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或組織中人人參與的重要性(2)(轉)

ger8發表於2007-08-15
把頭腦掛在大門上

面對管理層的這種反應,工人們感到氣憤和失望,這個經歷只是進一步加強了他們以往的觀念---管理層實際上根本不想聽他們的意見,也不尊重他們,只是把他們當做達到目的的工具而已,有人曾經告訴我,他所在的公司嘗試了每一種新式的發明,但他也告訴我,在他的該公司工作的20年中,管理層總是希望他一到工作崗位就“把頭腦掛在大門上”。現在,公司又在試圖嘗試自我約束的團隊了,他說:“他們希望我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工作”。

他的部門經理要求他在工作方式上進行從“惟命是從”到“自主決定”的180度大轉變,而他們過去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他相信這一次的完蛋變決定是認真的,他很清楚,一旦潮流變了,他們又會故伎重演,放棄眼前的專案,去追趕逐新的花樣,最重要的是,他們害怕萬一自己建議的方法沒有生效,會招致管理層的指責,這樣一來他的工作就岌岌可危了。

在許多這類事情中,工人們的看法是對的---管理層並不想傾聽他們的意見,多年以來,公司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我們---他們”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在各部門比較強大而且彼此爭強好勝的公司中,不幸的是,一旦這種思維方式蔓延開來,就很難再糾正,結果是公司的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持續不斷的衝突鬥爭,彼此都失去了信任,交流中斷了,合作也成了絕口不提的禁忌。
很遺憾,實際的情況是許多美國經理人不是試圖先改變自己對工人的態度,就把質量圈的技巧應用在公司裡,他們仍舊視工人為可以替換的部分,就像機器或有機體中的一部分一樣。赫茲伯格(Herzberg)已經指出金錢是一種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當人們得到它時,它並不能成為一種激勵,而當人們得不到它時,就會感到洩氣,然而,現在仍有許多經理人認為能夠對僱員產生激勵的只有金錢,他們不相信工作的意義、參與和自決才是對組織中幾乎每一個人真正的激勵因素,因此他們自然不會認真對待人們在質量圈專案中付出的努力,我認為這才是質量圈專案失敗的主要原因。

彼得.德魯克和日本式管理

幾乎人人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戴明、菲根鮑姆(Feigenbaum)和朱蘭(Juran)(還有其他人)被派往日本幫助進行重建。但不為人知的是,被譽為現代管理思想之父的彼得.德魯克博士也參加了這次活動,那時,日本人視這些人為救星---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日本世界大戰後只剩下一片廢墟,當他們開始進行出口時,產品的質量非常差,以致於“日本製造”在美國成了諷刺低品質事物的戲謔之詞,於是,就像有人曾經說過:“日本人開始讀彼得.德魯克博士的書,而且他們天真的以為既然彼得.德魯克博士這樣說,美國人肯定也都是這樣做的,於是他們也就這樣做了。天啊,居然真的管用!”而現在,德魯克在20世紀50年代寫的書又被重新進口到美國來了。

沒有終結的競賽

詹德和詹德曾經寫道:“對於任何組織的領導者來說,需要回答的一個永恆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承認人們了不不起?”如果管理者持精英主義的態度,那麼他們的答案肯定是:“很低的程度”,當管理層有行動表明他們對自己的僱員並無敬意的時候,後者就會用憎恨、反抗和敵對來做出反應。管理層和僱員之間的關係形成了“我們---他們”的局面,而這導致十分嚴重的問題。

現在管理者和僱員之間的互動已經變成了一種驅動---對抗,每一方認為自己所做的不過是對對方行為的回敬,因此,如果僱員消極怠工,那是因為管理者要求他們做大量的工作,卻不支付相應的薪酬。而管理者則說提高對僱員的要求是因為後者不努力工作在先,而自己只不過是想督促他們一下而已,於是,這種對抗就如此持續下去,雙方都認為造成此種局面的責任是對方,而不是自己,除非有人來打破這種局面,否則這樣的惡性迴圈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客戶第二

美國南航公司的執行長赫伯.科勒赫(Herb Kelleher)說,你的僱員將以你對待他們的方式來對待你,所以如果你希望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就應該首先善待你的僱員,實際上,對於西南航空公司來說,客戶第二信的---僱員才是第一位的(Freiberg and Freiberg,1996)。

惡性迴圈之軍備競賽

美國和前蘇聯的軍備競賽可以作為一個例子來很好地說明這種驅動---對抗(也被稱為“沒有終結的競賽”)。當前蘇聯首腦戈爾巴喬夫意識到美國可以憑藉自己的經濟優勢在軍備競賽中佔據主動時,他不得不停止了競賽,如果他仍舊不顧一切競爭下去的話,那麼他領導的國家就會面臨破產,所以,他採取了一個大大出人意料的行動---開始裁減軍備,並對里根總統說:“我要使你失去一個敵人”。

這對當時人們的固有觀念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因為蘇聯人確實把美國作為他們的對手,畢竟,他們曾經被蒙古人、德國人和其他外來入侵過許多次,而且堅信美國人也會這樣做,但是,單方面裁減軍備改變了美蘇對抗的局面,換句話說,戈爾嘏喬夫的決定打破了兩國長久以來的互動模式,這種舉措十分罕見,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看不到,可有時候,這卻是結束毀滅性對抗的惟一途徑。

要使這些沒有終結的競賽繼續下去,競賽的雙方就要把對方看做敵手,而這種對方的極端情形就是彼此都想毀滅對方,然而,在同樣需要人人參與的合作環境中,這種對方的態度就很難存在,當然,在多方衝突由來已久的中東地區,對立的態度肯定還是存在的,而希望和平的人只是少數派,如果有一天後者在那裡佔據了多數,那麼世界的這個角落就能真正的實現和平了。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6020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