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發現1: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關注點從社會層面轉向經濟層面
相比2019/20基線報告,在後疫情時代,在華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注從社會層面(SDG1、2、4、5)轉向經濟層面(SDG8、9、11、12)。前五名SDGs中,環境議題也受到廣泛重視,氣候行動(SDG13)首次躋身前五名SDGs,表明了在華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決心,致力於綠色低碳轉型。
上述變化與外部巨集觀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疫情之下,經濟和社會復甦鼓勵企業思考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平衡可持續和長期繁榮,這將有利於企業選擇推動可持續的經濟模式,如:責任消費和生產、科技創新等(SDG9、11和12)。同時,消費者行為和政策導向的變化,也將促使企業推進可持續社群、供應鏈管理和科技創新。
此外,在華企業未來五年都在關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僅第一、二名優先順序略有變化,這反映了企業開始關注長期的可持續、繁榮發展。同時,企業也認識到了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的重要性,氣候行動(SDG13)首次進入前五名,比去年上升3名。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SDG9)、可持續城市和社群(SDG11)以及負責任消費和生產(SDG12)位居榜首,表明公司致力於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價值鏈和技術的創新。此外,企業們希望促進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SDG8),儘快從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核心發現2:不同行業內優先關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差異性明顯,與經濟相關的目標較去年增多
六大行業皆因其商業模式、所處價值鏈和市場發展趨勢的不同,優先關注不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圖2)。氣候變化在傳統的高碳排放行業(製造業、交通物流以及能源業、建築和礦產業)受到重視,同時,該行業內對可持續供應鏈和產業創新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金融行業受政策和市場導向,優先響應氣候變化,關注碳市場、氣候變化和新能源等新風向;零售業仍然以消費者為中心,首要關注健康福祉,保證產品質量。和基線報告專案相比,健康福祉和優質教育兩個社會目標在六大行業中的優先順序有所下降,而責任消費和生產以及產業創新名列前茅。
核心發現3:戰略驅動和品牌定位是企業推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動因
報告顯示,94%的受訪企業有意願推行可持續發展目標,其餘仍在觀望考慮階段。企業推動SDGs的驅動因素可分為四大類。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華企業推行SDGs的關鍵因素在於戰略增長和品牌定位兩類:
戰略驅動:贏得市場份額或與未來日益明顯的可持續發展趨勢保持一致。
風險管理:衡量政策變更和過渡風險等不確定性,預測其對業務的影響。
品牌定位:將可持續性整合為品牌定位的一部分,在消費者和市場中創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資產管理:通過ESG實踐實現上市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和吸引外部投資。
核心發現4:未來五年,企業會更注重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戰略層面
與基線調查相比,受訪企業在未來五年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專案或管理的意願更強。68%的受訪企業將從企業戰略層面出發,把SDGs融入到各項業務決策中,並與業務具體目標保持一致;60%的企業計劃設計並評估具體SDGs對相關業務的影響,進而衡量和報告企業的發展;41%的企業將報告與披露圍繞SDGs的管理或專案實踐,比去年基線報告增長118%。
報告內含“雙碳專欄”,助企業低碳轉型
自2020年9月國家宣佈“30·60雙碳目標”以來,中國政府正在接連出臺多項條例和指引,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報告調查結果也直接反映了雙碳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氣候行動(SDG13)躍升3位,首次進入最受關注的前五名目標(圖2),並且在未來持續給企業帶來商機。因此,聯合調查小組決定根據氣候行動(SDG13)開設新的雙碳專欄,探討企業響應雙碳目標開展的行動,希望幫助企業識別風險和機遇,協助企業邁向低碳轉型之路。
專欄亮點:在華企業對碳政策的關注和敏感度較高,並積極嘗試開展低碳行動
超過80%的受訪企業表示,雙碳目標對公司的營收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高排放行業(製造業、交通物流以及能源業、建築和礦產業)往往因其高排放和高汙染受到嚴格監管,因此受相關政策的影響更大。同時,76.8%的企業已經採取了低碳行動,包括開展碳盤查、制定碳中和和淨零目標、實施低碳技術、進行低碳運營管理和發展對外合作專案等。同樣地,高碳排行業採取低碳行動的比例明顯高於低碳排行業。
關鍵挑戰1:在華企業仍缺乏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指引
儘管97.2%的受訪企業表達了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實踐的意願,且掌握SDG評估的企業有所增長(較去年增長17.6%),但大多數受訪企業仍然缺乏有效評估可持續實踐的能力。80%以上的受訪企業仍處於可持續發展目標評估的規劃階段。39.4%的受訪企業計劃評估和自身業務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另外43%的受訪企業有計劃但不知道如何評估。在尚未掌握評估方法的受訪企業中,81.6%認為主要原因是缺乏行業內相關指引,51.0%則認為主要原因是缺乏內部人才。
關鍵挑戰2:企業缺乏公開披露可持續發展實踐的動力
二期報告中,55.6%的受訪企業已公開披露了自身可持續發展實踐舉措,相較2019年資料並無增減。31.9%的受調查企業在ESG或CSR報告中披露了其可持續發展實踐,比2019年的27%增長了4.9%。從具體行業屬性來看,上市公司、500強企業因受到利益相關方的關注度高、內部外政策監管較多,披露實踐的情況較好。
關鍵挑戰3:企業需要更多公共政策指引和財政支援推動低碳減排
82%的受訪企業希望獲得行業低碳政策和財政補貼的鼓勵以便進行低碳行動。在行業政策出臺方面,企業需要更明確的低碳措施指引;在出臺財政補貼方面,更多企業希望對重點減碳企業提供財務激勵;在碳交易方面,企業希望同時優化強控排與自願碳市場的相關政策;在融資政策方面,企業更希望能夠利用貨幣工具為減碳專案提供融資,更好地推動低碳轉型。
未來建議
為搶佔可持續發展市場先機,有效應對現有關鍵挑戰,普華永道從企業管理經營戰略到具體舉措支撐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供企業參考:
戰略層面:積極研究行業政策發展趨勢,明確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決策過程。企業應當充分理解和梳理外部行業政策對於自身經營潛在的影響,關注海內外行業領先實踐,以提前規劃風險抵禦和新市場機遇識別。同時,企業還應該從戰略高度管理自身可持續發展方向,明確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願景,由企業高階管理層牽頭負責。
策略層面:利用可持續發展目標評估工具進行影響力評估,以明確關鍵專案或行動的有效性。企業可參考諸如SDG Action Manager等專業評估指引平臺,從社會、環境層面的不同核心關鍵指標,量化企業專案實踐的影響力。企業也可以通過問卷評測的方式,廣泛徵詢核心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反饋,不斷優化和加強對於業務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識別、專案成果及影響力等方面的管理。
支撐層面:其一,應當加強可持續理念和人才的培訓管理,擴大相關人才儲備。企業應當有意識培養相關領域中的專業人才,以有效搭建專業複合型人才隊伍,後續有效落地企業開展可持續發展業務的各項舉措;其二,應當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促成全行業可持續轉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合作,無論是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動行業發展,還是跨產業鏈進行不同領域合作協同,都將有效推動領先實踐或倡議;其三,應當積極對外溝通和披露可持續發展實踐成果,宣傳領先理念和行業實踐。企業可通過國際公認的非財務資訊披露框架,譬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氣候變化相關財務資訊披露(TCFD),全球環境資訊研究中心的碳披露專案(CDP)等,向利益相關者報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