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發了一篇技術如何轉產品的文章:【周覆盤】技術如何轉產品01——1+1>2?
所謂知行合一,這邊真的就去做了一些產品相關工作,4個多月下來小有心得,這裡分享出來大家聊聊。
問題一:什麼是技術產品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應該是,什麼樣的技術適合轉產品?
1)做技術已經達到了自己天花板,並且感覺自己很難再進一步,努力做技術ROI很低的同學;
這是我本來有一個領域(Scope)的事情做的很好,但是這個領域我已經很難再進步了,於是我發展了一個跟這個領域很相關的另一個領域,於是我就變成了所謂的兩棲人才。
2)做技術中途轉技術管理後,發現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了天花板,想更多的瞭解業務,做更多創作性的工作,於是從技術總監轉成了產品;
3)發現自己技術做不下去,又不想離開網際網路行業,於是...
總而言之,就是技術這條路大概是走不下去了,所以就轉產品了......
問題二:技術轉產品有什麼難點
1)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太少;
做技術比較好的同學,往往有一些蜜汁自信,因為他有將想法變成現實的能力,會認為這是一種稀缺能力(現在逐漸變多),差的只是一個想法:)
PS: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想法其實更稀缺
但真的做技術比較好的同學,在技術上(特別是程式碼)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什麼設計模式、作業系統、資料結構、前端框架,隨便一個玩意,跳進去2年就沒了,你出來的時候的感覺基本就跟跟什麼都沒學似的,有人問你什麼是設計模式,你大概率依舊回答不了......
因為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投入了技術,那麼你對業務、對產品、對銷售、對人際關係等等會不太懂,甚至會認為跟人打交道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不然寫程式碼來的簡單,技術做產品的第一個問題是對真實世界瞭解太少,並且認為真實世界是傻逼:
所以,技術想要做好的產品,首先要打破認知壁障,這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自己不行!
最近產品負責人讓我去面試產品專家的時候,我第一句話就是:我的產品專業度不行,單就產品我未必能問出太多的東西,可能會更著重做事一塊......
初期,誠實的面對自己,說自己不行,沒什麼丟臉的,但一年後還是不行的話,那可能就是真不行,不太適合做產品了。
2)產品需要深轉
產品工作有一點跟技術類似:產品需要深轉,真實的進入每一個難題,不斷的自我質疑,然後再找到解法,這裡是我們公司的對產品的定義:
產品是通過不斷的輸入,找到不同的排列組合,產生對使用者更有效、更高效、更可及的解法。
所以產品的本質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個跟我們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是一樣的,簡單的BUG是一種解法,複雜的問題需要框架,所以複雜的產品問題是需要對應的產品框架來解決的。
可以類比你思考一個框架難點時候的的輾轉反側,也可以類比你解決了一個效能瓶頸的欣喜若狂,產品設計是需要耗費巨大心力的,這裡面是很多很多的策略,很多很多的匹配策略落地的策略。
一個產品點子,可能需要一百個策略來推動,不可謂不難!
如果認為產品比技術簡單而想要轉產品的同學,我覺得可以慎重,這條路不簡單,有時候甚至更難......
3)產品更需要交流
產品是一個對協調能力要求較高的工種,上要串聯運營,下要單挑開發,前要PUA老闆,後要跪舔設計。
如果本身“木訥”的程式設計師要做以上工作,會被傷害自尊心的,這個心理防線首先自己就要拉低,這個時候很多技術會認為還是寫程式碼輕鬆......
進入真實世界後,你會發現,當初自己認為多麼了不起的技術大神,也只是在技術領域罷了,其他領域依舊有大神,沒有優劣之分,技術不比其他工種更優越,要把這句話記住,雖然我依舊認為程式設計師是最偉大的......
問題三:技術轉產品為什麼會那麼噁心?
最後一個問題扣一下主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技術產品也會有很多天然的優勢,但這些優勢對技術來說,可能比產品本身更噁心人......
這裡不說原因,直接上幾個Case。
1)我覺得該這麼實現
一天專案組兩個前端吵得面紅耳赤,我聽了下大概內容,無非是A同學想用這個框架,B同學想用那個元件,一個事情爭完以後,又為其中一個技術細節實現拉扯了快一小時了。
考慮到專案進度,我直接嚎了一嗓子:你們這種技術之爭,不要在這扯犢子,我覺得可以用A同學那個方式去實現,原因是1、2、3,其實B同學的方案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最終都能實現我要的功能,只不過你們在這樣爭論下去會影響我專案進度,所以我建議......
2)我想重構系統
一天,後端主程跑過來給我說,之前下面同學實現不夠優雅,我想重構一下系統......
我的回答就很簡單了,重構個錘子,滾!!!
3)你怎麼不畫原型圖
第一次做我專案的同學都會發出一個疑問,你怎麼不提供原型圖?
這裡真實的答案是,我不會畫那玩意,並且我不想去學......
圖片型文件,我最多提供一個PPT,如果是這樣,技術看來,這個產品真尼瑪是low到爆了,但是:我把資料表設計出來了......
然後把我認為該提供的文案儘量提供齊全,由於職業習慣,每個策略甚至虛擬碼都會在大腦裡面跑一圈,資料流也不會出問題,於是在專案後期,就會出現另一個場景:
我:這個系統現在的資料結構,跟我最初的設計差距大不;
後端主程:差距不是很大......
4)什麼時候能實現
在專案過程中,我說個最多、最討人厭的一句話就是:
這個應該很簡單吧,什麼時候能實現......
技術同學多次據理力爭,最終卻無功而返,但是這樣有個非常重要的點要注意:
現在寫程式碼的畢竟不是你,技術同學要怎麼做實現,他說的deadline只要跟你衝突不大,不要斤斤計較,請不要斤斤計較,隨它去吧。
綜上,技術轉產品後,正常情況下可以與程式設計師完美溝通,效率奇高,做產品設計時會更考慮版本迭代,甚至可以達到,1.0、2.0、3.0三個版本毫無關係,最終迭代卻有完美一體,無論對迭代還是維護,都有莫大的好處。
5)你不要扯犢子了
有時候跟一個產品同學聊天,確實相持不下的時候,最後會忍不住冒出一句,你不要扯犢子了,你這個根本不能實現,並且成本極高,你考慮清楚再說好不,下面技術同學會怎麼罵你......
產品:那個,我......
正所謂,你跟我說產品我跟你說實現,你跟我說實現,我跟你說體驗,你跟我說體驗,我跟你說收入,噁心人莫過於此吧?
結語
以上是我做產品時候一些小小的心得,希望對各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