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ITPUB社群發表於2023-02-21

導讀 隨著大資料技術在業務側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產生的商業價值也得到了業務部門的認可,資料分析、商業分析及資料價值在企業也逐步的納入企業戰略中,各業務部門不斷提出五花八門的資料需求,為了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以及提升交付效率,企業開始將資料能力產品化。不論是企業、部門還是產品經理都會關注資料產品的價值到底有多少,是否值得投入,本文主要分享資料產品涉及的使用場景和價值評估方法。

全文目錄如下:

1. 為什麼需要評估資料產品的價值

2. 資料產品場景和價值評估體系

3. 提升資料產品價值的一些方式


分享嘉賓|李澤亞 資深資料產品經理

編輯整理|梁偉 河北工業大學

出品社群|DataFun


01

為什麼需要評估資料產品的價值

1. 資料產品的價值評估 - 產品階段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不論是負責公司內部平臺,還是 ToB 的產品,中間都會涉及很多節點需要說明產品或產品功能的價值。但在各個階段的目的並不完全一樣,產品規劃立項時,需要說明產品支援的使用者場景,對應價值以及產品的 milestone;產品研發上線過程中,需要評估功能價值,調整排期並彙報進度;推廣迭代時,需要收集資料支援迭代、推廣方向等決策;功能維護階段,也需要結合功能場景的價值,當前產品的架構,評估是否繼續維護,或是全新改版。
2. 資料產品的價值評估 - 評估目的和方法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 彙報同步:結合產品定位和階段,系統評估產品價值(產出、效果、成本、沉澱等),透過彙報和同步,得到領導和團隊的認同和支援;
  • 場景發現:收集並分析使用者需求場景,評估滿足需求可帶來的價值,透過拆解合併子需求,提煉高價值功能,給產品清晰的定位和功能描述;
  • 功能排期:首先分析功能價值和投入成本,然後結合當前產品階段的策略,與使用者及合作方溝通,確定功能排期;
  • 運營推廣:一方面推廣時會面向不同使用者群體提供解決方案,闡述產品價值,以使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產品;另一方面就是從運營資料本身進行分析,瞭解目標使用者覆蓋情況,輔助推廣策略制定;
  • 產品合作:基於前序階段積累的價值評估體系,分析有可能的合作方和合作價值,尋求與企業內外其他資料、業務、系統團隊的合作機會。
02
資料產品場景和價值評估體系
當我們更清晰的認知到,評估產品價值這件事本身的目的和價值後,那麼接下來就是,怎樣更高效的完成產品價值評估。這裡也分享一些系統性的思考,給大家參考。
1. 資料產品的價值來源 – 與企業價值來源保持一致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在我們聊資料產品前,先退後一步,看一看這個數字化的大浪潮。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相對資料產品,更大的課題。大部分的資料產品,是企業數字化的一部分,與數字化轉型目標一致,就是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
  • 數字化時代:首先,我們說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程度上領軍的是高新科技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生產或業務流程,原生就是基於數字化的裝置生長的。比如晶片製造是透過自動化的裝置完成,一些網際網路公司透過網路渠道高效觸達和服務使用者,這些過程中會收集到大量資料,也有很多資料應用,把業務流程數字化,發揮資料價值,有些企業,還會為傳統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 數字化方向:進一步看,數字化方向第一是生產或業務流程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最佳化;第二是提升客戶服務和體驗,為客戶提供資料增值服務,提升滿意度;第三是為組織形成資料文化,輔助業務決策。
  • 技術基建:實現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技術基建,需要技術人才,在這個基礎上去建設數字化應用,以及更廣泛的數字化人才培養。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 數字化應用:總體來說,是將一些以往依賴人去管理操作的,生產/業務流程、客戶/合作伙伴服務流程、組織內部管理流程自動化,或者輔助員工更高效的完成相關的工作。
  • 資料產品:最典型的場景就是資料管理和應用,屬於數字化應用的範疇之內,但實際上資料產品場景還有很多,一方面是偏業務賦能,一方面是提升效率。
總結起來,這些數字化方向,對於我們去做高價值的資料產品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評估資料產品價值的時候,要考慮是否直接或間接地,在這些方向幫助企業獲得價值;另一方面,這些方向背後的業務知識,也是資料產品的輸入,要去更多的學習和理解。
2.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 – DBA 評估框架和場景方向
分析資料產品價值的源頭,對我們構建評估體系很重要,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我最近梳理的一個評估框架,從三個角度出發去評估,可簡寫為 DBA。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1)資料應用價值:覆蓋資料處理和應用流程。
