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需要“平衡”的藝術3(轉)

ger8發表於2007-08-09
背景資料

專案管理的四大發展趨勢

一、專案管理走出工程建造業,服務業成為專案管理發展的新天地。

IT、醫藥、金融等行業都成為專案管理的發展領域,最新的發展動向則是,服務業將是下一個新天地。

二、 企業內部管理專案化。

企業內部有大量的管理活動是創新性、一次性的,而且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的速度的加快,創新性的管理活動越來越多。人們日益認識到對這些管理工作採用常規的執行管理是難以應付的,必須組成專門的專案班子,採用專案管理方法。有研究表明,企業內部至少50%以上的管理內容可以專案化。

三、 專案經理成為通向高層領導的途徑。

美國著名培訓機構ESI公司的副總裁WARD先生確信,現在是做專案經理的黃金時期,而且專案經理已經成為通向高層領導的第三條道路。

四、專案管理培訓對MBA形成有力的挑戰。

據統計,在美國,從事專案管理工作的初級工作人員年薪在4.5-5.5萬美元,中級人員在 6.5-8.5美元,高階人員為 11-30萬美金。

專案管理中不可少的五個角色

一是使用者方的業務人員。他們是資訊化專案需求的主要提出者,也是資訊系統的最終使用者,同時也是資訊系統的最終評價者,因此,他們往往在資訊化專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是使用者方的決策人員。他們是資訊化專案立項的決策者和專案規劃的拍板者,以及專案資源的預算批准者。因此,他們往往對專案的成敗具有決定性影響。

三是開發方的技術人員。他們是資訊系統的直接研發者和系統建設的實施者和技術支持者,他們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直接影響專案的效率和質量。

四是開發方的專案管理人員。他們是專案開發的監控者和專案實施的組織協調者,他們的工作方法和力度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專案開發的可控程度和專案的推進。

五是專案的監管者。可能是使用者,可能是使用者與開發方組成的聯合小組,也可能是第三方。專案監管者的專業素質和立場將直接決定專案整體進度的把握,以及預算的執行和專案績效的評估。

相關連結:資訊化專案的主要風險

一是技術風險。包括專案的技術結構、專案的規模以及專案實施方的技術能力和經驗。專案的技術結構設計過於複雜,專案的資訊處理結構化程度過低,都會直接影響專案實施方對技術的把握,從而影響專案的質量,以及使用者對技術的理解和消化。

二是管理風險。管理風險主要來自於專案人員的組織有效性,專案時間、資源的計劃確定性和可控性,以及專案質量監控的力度和立場。專案五類角色如何有效組織,並協同發揮積極因素是一個專案組織的課題,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而專案進度的計劃和專案預算是否具有確定性直接影響專案的可控程度。最後,專案監控的力度和立場在實際過程中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和阻力。

三是系統風險。系統在這裡指的是由資訊化相關要素組成的動態聯絡的有機體系。主要指的是使用者自身的組織規範化、組織的觀念轉變、組織責任與控制體系的適應性等。一個資訊化專案如果沒有相適應的組織體系和觀念體系做保障,很難想象專案不會面臨風險。[@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3812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