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N賦能《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9月8日
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是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時期,是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關鍵期,必須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格局新優勢,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根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國家、省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麵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持續增大,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動力。
1.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立市和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北汽新能源汽車、空客直升機等一批重大引領性專案落地,卡奧斯入圍全國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產業集聚發展成效顯著,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兩個產業叢集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新能源汽車、工業網際網路、電力裝備等10個叢集入選省雁陣形產業叢集。
2.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能級迅速攀升,2020年技術合同成交額286.6億元,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1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55件,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220%、215%和417%。高新技術企業4396家,較“十二五”末增長近4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高速列車創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山東能源研究院、北京大學(青島)計算社會科學研究院成功落戶,已擁有6家國家工程實驗室、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6所大學、21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3.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全面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萊西市和青島藍谷高新區獲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創新人才加速集聚,籌建青島人才集團,推進市場化引才,海外、國內招才引智工作站總數分別達到36家和14家,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30萬人,2019年獲評全國“最佳引才城市”。創業投資體系逐步完善,創投風投資本規模突破千億元。
4.新經濟業態加快培育。新經濟成為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能,2020年新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擁有海爾卡奧斯、酷特智慧等多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先後培育了傑華生物、聚好看、日日順、偉東雲教育、能鏈、特來電等一批獨角獸企業。
(二)面臨形勢。“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大資料、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深度演進、相互交織,全球產業加速數字化、智慧化變革,新一代資訊科技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加速滲透,持續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迴圈特徵將更加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市場,為商業變革、產業轉型升級等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空間。高技術產業應用場景廣泛,對供給側特別是高技術產品服務供給的需求持續上漲,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隨著“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山東半島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日韓區域合作、中德生態園、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等建設,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同時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部分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帶來一定衝擊;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高階晶片、基礎軟體、高階醫療裝置、機器人核心部件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缺乏,生物醫藥開發與產業化關鍵技術體系尚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匱乏;創新型領軍企業數量較少,科研資源有效整合不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金融支援、政策供給等方面還相對滯後,統計監測資料支撐產業分析有待加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促進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速提升,打造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創新迭代,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新經濟,形成新動能,培植新優勢。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要素資源合理流動。發揮政府在政策引導、監管服務等方面作用,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構建有利於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數字先導,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推進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虛擬 與 現實互動、線上與線下整合、技術和產業跨界融合,全面優化重構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
示範帶動,集聚發展。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產業化和重大示範專案,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形成規模效應。持續優化產業佈局,以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為途徑,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
開放合作,協同發展。以更開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高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和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的國家融合和全球配置。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強化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引領作用,打造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共同體。
(三)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支撐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與軟環境不斷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對創新能力增強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攻克並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叢集,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市場活力迸發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建設一批科技引領、自主可控、主導行業創新能力突出的產業鏈條,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2.9%,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8000家。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現代海洋等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集聚發展形成新格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叢集,以產業鏈協同發展為途徑,培育3-5個規模超千億的特色產業叢集,進一步提升產業叢集 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新經濟培育形成新動能。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跨界融合化,推動3000家以上企業實施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經濟新業態模式,建設新經濟新業態模式的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區和生態創新區。
三、重點產業