  • 效率提升方面,體現在整個資料加工服務鏈條上,包括資料檢索探查、資料開發運維、資料分析洞察和資料服務支援,例如過去需要業務方提分析需求,等待技術團隊完成,而透過資料產品,業務方可以自助查詢和分析;
  • 成本最佳化方面,一方面效率提升、資料驅動業務增長,可以摺合為成本最佳化,一方面透過資料治理工具和推進,可直接減少計算和儲存資源浪費,減少重複性的開發,直接節省成本;
  • 質量提升方面,一方面是資料開發程式的正確率和時效性,另一方面就是資料規範及資料口徑的統一。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2)業務價值:廣義的業務,資料產品應儘可能覆蓋到企業商業模式的各個業務環節中,包括客戶關係維護。
  • 業務增長方面,首先是業務和業務策略效果的評估與沉澱,輔助業務部門瞭解業務現狀,制定有效的增長策略;另外,可以透過資料和演算法直接影響業務流程,提升業務效率效果,或是提供一些預測,業務策略建議;
  • 成本最佳化方面,基於實際業務型別,可提供各類成本最佳化建議,例如可建設資料產品直觀體現庫存週轉情況,提供最佳化建議;可透過分析各獲客渠道的質量,提升 ROI;可以預測未來業務所需人力,提前做好儲備計劃;
  • 效能提升方面,可基於業務部門需要,實現資料分析自動化、運營自動化、自動監控和預警,降低業務方使用資料的門檻,減少他們在獲取和使用資料上花費的時間精力。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3)管理價值:包括企業內部管理、決策支援,但相對來說較難量化。
  • 管理規範方面,可輔助企業目標管理,利用資料產品將目標拆解體系化呈現,直觀體現目標完成情況;也可設定獎懲等管理規則,並實現規則自動化落地和追蹤;
  • 決策支援方面,透過資料分析產品輔助管理決策或者發現商業機會,例如透過分析業務上下游供銷關係,直觀體現公司所處位置和可能的機會;
  • 價值沉澱方面,可以進行知識管理,沉澱業務經驗、運營策略等,方便新人快速學習和融入,對於企業來說存在中長期價值。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3.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 – 量化評估方法
雖然產品價值沒有絕對量化標準,但我們可以用一些量化指標,衡量價值的相對提升,保持正確航向。另外需要注意,在考慮量化指標體系前,首先要考慮資料產品場景的多樣性,即一個資料產品的價值,可能來自評估框架中的多個分支場景。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這裡主要討論應用價值,即應用資料產品為企業或使用者總體帶來的價值,非商業資料產品售賣的價值或估值,這會有另外一些評估方法,不在本次分享範疇中。)
  • 產品成本:如果是公司自研產品,則為產研、運維、推廣過程中的人力、硬體、渠道成本等;如果是採購產品,就是投入時間精力、採購和二次開發成本。成本的量化,除了估算貨幣價值,也可以估算人力成本,比如人數、人月、人日;總的思路是,根據產品本身的場景定位,找到一些與產品價值對應的量化單位
  • UseCase 的價值:UseCase 價值總和的量化,有兩個點可以考慮:
① 一個產品可能覆蓋多種場景,且這些場景需要不同的量化公式。
② 對於不方便直接量化的,可參考財務領域中無形資產評估的方法,做一些價值轉化。
(1)常用量化方式
  • 用量驅動:使用產品的使用者越多,使用頻率越高,價值就越高。
  • 業務量驅動:針對的是與業務繫結較深的資料產品,即使覆蓋的使用者量不是特別大,但是使用者透過使用產品產生的業務收益較高,那麼該產品就具有較高的價值。
  • 資料量驅動:透過產品使用產出、最佳化的資料量越大,產品價值越高,例如資料治理,資料標註平臺場景。
(2)無形資產評估方法
  • 市場價值法:如果我們的產品與一些有市場價值的資源有關聯,且產品使用對這些資源有影響,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例如可以節省的一些硬體服務費用。
  • 收益法:在我們評估產品帶來的業務價值時可以參考,例如可以和業務約定一個佔比,在使用產品期間帶來的業務收益或增益中,取一定比例作為產品的業務價值。
  • 成本法:在我們評估產品帶來的效率、效能提升方面的價值時,可以參考。不論是資料應用、業務開展還是組織管理上,如果我們的產品,相對已有的產品工具、工作方式,有效率提升,也可以轉化為成本下降。
(3)量化公式示例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03
提升資料產品價值的一些方式
1. 提升關鍵指標
對於已有產品,結合前面的量化評估公式,圍繞那些可變的數字,設計指標體系,並提升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提升用量、業務量、資料量等);以提升用量為例,我們需要更細緻的指標拆解,更深入的分析: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 目標使用者覆蓋:明確目標使用者範圍和數量,並透過使用者來源和屬性等維度進行分佈分析。瞭解了不同型別的目標使用者的覆蓋情況後,精準觸達和吸引使用者,有針對性的加強推廣。
  • 使用者活躍和使用:除了需要分析活躍使用者數外,使用者的留存情況、功能的使用頻率等也需要分析,最重要的是挖掘出有效使用者及重度使用使用者或忠誠使用者。一方面更好的服務他們,一方面瞭解了這些深度使用者的特徵,透過特徵分析去識別同類使用者,才可能獲得更多的使用者,降低獲客成本。
  • 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相關的指標體系有很多,NPS,CSAT,SUS,HEART,國內常用是 NPS(淨推薦指數),NPS 為 0-10 分,按分段綜合統計使用者數,得到綜合指數衡量體驗。除了收集和分析使用者的綜合評價資料,也要針對功能收集反饋。
2. 找到高價值方向

