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阿凡達》中,神奇的室溫超導礦石“Unobtanium”藉助母樹附近的強大磁場懸托起了哈利路亞山。而現實中室溫超導研究也疑似實現顛覆性突破,近日物理學家Ranga Dias及其團隊宣佈已經研發出在室溫和相對較低壓力條件下表現出超導性的材料:由鎦–氮–氫(Lu-N-H)構成的三元化合物。室溫超導是否能夠掀起新的一輪能源革命尚待驗證,但這次研究成果的出圈再一次讓超導材料迎來了高光時刻。
超導全稱超導電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電阻等於零,電流可在其間無損流動的現象,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材料或超導體。超導材料具有常規材料所不具備的零電阻、完全抗磁性和量子隧穿效應,在醫療裝備、能源、交通、大科學工程(CFETR、重離子加速器)和國防等諸多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
從超導材料實現路徑來看,目前全球的技術方向包括超高溫和超高壓。“室溫超導”技術在實驗室條件下實現了在20℃、1萬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力下進入超導狀態,但大規模創造一萬個大氣壓的壓強環境實現難度較大,因此現階段利用超低溫是實現超導現象商業化的唯一手段,臨界溫度在液氦溫區以下的超導體被稱為低溫超導材料, 反之則為高溫超導材料。
發展環境
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利好政策,我國超導材料迎發展新機遇
早在2006年,超導材料便被列入國家“863”計劃中“超導材料與技術專項”,在電力應用、強磁體應用以及弱電應用等方面全面開展研發。近年來,國家層面圍繞著超導材料的頂層設計政策密集出臺,鼓勵和規範著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中國製造2025》將超導材料列為前沿顛覆性新材料中重點發展的專案之一,《“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積極開發新型超導材料,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不斷完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了超導材料的發展革新;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釋出《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提出加強超導材料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在電力輸送、醫療器械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明確了我國超導材料重點發力方向和增量市場來源;2021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聯合釋出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則作為綱領性檔案,提出發展超導材料前瞻佈局行動,強化應用領域的支援和引導,明確了超導材料在現代產業中的定位。
我國超導材料基礎研究能力不斷突破,但在規模化製備方面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
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援不斷,我國在超導材料各環節的關鍵技術不斷突破。一方面,我國在超導材料基礎研究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創造了低溫超導材料臨界電流密度的世界紀錄、率先發現了YBCO高溫超導材料、新型鐵基超導材料等,引領了國際超導材料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隨著高溫超導材料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我國在部分高溫超導應用層技術開始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全球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在滬投運,完成國際熱核聚變堆(ITER)計劃用超導線材供貨任務、高效能YBCO塗層導體實現產業化、高電壓等級超導限流器實現掛網、癌症治療用加速器實現應用、超導弱電技術實現軍民兩用等。與此同時,由於產業鏈發展相對滯後、產學研用結合不足,現階段我國超導材料與技術研究發展總體水平與國際水平尚存在差距,如實用化超導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和高階醫療裝置、分析儀器、科研裝備等領域超導應用層技術。
發展現狀
產業鏈結構:
產業鏈上游原材料由鈮、鈦、釔、鋇、鉍、鍶、硼等金屬元素構成,中游主要包括兩種低溫超導材料(NbTi、Nb3Sn)和四種高溫超導材料(鉍系、釔系、MgB2、鐵基超導材料),是產業鏈核心環節,為下游電力傳輸、醫療器械、電子通訊、國防軍事、科學研究等場景提供了應用基礎。
(1)上游: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其中低溫超導原材料以鈦、鈮、錫為主,高溫超導原材料主要包括釔、鋇、鉍、鍶、硼。
