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泰小程式技術—可持續的數字化轉型

linkstar發表於2020-04-28
“區塊鏈第一股”壹賬通,實際做的是金融數字化
平安“嫡子”金融壹帳通赴美上市,眾多自媒體打著“區塊鏈第一股”的旗號,興致勃勃的想要在區塊鏈這塊兒地上繼續薅出些花兒。
群體記憶果然是短暫的,早在壹帳通之前,就有企業捷足先登,拔得“全球區塊鏈第一股”的名號。那就是連續發力A股、新三板、港交所均告失敗,最後終於輾轉騰挪,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的嘉楠科技。
沒錯,就是那個上市當日跌破發行價、號稱“我不是賣礦機,是為時代提供算力”的嘉楠科技。
區塊鏈的熱點大軍裡面,有個孫晨宇還不夠嗎?金融壹帳通用得著蹭區塊鏈的熱點?這恐怕是自媒體們的一廂情願了。
讓我們來看看金融壹帳通的招股說明書。
從客戶結構上來說,壹帳通依靠平安這個“爸爸”,已經擁有超過3700家客戶,覆蓋中國6大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總計服務618家銀行和84家保險公司,覆蓋率在城商行中達到99%,在保險公司中佔到46%。儘管這個體量中,必然有不少只簽了“試用”合同的意向性客戶,但其覆蓋範圍也不可謂不大。
從產品方面來說,壹帳通提供12大解決方案,號稱可以覆蓋銀行、保險、投資等金融服務行業的多個垂直領域,能夠提供從資料管理、智慧經營、到雲平臺的全體系底層技術服務。這12大解決方案包括:數字零售銀行、中小企融資與服務、零售銀行風險管理、中小企融資風險管理、保險運營與服務自動化、資產管理、資產負債管理、AI客服、核心系統、Gamma O、區塊鏈網路服務等。
從整個產品圖中可以看到,區塊鏈業務只是壹帳通產品矩陣中的十二分之一罷了。金融壹帳通真正想做的,是為任意一家金融機構提供一整套全流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幫金融機構做大蛋糕。
自己人最懂自己人的痛。金融壹帳通為什麼會想做這麼一件事?或者說根據招股說明書中說寫到的,壹帳通的產品都是在平安集團內部使用、驗證過後,再推向市場的“成熟”方案。為什麼平安內部有這樣的需求呢?
因為今天的中國金融市場,再已不是以前那個開著網點、躺著把錢賺的時代了。隨著3G變4G,快起來的不只是人們的網速,更是金融服務市場擴充的步伐,是金融機構逐漸“苦日子化”的步伐。
從大環境來說,金融服務是逐步大眾化的,人們對金融的訴求也是持續增長的。根據央行釋出的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執行總體情況,資料顯示,我國銀行卡髮卡量持續增長,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卡數量共計7.34 億張。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5.89 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 張。銀行卡和信用卡業務持續發展的背後,是不斷放大的信貸規模。這些,都彙總成為了每一個普羅大眾的理財、投資的需求,更是轉換為了每一筆實際的轉賬、收款、股票等理財產品的購買。
隨著服務內容和服務受眾的擴大,服務方式與服務質量的提升,自然就成為了消費者挑剔的內容。以前,哪怕是辦理一項最簡單的金融業務,都需要跑一次銀行網點,稍微大金額的提款,甚至需要提前一天告知銀行網點經理。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app上手指點點、足不出戶就能把業務完成,自然就成為了人們新的需求。
既然市場變大了,人們的訴求也不再是去網點,而是透過app,自然就給了不少網際網路巨頭們想象的空間。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無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市場擴大了,准入門檻變低了,跨界競爭者自然跟隨出現。網際網路巨頭對金融服務業的滲透越發深入,從支付業務到存貸業務,原有金融機構的護城河在一點點被蠶食。原本以為只是利潤變少,誰想到是逐漸影響生存。原有金融機構再不奮起改變,可真是死路一條。
怎麼自救?金融壹帳通給出了數字化這條路。
把業務搬到線上,全程無紙化不是數字化;OA、ERP等資訊化手段不是數字化。數字化是對物理世界的一次重構,它不僅僅是記錄你做了什麼,曾經發生了什麼,更是具有先驗性的告訴你,接下來該怎麼做。
金融機構的資訊化程度並不低。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有了自己的移動應用,應用市場裡“XX銀行”、“XX證券”多如過江之鯽。大部分的業務確實也不用人們再辛辛苦苦跑一趟線下網點了,app雖然難用,但好歹都是能用的。但,機構真的完成了數字化嗎?