資料產品價值評估體系與效果提升方法

高價值產品方向,從企業需求出發會各不相同,總體來說是:更通用、更高效、更智慧。
  • 資料應用:通用、高效角度,例如開發通用型資料採集、開發和分析工具;智慧角度,可考慮智慧洞察,增強分析,自動化完成分析,選擇最需要使用者關注的資料結論。總體來說,減少重複開發和增強分析能力,將常用的資料分析方法論產品化,可以讓更多使用者自助地進行一些分析,即使使用者本身不具備專業的資料技能,也能很好的理解資料。
  • 業務聯動:對於業務上來說,儘可能將資料產品與各業務系統進行聯動,資料產品價值可以直接體現在業務核心的價值上,在企業的數字化戰略中,明確各類產品和產品聯動的策略。
  • 人員聯動:例如將線下的經驗、資料同步到線上,統一管理和同步,如企業有員工目標管理系統,也可以做一些聯動,將企業員工、平臺、渠道聯通,發揮更大的協同價值。
3. 最佳化產研資源投入
從整體產品體系的角度評估價值,在多個產品並行開發的過程中,對於階段性成熟或瓶頸產品適時結項,考慮產品功能價值,安排各個產品產研資源投入。

04

問答環節

Q1:方便介紹一下 ToB 資料產品的價值是怎麼量化的嗎?

A1:對於 ToB 產品來說需要考慮市場定價和估值,是另一個大話題,比如從使用者角度來說,需要分析付費率和續費率,得出一個虧損盈利點。
Q2:方便介紹一下企業自建資料產品與採購 SaaS 產品的對比嗎?
A2:需要從前面的量化示例公式上看,兩個方案的成本和價值不同,需要綜合評估。從成本上分析,企業自研產品,需要考慮產品調研、功能設計及產研投入的人力成本,採購產品主要就是採購價格成本。從實際使用價值分析,企業自研產品的優勢是更瞭解企業內部需求,有時外部採購產品功能非常強大,但實際不會應用某些功能。但是偏開發和分析類產品,如果有符合業務需求的,外部採購產品也不錯,首先自研除了開發成本,運維也會耗費較高的人力財力,其次有的複雜功能開發起來週期過長,影響業務使用和開展。例如資料視覺化的個性需求,如果從 0 到 1 開發的話,即使有開源的資料可以參考,滿足全部個性化需求,週期還是比較長的。
Q3:資料演算法的價值和目標設定資料演算法的價值。
A3:資料演算法的價值,如果能有條件進行 AB 實驗對比的話,會更客觀。目標設定也可以根據 AB 實驗的結果去調整,如果是做這種對比的話,Baseline 就很清晰,當然還需要從 AB 的統計學的角度去分析是不是一個顯著性的結果,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420/viewspace-293616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