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況

需求端:接種疫苗可顯著降低新冠肺炎重症率和死亡率,市場需求較大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後,經歷多次變異,從阿爾法(alpha)到伽馬(Gamma)、德爾塔(delta)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Omicron)。其中,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等特點,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變異株。

目前,新冠疫情已成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而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出現讓新冠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再次激增。近期,全國疫情呈多地區域性爆發和零星散發狀態,死亡人數激增,涉及多個地區。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死亡病例429例。疫情爆發初期,世衛組織資料顯示,新冠重症率13.8%,粗病死率3.8%。為遏制疫情蔓延和降低重症率或死亡率,各國積極研發有效的防疫藥品。

研究證明,接種疫苗能明顯降低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症和死亡風險,是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已接種疫苗人群體內的特異免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需接種加強針以重新啟用免疫記憶。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截至4月28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33.4億劑次,接種總人數達到12.8億。為增強個人防護應對不斷變異毒株,我國正積極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並重點關注老年人和加強針的接種情況,疫苗接種工作將持續進行。

供給端:研發能力提升,產能充足,推動疫苗行業規模增長

我國疫苗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技術路徑的覆蓋度和推進速度,均處於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已上市7款疫苗產品,所屬單位分別是國藥中生武漢所、北京所、北京科興、智飛生物、康希諾、康泰生物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多種技術路徑的疫苗研發在同步進行,已上市和正在研發的技術路線主要集中在滅活、重組蛋白、病毒載體和mRNA疫苗。隨著疫苗研發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我國疫苗種類將更加豐富、防禦效果更顯著。

此外,隨著對疫苗接種效果的不斷跟蹤與修正,相關資料推動疫苗研發體系不斷成熟,疫苗企業相關產能逐漸釋放,充足的產能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支援其逐步向海外地區佈局。

發展現狀

產業鏈結構:中游疫苗生產研發企業以上游原材料為基礎,為下游接種單位提供疫苗

(1)  上游:原材料供應商提供研發生產疫苗所需的原料、包材和裝備裝置。以mRNA疫苗為例,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DNA質粒、酶、脂質以及分離純化材料等;包材包括藥用玻璃瓶、預灌封注射器、瓶蓋等;裝備裝置則主要包括凍幹機、製藥裝備等醫用裝置。

(2)  中游:主要涉及相關疫苗研發和生產企業,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數量相對較少。疫苗研發生產行業准入門檻高,研發難度、技術壁壘較高。例如,企業需掌握高效的遞送技術以保證疫苗效果;在設計和製備過程中,修飾核苷等技術提高疫苗表達效率、體外合成mRNA純度的提升能有效抑制候選免疫原的產生。同時,疫苗監管極為嚴格,需獲得國家批准才可上市售賣。

(3)  下游:各地疾控中心採購後,配送至接種單位,為居民接種疫苗。

(4)  冷鏈物流基礎支援:疫苗流通需要藉助冷鏈運輸來確保疫苗的有效性。近年,政府頒佈系列政策,促進冷庫、冷藏車、冷藏箱、醫用冰箱、溫度監控、掃描槍等設施發展,為新冠疫苗的運輸做好基礎設施保障。目前,我國醫藥冷鏈運輸模式成熟,以“公路為主,航空為輔”,公路運輸價效比較高,是疫苗運輸的主流方式;航空運輸受成本高、環節複雜、最後一公里難度大等限制,一般作為公路運輸模式的補充,常用於配送緊急臨時疫苗。

發展趨勢展望

市場增長展望:國內加強免疫疫苗成剛需,海外發展中國家或成新增量

根據國家衛健委資料,截至2022年4月28日,我國全程接種人數佔全國總人口88.64%,基礎免疫基本完成,但多為滅活疫苗。隨著用於序貫加強免疫接種的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獲批,加強免疫疫苗成國內剛需。此外,海外發展中國家疫苗接種率較低,或成為我國疫苗企業重點輸出地區。未來,新冠疫苗企業持續研發輸出加強疫苗,服務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可兼顧對海外新增量市場的開拓。

研發技術展望:mRNA疫苗防護效力最佳,或將成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相關研究,目前滅活疫苗無法有效應對病毒突變,而mRNA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在刺激細胞免疫方面具有一定優勢。mRNA疫苗可將編碼疾病特異性抗原的mRNA引入體內,利用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機制產生抗原,從而觸發免疫應答,免疫效果優於抗體滴度較低的病毒載體疫苗。未來,mRAN疫苗將成為各國的研發重點。我國也將在政策激勵和市場需求等共同推動下,實現技術突破,將其大規模應用到序貫接種之中,增強國民對於持續變異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