判斷一個金融機構是否做到了數字化轉型有很多判斷緯度,最簡單的一個判斷依據是看機構內部的各個資訊系統之間是否是割裂的。使用者體系、資金體系、運營體系,一個業務流程的資料是否能彙總、是否能反哺其他業務體系?
同時,金融數字化的最終落腳點必然還是金融本身,終極目標都是解決當前業務中的難點、痛點。這些痛點可以被高度概括為:
如何尋找你的客戶
如何吸引住的你的客戶
如何為客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那麼解決之道只有壹帳通這類金融科技產品這一種方式嗎?金融機構如何自救?
除了藉助“外腦”,金融機構應當有能力依靠自身的能力,優先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打通資料體系、獲取更多客戶。
事實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退,“人”幾乎被網際網路巨頭壟斷。騰訊、阿里、頭條、京東、百度,不可能有人一整天、不用到這其中的任一個應用。 而金融機構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從“人”有限的時間裡,被發現、被使用。
說一個題外的故事:今年8月,香港上市SaaS服務公司有贊釋出公告稱,自己繼騰訊領投的10億港元融資之後,又獲得來自百度的3000萬美元投資;同時,其與阿里的投資也處於溝通階段。有贊極有可能成為近幾年少有的、同時獲得騰訊、百度、阿里三大巨頭投資的創業公司。
有贊所憑藉的,正是將網際網路巨頭的流量與商家進行連結,讓雙端都能獲得更充分的“客戶”。
而金融機構完成數字化轉型、打破當前僵局的機會點之一,也正是同類的思路:利用巨頭的流量池,打造自己的“私域”。
正如前文所述,金融壹帳通賦能金融機構的思路,是從業務鏈條出發,無論是銷售環節、還是產品設計環節,都是先將業務環節進行拆解,以高維打低維,用自己已經數字化的業務思路和業務手段,幫助金融機構完成自身的業務跨越。
思路不錯,真的具備可實施性嗎?每家金融機構實際面臨的桎梏不同,哪怕金融壹帳通能夠提供較高程度的定製化和孵化期,又有多少會成為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而在本次赴美上市中,金融壹賬通調低了自己的發行價格(12~14美金/股),與原估值相比,縮水四成。
回到事情本身,我們已知:
金融機構擺脫困境、提升業績是當務之急
機構獲得業務提升的核心是尋找客戶
數字化轉型是必經之路
客戶(流量)被高度“截流”在騰訊、阿里等巨頭的產品矩陣之中
那麼,金融機構可以做哪些?如何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快好省的改變現狀?既不為他人作嫁衣裳,又能讓自己獲得實際的利益?
有讚的故事非常值得借鑑。有贊做了什麼值得三大巨頭輪番投資?它幫助商家在微信、在百度、在支付寶開通小程式,做商家服務;幫助微信、百度、支付寶打造商業環境,做內容;雙向的技術輸出,就是它的商業魅力。
金融機構當然不可能去做有贊,但是借鑑有讚的思路,“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為什麼不能直接去巨頭的大本營做流量、做入口呢?
