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提出,粵澳兩地文旅會展產業應藉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個新平臺,加快實現制度共建和規則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內服務貿易的轉型升級。

疫情對大灣區文旅會展衝擊明顯

普華永道廣東市場主管合夥人王斌介紹,2020年以來,廣東和澳門文旅、會展業介面對壓力和挑戰。廣東省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1月起廣東接待過夜遊客同比資料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全年累計接待過夜遊客23058.8萬人次,同比下降56.61%。本地及外地的防疫政策同樣對澳門造成了衝擊,也加深了澳門對短途旅遊市場的依賴。2021年(資料截至8月份),90.8%的訪澳旅客來自中國內地,廣東旅客佔比高達64.1%。可見,在疫情持續影響下,大灣區將是未來澳門旅遊業重點開拓的市場。

粵澳兩地政府和業界通過發放電子消費券、線上辦展和專案補貼等積極措施,刺激產業復甦。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廣東全省共接待遊客4438.6萬人次,旅遊收入236.8億元。澳門今年入境遊市場緩慢復甦,9月入境旅客629085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0.1%。

會展業方面,為應對疫情衝擊,廣東全省商務系統促進線上辦展和線上消費,10月14日開幕的130屆廣交會線上線下同時開展。而澳門在會展和國際賽事上有極大的優勢,國際會議數量進入全球前50位,但仍面臨著不少的發展限制:一是澳門產業結構導致展會主題和型別不夠廣泛,對投資的拉動力不夠明顯;二是澳門土地空間不足,無法舉辦更大規模的展會及賽事;三是產業鏈中的配套服務商以中小企業為主,發展受到資金及各種條件侷限。四是香港,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的競爭。

深合區為文旅會展帶來新機遇

近年來,橫琴與澳門文化和旅遊交流密切,聯合舉辦跨境文化、節慶、賽事活動,開發跨境“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吸引了較多澳門居民在橫琴居住生活和旅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9月5日公佈實施,提出在深合區“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

《報告》提出,粵澳探索產業融合發展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首先,“深合區”等政策有望帶動粵澳兩地乃至大灣區的文旅產業叢集、會展產業叢集轉型升級,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會展產業一體化程式。其次,新的“一線”“二線”通關模式,將成為跨境遊、兩地展等融合業態的利好因素。再者,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階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徵,同時一些澳門優質的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等培訓課程都複製到橫琴,預期將吸引更多專業人才落戶橫琴。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接受訪談時提到,兩地融合發展將助力以旅遊帶動產業發展的聯動效應,同時為業界帶來機遇,通過創新連線產品的出臺提升旅客體驗。

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指出,把握住深合區的機遇,澳門旅遊、會展業界與廣東業界共同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將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注入新動能。

《報告》也指出,粵澳兩地在體制機制、財稅政策和市場監管、從業人員資質互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將給產業融合帶來一定的挑戰,比如稅制差異將給兩地企業經濟合作的收入分配帶來障礙,澳門的專業人才培訓資質在大灣區尚未互認。建議粵澳兩地業界與政府攜手,通過共商共建儘快做好銜接,為產業融合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加快粵澳兩地制度銜接和行業共建

粵澳文旅會展業融合發展該怎麼做?“粵澳兩地文旅會展產業要實現融合發展,要對標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具備戰略思維、立足灣區使命。”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巨集分析。

《報告》基於對產業融合發展的前景洞察提出多方面建議。在市場對接方面,兩地要挖掘優勢資源,實現互補與價值最大化。藉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的利好和橫琴海上旅遊優勢,建議儘快開發一程多站的海島旅遊、跨境遊艇遊、郵輪遊等粵澳融合的特色旅遊產品。同時,澳門國際賽事、國際影響力展會將落戶橫琴,解決澳門承載力和服務力不足等問題。

在產業促進基金方面,隨著深合區重點產業設施上馬,急需創新的金融服務賦能、加持,《報告》建議在政府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下,引導市場資本參與,探索設立旅遊產業發展促進基金。同時,產業基金投資不僅要關注頭部企業和專案,更要挖掘和培育潛力企業和專案。

在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方面,《報告》建議粵澳兩地的文旅會展管理機構、行業協會及主要企業等可探索共商共建模式,發起共商共建文旅會展產業聯盟,並考慮逐步擴充套件聯盟成員範圍,起到引領大灣區文旅會展產業發展的輻射作用。廣東、澳門的政府部門與社會應積極鼓勵大灣區(特別是深合區內)企業響應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倡議。

澳門貿易促進局行政委員會主席劉偉明預期,未來粵澳兩地參展參會人員流動更便利,為會展活動吸引更多的參會者、參展商及商務客,同時可帶動更多消費,從而強化“旅遊+會展”的聯動發展。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