新孵化實施意見》等。另外,還有將這一理念上升為集團戰略的上海報業集團,2022年其推出了三大融媒引導專案:“融媒輕騎兵”“融媒雲課堂”“融媒創新空間”,釋出“融媒工作室賦能計劃”,用MCN機構孵化新IP的方式來為融媒工作室提供一站式服務。上報集團從270多個賬號中精選出解放日報《上海網路闢謠》、新民晚報《新民幫儂忙》、晏秋秋工作室、澎湃新聞《澎湃明查》等20個工作室,進行重點培育,其中部分賬號已經與廣大網民結成了非常穩固的連線,成長為集團的標誌性IP。
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圖片來源於網路

2、C端(使用者)市場服務意識凸顯,業務多元化發展

C端(使用者)市場的重視,不僅僅具有企業功能層面的意義,還有利於加強媒體節點與使用者節點之間的關係強度,從而提升集團在事業功能方面的實際效果。
例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的芒果TV憑藉著海量的內容儲備和產品創新意識,已經在長影片市場有了穩固的地位,尤其在青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芒果TV在2023年末的有效會員規模已達6653萬,全年會員收入達43.15億元,淨利潤為35.56億元。這種以“會員費”形式結成的緊密連線,也自然會提高集團在青年群體中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能力
還有部分全媒體集團抓住了近兩年的產業風口“直播帶貨”,創新了媒體開展電子商務的形式。例如在武漢疫情期間誕生的“長江嚴選”,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以保障全市居民的生活供應為目的而搭建的電商平臺,並隨後在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開展“三農帶貨”
另一方面,“減量增效”的集約化改革成為我國傳媒業的熱議話題。不少全媒體集團開始進行內部整合操作,對集團旗下的多個新聞客戶端進行合併。如浙江日報傳媒集團旗下的浙江新聞、天目新聞、小時新聞客戶端合併為“潮新聞”客戶端;山東的大眾日報、海報新聞、齊魯壹點客戶端融合為“大眾”客戶端
「多端合一」除了利於媒體自身內容質量的提升,也更有利於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平臺,打造垂直行業超級App
從融媒體向智媒體發展的路上,「融媒體超級APP」的理念應許而生:集合多個應用功能,除了滿足媒體的新聞傳播需求,與此同時,基於跨端開發框架(如小程式容器技術,FinClip、mPass等),從市面上幾百萬的小程式生態中快速引入成熟應用補全平臺使用者服務能力,幫助融媒體平臺成長為超級APP。
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業務和技術雙管齊下

3、G端內容的合作深化

融媒體天然與教育、銀行、政府(助農、扶貧)等單位有或多或少的業務往來,兄弟單位的業務合作,不應該僅侷限在PR階段,還需要在各自的業務領域互相促進,互通有誤,為各自的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此類也是綜合生態服務建設關鍵的一環。

寫在最後...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當下,傳媒行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新興媒體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都對傳統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成為傳媒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不少傳媒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探索轉型之路。透過打造個性IP工作室、重視C端使用者服務、深化G端合作等方式,傳媒行業正在逐步構建起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以資料為驅動、以創新為核心的新型媒體生態。
然而,傳媒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遠非一蹴而就。在未來的發展中,傳媒企業仍需不斷提升內容質量,加強技術創新,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政府也應加大對傳媒行業的政策支援,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傳媒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相信透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中國傳媒一定能夠在全球傳媒格局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