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接觸到“指標體系”這個詞,一臉懵逼,當時還停留在離散的報表需求階段,不能明確說出什麼就是指標體系。發展到現在,做了幾個產品的資料工作,對指標體系概念以及規劃方法有一定的積累,總結出來作為知識儲備。

What is指標體系

百度百科的專業定義“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徵評價物件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絡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簡單來說,就是將統計指標系統性的組織起來。指標體系是由指標和體系兩部分組成。指標主要包括:使用者數、次數、人均次數、時長、點選率、轉換率、滲透率、留存率、成功率等;體系是由不同的維度組成,而維度是指人們觀察、思考與表述某事物的“思維角度”,比如:區分不同模組來看使用者數,這個模組就是維度。維度是指標體系的核心,沒有維度,單純說指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根據產品灰度和上線的節奏來規劃指標體系,如下圖指標體系框架。

Why 指標體系

在沒有指標體系的情況下,產品看資料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指標體系來解決:

How to規劃指標體系

前期重要準備工作:不斷體驗產品,熟知產品的基本功能,明確產品的KPI目標和戰略重點。按照以下三個步驟來規劃整個指標體系:

其中“確認指標和目標是否匹配”也就是確認指標能否100%反映評估目標的變化,如果不完全匹配,則需要反過來修正評估指標,使其完全匹配;下面重點從產品規模質量、健康度、使用者屬性等6個方面來介紹如何“設計合適的評估指標”

產品規模和質量

1、整體規模和實時資料監控

整體概況:依賴產品的核心功能以及KPI目標來制定,是對產品整體的監控,後面所有的指標均依賴此項展開。

關鍵漏斗:對關鍵概況指標做模組或者路徑上的拆分。

實時資料監控:從整體概況中抽取最關鍵的1~2個指標來做按小時、按分鐘監控。主要作用:在新版本釋出後監控核心指標變化,便於及時發現版本問題回滾;某類重要活動上線之後的實時效果監控。之所以選擇1~2個指標,是因為實時資料的統計對計算資源要求很高,通常選擇最關鍵的指標來做監控,其他指標按天監控即可。

2、產品質量

這部分內容是從14年開始逐漸被產品重視起來,發現產品質量本身也會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質量差的產品容易被解除安裝/取關。質量監控是由各種成功率組成,基礎指標包括:crash率、啟動耗時、頁面載入速度等,這些是每個產品必備的,另外根據產品功能會有其他成功率指標,如直播產品會有播放成功率、直播載入速度等;產品質量與使用者自身的網路型別、運營商、機型強相關,所以以上指標的維度通常需要細分這三個維度來看。

使用者健康度

1、留存和活躍度

通過留存率、活躍度(活躍天數/次數等分佈)來監控產品的健康度,不同產品的監控週期不同,對於高頻產品,留存率監控次留、3留、7留,活躍度按周來監控,如果按月來監控,當發現指標下降的時候使用者已經流失了,錯過了最佳挽留時機;對於低頻產品,按月監控即可;可通過看使用者的周活躍天數來判斷該產品是高頻還是低頻,通常周活躍天數大於3,是高頻產品,反之屬低頻產品。

2、成長體系

這部分內容僅適用於有增值包月功能的業務。包括vip到期天數分佈、vip等級分佈、特權使用度以及年費相關;

3、使用者流動模型

結合使用者生命週期,從新增、留存、迴流、流失的角色轉化來定義使用者在產品中的流動,稱之為流動模型;當產品運營到一定的規模,必然要做精細化運營,即使用者生命週期管理(CLM),基於使用者當前的行為狀態,通過各類預測模型,對其進行精細化運營,來拉長使用者生命週期。

渠道質量

這部分內容僅適用於獨立app產品,因為獨立app需要通過不同渠道去推廣引導使用者下載安裝,不同渠道的使用者質量差異比較大,所以需要分渠道來監控;平臺資源產品不需要關注這塊,如:手Q動態裡面的平臺資源產品。

監控方式主要是在上面講到的概況和留存指標上擴充套件渠道維度。

資源觸達

梳理清楚產品的資源位,每個資源位的評價指標類似,即活動效果評估,包含兩部分:

a)活動自身的pv、uv和點選率,以及渠道側的傳送、到達、點選整個鏈條資料;

b)活動給產品帶來的價值,從新增、迴流、留存上來評估;

使用者屬性

畫像和終端資料是用來詳細描述使用者本身的屬性,明確使用產品的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群,一方面可以指導產品的設計方向,如:產品設計的目標是針對25歲以上的成熟使用者,但實際畫像出來發現使用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以下,與設計理念不符,就得考慮功能設計是不是有問題,得改變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精細化推薦重要特徵。畫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只有社交產品在這塊建設相對完善;終端資訊通過系統介面均可以獲取到。

競品資料

沒有競爭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尋找自己的假想敵,對標規模和留存指標,以便評估產品的優勢和劣勢,不過這部分資料通常不易獲取到。

規劃完成後必須用以下四個準則來檢驗指標體系的合理性:

1、完備性:通過指標體系能夠對產品的經營狀況一目瞭然;比如產品現在增速如何,現狀是否健康等;

2、系統性:通過指標體系能夠粗略定位到資料波動的原因;比如活躍使用者下降,通過指標體系能夠拆解到大概原因;

3、可執行性:指標體系是可量化並實現的;

4、可解釋性:所有指標的統計邏輯都是可解釋的,容易被使用者理解的;經驗證明那些複雜不可解釋的指標最終都會被淘汰;

Just do it指標體系視覺化

在指標體系視覺化過程中有幾點需求注意:

1、資料上報環節要保證準確性和擴充套件性強。資料上報不準確,後面的鏈條做的再好都是無用功,需要開發和測試多方驗證保證上報準確性;擴充套件性強是為了產品擴充套件功能的時候資料上報框架依舊可用,只需增加某些id即可。另外儘可能把使用者的所有操作都做上報,包括操作成功和失敗。

2、計算框架最好能夠包括中間表建設。一方面使的指標計算邏輯很清晰,且由於中間表的複用性很強,指標計算可以節省大量計算資源;另一方面在後續問題分析過程中,使用中間表要比直接從原始流水簡單很多。

來源:騰訊QQ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