事實上,金融機構做小程式這個話題也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及。大家都知道張小龍的“用完即走”和“連線一切”,小程式簡單易用、聚焦場景的特性,也曾經是金融行業產品圈的一個hot話題。但覆盤目前的產品,做的最成功的也是壁壘最低、最容易場景化的保險,其他金融機構的小程式均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再對照阿拉丁小程式指數,排名前100的微信小程式中,上榜數量最多的依舊是網路購物、遊戲和生活服務這三大類,金融類小程式幾乎難見上榜。

凡泰小程式開發流程
金融行業小程式不能做?數字化轉型只能靠投重金改造系統、改造業務、重頭來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與其說金融行業小程式不能做,不如說當前的小程式做的太爛、太垃圾。
回到我們今天的問題,我們做小程式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把“XX銀行”、“XX證券”這些app的功能都搬到微信、搬到支付寶裡面嗎?當然不是。
我們做小程式,或者說做app、做數字化轉型,用網際網路思維去拆解,其目的無非是:
拉新:無論是依靠小程式天然的傳播優勢,還是自身的強行吆喝,總之都要讓老客戶轉發、讓工作人員轉發,讓一切走過路過的人去轉發、去裂變。用一切場景去引入自身、引入自身業務,擴大自己能夠覆蓋的潛在客戶範圍
促活:金融行業不比其他,獲客成本極高,有報導稱一個信用卡使用者獲客成本能夠高達300元,而貸款類產品的獲客成本更是隻高不低。這麼多代價獲取到的客戶,卻不能保證獲得對應的回報。多少客戶一月、一年才用一次相關服務。再加上銀行、證券app本身極其龐大,為了安全性又犧牲了不少使用者體驗,不少人寧願多給點轉賬手續費,也懶得越過“千山萬水”上一次銀行app。可見使用者粘性和活躍度這個問題,實在是常年的難題。但金融行業又非常需要使用者活躍,只有活躍了才有交易、有資金流動,有更多的收入可能
召回:流失客戶召回是所有網際網路應用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對於金融行業而言更是如此。一個流失或是沉睡的客戶,可能開了一張銀行卡就再也沒用過,開了一個證券賬號卻從來沒有往裡轉過錢。這樣一個“睡美人”般的客戶是無法創造更多價值的
大資料智慧推薦:一個金融機構有多少產品?從理財、到基金,每個業務線又有無數分支。如何最精準的知道這個客戶當前是想要貸款,還是想要做理財?打通已有資料體系,根據個性化推薦,做到“千人千面”推送,為不同場景、不同需求的客戶推送真正需要的產品和諮詢,提升營銷效率、降低相關成本
能夠把以上問題解決,不用金融壹帳通也可以。

凡泰小程式開發
能用什麼?太陽底下無新事,還是用好app做好基礎服務,再以小程式為切入點,完成數字化。最終驅動資料收集、承接、經營、分析的閉環,完成對使用者價值的充分挖掘。
想象一下,你已經有一個使用者,他從你的公眾號裡知道微信轉賬需要加收手續費。於是他終於開啟了塵封半年的app,登陸,轉賬。轉賬結束後你告訴他,可以將轉賬回執一鍵分享給自己的社交好友,而且每分享一次可以增加一些積分。他將回執一鍵分享出去。好友收到的是一個小程式,開啟、授權、檢視回執,順帶了解到你家最近又出了一款新的理財產品,價格好、安全性高,真是不可錯過。
在你的後臺,你將老使用者的賬號資訊與微信的union ID進行了繫結,再把他的好友也加入社交圖譜,微信公眾號、小程式、金融賬號三者開始貫通,微信生態、app、pc、自身網點多平臺打通,這個使用者在你的面前逐漸實體化,他不在只是一個業務行為的操作人,而變成了一名有血有肉、渾身貼滿標籤的營銷畫像。現在,你知道他10號發工資、喜歡玩英雄聯盟,老家有房,最近想在工作的地方買個車了。於是,你在合適的時間把這條營銷線索發給了對應的理財經理,讓他在合適的時間與他聯絡。
這才是真正的數字化,一切行為被剝離出來,資料在指導業務下一步的走向,而不僅僅是記錄曾經發生過什麼。這一切不需要依靠金融壹帳通這類金融科技服務商,真正需要的,是依靠金融機構自己的大腦,將小程式這一真實、高效的工具,與自身業務進行的有效結合。
凡泰極客希望把迄今為止只有網際網路巨頭們才擁有的小程式技術能力,以“白牌”(white label)方式賦能給傳統金融業。
我們把“小程式執行時”實現成一個可私有化部署的iOS和Android版本的SDK,任何金融機構的App均可以嵌入該元件而瞬間獲得執行小程式的能力;同時也提供了“小程式開放平臺”的解決方案,供任何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執行自己的小程式生態、統一上下架管理自己以及合作伙伴們的業務場景。
與網際網路巨頭方案不一樣的是,我們的方案不僅更加開放(提供API介面,支援二次開發),也更聚焦金融行業在合規監管方面的特殊行業訴求。目前已在多家銀行、保險、證券以及相關行業機構落地,並能夠自有機房內獨立部署執行。不僅如此,“凡泰小程式技術”語法結構和微信小程式相容,一次開發,多處上架,可降低開發成本,提升研發效率。
凡泰小程式當前已經開放了一鍵部署功能,現可免費體驗,只需5行程式碼30分鐘,即可在您的應用內整合「小程式執行時」,點選 進入官網透過手機號即可完成註冊體驗
文章來源:凡泰極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1226/viewspace-26890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