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大流行推動了普惠金融發展,在全球正規金融服務擴張的背景下,疫情帶來了數字支付的大幅增長。2021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資料庫(Global Findex)顯示,正規金融服務的擴張創造了新的經濟機會,縮小了賬戶擁有率方面的性別差距,提高了居民家庭應對金融衝擊的韌性。

截至2021年,全球76%的成年人在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移動貨幣服務商那裡擁有賬戶,與2011年的51%、2017年的68%相比有進一步提高。重要的一點是,有賬戶人數的增長分佈更加均衡,有更多國家出現了增長。過去十年Findex所開展的幾輪調查中,有賬戶人數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中國,但今年的調查顯示,2017年以來有34個國家的賬戶擁有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新冠疫情還促使數字支付的使用增加。在除中國以外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那些在實體店或網上使用某種卡、電話或網際網路支付的成年人當中,40%是在疫情後才首次採用這種方法。在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直接通過正規賬戶支付公用事業賬單的人當中也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在疫情暴發後才開始這麼做。在印度,超過8000萬成年人是在疫情開始後首次使用數字支付方式向商戶付款,在中國這個數字則超過 1 億。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以數字形式收款或付款,而在發展中經濟體中,這一比例從2014年的35%增長到2021年的57%。發展中經濟體71%的人在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移動貨幣服務商那裡擁有賬戶,比2011年的42%、2017年的63%進一步增加。移動貨幣賬戶推動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普惠金融大幅增長。

目前,發展中經濟體約36%的成年人使用賬戶接受政府工資或付款、農業銷售付款或家庭匯款。資料顯示,用賬戶而不是貨幣收款可以促進人們對正規金融系統的使用——當人們開始以數字方式收款時,83%的人也將開始用賬戶進行數字支付。近三分之二的人將使用其賬戶進行現金管理,約40%的人將使用其賬戶進行儲蓄,從而進一步發展金融生態系統。

儘管取得了上述進展,但世界上許多人仍然無法可靠地獲得應急資金。在中低收入經濟體中,只有約一半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輕鬆籌集額外資金,而且他們通常求助的物件是包括家人和朋友在內的並不可靠的資金來源。

Findex資料庫資助方之一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說:“世界正面臨一個提高經濟包容性和韌性、幫助數十億人走向繁榮的關鍵機遇。根據Findex報告的進展,各國政府可以投資建設用於支付和身份識別系統的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和技術,同時更新法規以促進創新和保護消費者。從而擴大金融服務的可及性,並使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獲得服務。”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0%的成年人仍然沒有移動貨幣賬戶,缺乏身份證件是他們獲得賬戶的主要障礙之一。這意味著需要投資建立一個易於使用和可靠的識別系統。8000多萬沒有賬戶的人仍收到政府的現金付款——如果這些可以數字化,就可以降低成本、減少腐敗。為了提高賬戶利用率,人們需要充分信任金融服務提供商和金融產品,還需要提供定製產品,建立強大的消費者保護框架並有效實施。

Findex資料庫包括2021年對123個經濟體金融服務使用的調查資料。這項調查由世界銀行與蓋洛普合作,每三年進行一次。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就東亞和太平洋地區而言,需要對中國和本地區其他經濟體的普惠金融狀況分別進行討論。中國89%的成年人擁有賬戶,82%通過賬戶向商戶進行數字支付。其他經濟體59%的成年人擁有賬戶,23%通過賬戶向商戶進行數字支付,而這其中有54%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才開始這樣做。柬埔寨、緬甸、菲律賓和泰國的賬戶擁有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同時整個地區在賬戶擁有率方面的性別差距仍然很低——只有3個百分點,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為10個百分點。

歐洲和中亞地區

歐洲和中亞地區成年人的賬戶擁有率比2017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達到78%。數字支付的使用非常普遍,約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使用賬戶以數字方式收款和付款。新冠疫情進一步推動了對商戶的數字支付,約10%的人是在疫情期間首次這樣做。本地區有8000萬已有銀行賬戶的人目前仍然只用現金對商戶付款,其中本地區的兩個最大經濟體——俄羅斯和土耳其——分別有2000萬人和1900萬人。數字技術的發展可以推動他們進一步增加對其賬戶的使用。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