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資料分析?先把指標體系搭建好吧!

思邁特Smartbi發表於2021-12-31

規劃合理的指標體系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業務全貌,快速定位業務問題,同時明確業務解決方案。那麼,該如何把指標體系搭建好呢?


1. 明確搭建目的,確定拆解思路


不同工種的同學搭建出來的資料指標體系可能是不同的,因為他們思考業務的角度不同,搭建的目的也不同。


比如產品視角和運營視角,以工具產品為例,產品同學可能更關心產品的覆蓋率、使用率、使用深度等,以此來判斷這個工具是否便捷高效以及後續的優化方向,這就決定了在搭建時產品同學需要梳理這個工具的使用流程,按照使用者的使用路徑一步步拆解,提取出關鍵步驟的資料指標;


而運營同學可能更關心業務整體目標的達成,這個工具產品可能只是完成目標的眾多渠道之一,在拆解時可以參考費曼問題的解決思路,思考這個目標可以拆解成哪些渠道的小目標,每個渠道要達到小目標主要取決於哪些指標。


這兩種視角最終搭建出的資料指標體系雖然結構不同,但要看的資料指標其實相差不大,在動手前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去選擇更合適的思路。


2.確定資料指標的監測維度


有了資料指標之後,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去監測它們更有利於開展更深入的分析,也就是通過什麼維度去監測它們,這裡有趨勢、對比、細分、分佈四個維度可以參考,利用這些維度去套用每個指標,看能否在分析時提供一些洞察。


趨勢比較容易理解,即通過折線圖看到資料指標的走勢和波動,如果只看表格上的數字明細,肉眼很難快速看出某個數字的漲幅跌幅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對比是指同比和環比,同比是指今年某月或某季度和去年某月或某季度相比,環比可以是環比上週、環比上月等,對比資料除了能反映出業務發展情況之外,也可以幫助排除季節性或週期性的影響因素,比如今年7月的訂單量環比6月增幅很大,但同比去年7月幾乎持平,而且去年7月的訂單量漲幅也比較大,說明可能是因為放暑假刺激了學生群體的消費;


細分是指某個指標是由哪些來源組成的,比如在看商品詳情頁的曝光量時,除了看總曝光量,還需要支援細分看每個曝光是從哪個頁面進來的(首頁、活動詳情頁、商品分類頁、排行榜頁等);


分佈是指組成某個指標的來源佔比,比如在看商品詳情頁的曝光量時,可以看首頁、活動詳情頁、商品分類頁、排行榜頁等頁面帶來的曝光量佔總曝光量的百分比。


3. 梳理需要的資料指標和監測維度,向開發提資料需求,搭建資料看板


在梳理資料指標時,需要注意如果產品還處在發展初期的不成熟階段,不需要看每一個步驟的資料指標,只看關鍵步驟即可,避免指標太多難以聚焦,有的節點資料量也可能非常小,沒有參考價值;


而且這個時候,產品形態並沒有完全確定,如果這時把每個路徑指標都列出來並參考優化,會導致後續迭代的思路都侷限在當前的產品形態中,但當前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產品形態。


再推薦一個效率工具,建議使用Xmind進行梳理,既可以由主幹展開多個分支,也可以將多個分支再合併迴歸到主幹,標籤和筆記功能可以分別用來記錄監測維度和在跟老闆對過之後的修改意見。


在梳理完成後,就可以提需求給開發去做資料看板了。這裡推薦一款國內的BI工具--Smartbi,不管是做複雜報表,還是做資料看板都能輕鬆應對。


4. 在日常分析問題時,提出假設並驗證,同時補充資料指標


按照以上方法搭建好資料指標體系的初版後,在遇到問題時,通常採用提出假設並驗證的方法來分析問題,這時候可能發現有些有助於分析的資料指標並沒有被覆蓋,我們可以收集這些指標,逐步完善整個業務的資料指標體系。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912/viewspace-28502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