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銀行釋出了2023年物流績效指數報告以衡量各國跨境貨物運輸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最新發布的是第七期《聯接以競爭》物流績效指數(LPI)報告。在新冠疫情衝擊的前三年,供應鏈受到前所未有的中斷,交貨時間大幅延長。該物流績效指數涵蓋139個國家,評估建立可靠供應鏈聯接的難易度以及支援供應鏈的結構性因素,諸如物流服務質量、與貿易和運輸相關的基礎設施及邊境管理等
世界銀行貿易、投資和競爭力全球局長莫納·哈達德表示:“物流是國際貿易的命脈,而貿易又是推動經濟增長、減少貧困的強大力量。物流績效指數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找出有待改進領域,提高競爭力。”
在所有可實行的貿易路徑中,集裝箱從進入出口國港口到離開目的地港口所需的平均天數為44天,標準偏差為10.5天。這段時間佔國際貨物貿易所需時間的60%。
根據2023年物流績效指數報告,端到端供應鏈數字化,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數字化舉措,使各國比已開發國家的港口延誤時間縮短了高達 70%。同時,綠色物流需求上升,75%的託運人在向高收入國家出口時尋求環保運輸方式。
據世界銀行集團宏觀經濟、貿易與投資全球實踐局高階經濟學家克里斯蒂娜• 維德若指出,航運並非引起延誤的主要因素,而是海港、機場和多式聯運環節。制定針對這些環節的政策有助於提高運輸的可靠性。
為了促進環境可持續的物流業發展,可以採取針對性的政策。其中,改善清關流程、投資基礎設施、採用數字技術、推行低碳貨運模式以及提升倉儲節能效率等都可以成為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