(2)中游:超導材料按照臨界溫度可被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目前國內低溫超導材料及應用佔超導市場總量的90%以上,高溫超導材料仍處於產業化初期。已實現商業化的低溫超導線材主要為NbTi和Nb3Sn超導線材。其中,NbTi具有良好的加工塑性,主要應用於MRI、MCZ、NMR、核聚變實驗堆、加速器等領域;Nb3Sn屬脆性材料,主要應用於NMR、核聚變實驗堆等領域。具備實用價值的高溫超導材料主要包括鉍系(BSCCO)、釔系(YBCO)、二硼化鎂(MgB2)超導材料及鐵基超導材料等,製備方法有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三種。高溫超導材料具有使用成本低、應用限制少等兩大優勢,現階段在感應加熱、電力傳輸等領域已實現初步應用,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應用的可行性已得到證實,未來有望在更多領域代替低溫超導材料。
(3)下游:超導材料的零電阻、完全抗磁性和量子隧穿效應三大特性使其區別於普通材料,被廣泛應用在電力傳輸、醫療器械、電子通訊、國防軍事、科學研究等多領域。例如,基於超導材料的零電阻性質和完全抗磁性,在超導材料中載入大電流,可以實現大電流輸運、強磁場、磁懸浮等顛覆性技術;基於量子隧穿效應,超導能夠應用於量子計算和實現弱磁場探測,可用於製作一系列精密測量儀表以及輻射探測器、微波發生器、邏輯元件等。《中國製造2025》中曾提到,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制作的計算機邏輯和儲存元件,其功耗僅有高效能積體電路的四分之一,運算速度卻可達到10倍以上。
市場規模:“市場+技術“推動產業穩健增長,全球市場規模已達68億歐元
在市場需求和相關技術深化融合之下,全球超導材料市場規模迎來穩健增長。一方面,低溫超導材料供需兩側潛力不斷釋放,批次化加工技術方面不斷髮展的同時,MRI、MCZ、加速器、受控熱核聚變等終端應用迎來跨越式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各國不斷探索高溫超導微觀機理、加速高溫超導材料研發,疊加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製冷系統的發展,高溫超導材料已在多個超導電子領域取得了初步規模化應用。根據Conectus資料,全球超導產品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51.9億歐元增長至2022年的68億歐元。
發展展望
超導材料推動儲能行業升級,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和用電質量
隨著電網特高壓及遠距離輸電技術飛速進步、疊加5G等高耗能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拉動電力需求。在雙碳背景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併網、分散式發電比重逐漸增加,給電力系統帶來諸多穩定性及電網質量問題。儲能裝置可有效解決新能源供給間歇性與使用者用電需求持續性之間的矛盾,實現電力系統調峰調頻,平滑使用者需求,提升能源利用率,近年來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在儲能行業多種技術路線並存的現狀下,超導儲能裝置基於超導線圈執行在超導態下沒有直流焦耳損耗的特點,可達到很高的能量密度並長時間無損耗儲存能量。同時透過SMES變流器控制與電網的能量交換,可高效調節系統與超導磁體之間的功率交換,相比其他儲能裝置具有蓄能量高、轉換效率好、響應速度快、應用靈活等優點,在電力系統負荷調峰填谷,遏制電網低頻振盪方面效果顯著。未來有望在解決電力系統動態穩定性問題、提升用電質量以及電能可靠性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通量篩選+機器學習,助力進一步探索高溫乃至室溫常壓超導材料
臨界溫度遠低於室溫這一痛點嚴重製約了超導材料的工程化應用,然而近年來,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材料隨著實驗研究陸續問世。放眼未來,高通量篩選與機器學習等技術有望基於數以千計的稀土金屬、氮、氫和碳的可能組合中,實現預測、篩選、甚至設計出新型高溫乃至常溫常壓超導體。
一方面,高通量篩選的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同時對數千種可能超導材料組合進行過濾,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可並行、可擴充套件的優點,大幅度提升候選高溫超導材料搜尋效率,從而指導新型高溫超導體的計算和實驗研究;另一方面,隨著更復雜的演算法帶來更高的準確性,機器學習為應用高質量資料最佳化探索及決策過程提供了一系列工具方法,現已被應用於眾多新興材料的研究與設計之中, 包括金屬有機框架材料、軟物質、生物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熱電材料、催化材料、碳材料等。在高溫超導機理尚不完全明確之際,利用機器學習挖掘材料的微觀性質和宏觀效能之間的對應關係,有望助力科學家們在探索超導材料更高臨界溫度的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