以破解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卡脖子”問題及夯實產業基礎為核心任務,集中優勢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現代海洋、生物等產業,超前佈局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服務業,全面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新一代資訊科技。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聚焦建設以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體系,推動形成網、雲、端全方位供給新格局,打造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新高地。
1.新一代行動通訊網路服務。開展5G通訊測試、網路安全防護、射頻識別等關鍵技術攻關,支援IPv6應用服務建設,開展網路體系架構、安全性和標準研究,率先部署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鼓勵開發基於IPv6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和服務。鼓勵研製基於5G和支援IPv6規範的網路裝置、智慧終端等產品。加快5G網路規模部署,構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在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範。
2.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打造國際領先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集聚企業、資本、技術、人才等產業要素,覆蓋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圍繞高階家電、智慧家居、橡膠輪胎、生物醫療、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城軌、智慧充電等重點行業,建設垂直行業平臺,通過工業模型沉澱,推動行業應用,實現平臺服務縱深發展。圍繞人工智慧、5G、數字孿生、區塊鏈以及智慧製造推廣、數字化轉型、供應鏈管理等重點領域,建設特定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平臺間資料共享、功能呼叫和服務互聯,打破行業邊界,實現平臺服務橫向擴張。聯合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等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一流院所,建設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中心山東分中心、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應用體驗中心,實現全品類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整體提升。
3.積體電路。實施積體電路“強芯”工程,重點發展模擬及數模混合積體電路、半導體功率器件、光通訊晶片和模組、微機電系統感測器、第三代半導體等細分產業,構建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產業鏈,打造中國北方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高地。加快超高清系統級晶片、智慧感測器、EDA/IP核、高階光電子晶片等核心技術攻關及特色工藝研發,推動面向智慧家居、工業網際網路、超高清視訊、軌道交通等行業深度應用。加快建設青島EDA中心、青軟晶尊積體電路人才實訓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爭創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
4.超高清視訊。加快突破超高清成像、傳輸、儲存、顯示等關鍵核心技術,建設超高清視訊裝置和終端產品生產基地,推進新一代顯示技術、4K/8K超高清晶片、大尺寸皮膚、鐳射器等行業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配套,引進發展微型LED、高世代TFT-LCD專案。深度挖掘“超高清+”應用場景,加快超高清視訊技術在文教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健康、工業製造、智慧交通等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建設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訊實驗園區及超高清視訊製造業創新中心、內容製作基地、內容雲平臺,實現產業“製造、內容、應用”融合發展。
5.高階軟體。推進青島中國軟體特色名城建設,推動高階軟體產業發展。努力做強研發設計類、生產管控類、經營管理類、平臺及工業APP類等工業軟體,推動我市工業軟體從上層生產控制、運營管理類向研發設計、嵌入式應用系統等底層環節突破。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海洋等行業領域的應用軟體,加快向智慧化、網路化、服務化、平臺化發展。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軟體,打造一批場景應用示範專案,帶動技術突破。
6.大資料。根據市場需求,合理佈局大資料中心建設,引導資料中心進行綠色節能技術改造,嚴格審查新建資料中心能耗。提高大資料中心儲存能力,發展應用承載、資料儲存、容災備份等資料服務。打造低時延資料中心核心區,建設一批省級資料中心集聚區。大力推動政務資料和工業資料資源共享開放,完善資料資源採集匯聚、交換共享、開放交易等生產應用鏈條。加強海洋大資料統籌,推動海洋大資料中心建設。加快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面向家電、海洋、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提供大資料解決方案服務。
7.先進計算。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升級,推動參與國家級分散式超算網際網路建設。依託超算中心等合理佈局邊緣計算節點,到2025年,全市邊緣計算節點數達到200個以上。推動製造業、電信、能源、金融、商貿、農業、文化創意、公共安全等行業領域大資料與雲端計算應用,鼓勵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加強大資料與雲端計算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構建完善雲端計算產業鏈。
8.人工智慧。發揮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全國首個人工智慧產業共同體引領集聚效應,建設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加快基於人工智慧的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徵識別、新型人機互動、智慧決策控制等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到2025年,引進培育30家以上人工智慧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形成50個左右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人工智慧應用示範專案,建成國內一流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在製造業、教育、環保、交通、商業、醫療、網路安全、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開展試點示範,推動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
9.區塊鏈。推動建設區塊鏈底層基礎服務平臺,支撐區塊鏈示範性應用落地。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加密演算法、共識機制、智慧合約、側鏈與跨鏈等區塊鏈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與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在金融、醫療健康、供應鏈管理、產品追溯防偽、版權保護交易、電子證據存證、資訊保安等典型應用場景開展區塊鏈應用試點示範,探索利用區塊鏈資料共享模式開展“數字政府”建設。依託市北區“鏈灣”、嶗山區國際金融中心、青島西海岸新區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 應用創新基地等載體,引進培育區塊鏈獨角獸企業,培育完善“區塊鏈+”產業生態。
10.基礎電子元器件。面向電路類、連線類、機電類、感測類元器件及功能材料類元件、光通訊器件等領域,加大研發力度,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市場應用推廣,在智慧終端、5G、工業網際網路和資料中心、智慧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推動電子元器件差異化應用,加速產品迭代升級。鼓勵和引導化工、有色金屬、輕工機械、裝置儀器等企業進入電子元器件領域,開展關鍵材料、裝置的研發和生產,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現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試驗驗證能力,提升關鍵環節配套水平。
(二)高階裝備。加快推動高階裝備創新發展,結合青島市產業基礎及未來發展趨勢,按照高階化、品牌化、規模化和叢集化發展方向,暢通“產品研製-示範應用-改進提升-產業化”迴圈,建設國內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創新中心。
1.軌道交通裝備。依託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面向智慧化、輕量化、系列化發展,圍繞高速綠色經濟鐵路裝備、智慧鐵路關鍵裝備、智慧城軌交通裝備等領域,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建設覆蓋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提升轉向架、動車組輪對、列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的研發和製造水平,提高本地產業配套能力和檔次,打造世界級產業叢集。研製基於人工智慧駕駛腦的智慧列車譜系化產品,加快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等前沿新產品產業化。建設全球軌道車輛認證檢測中心和國家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質量檢驗中心,開展裝備認證、試驗檢驗,打造軌道交通車輛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務基地。搭建車網路一體化核心系統智慧模擬平臺,開發基於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的智慧運維服務,提升軌道交通裝備全系列產品的全生命週期整合服務能力。
2.智慧製造裝備與系統。推動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突出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導向,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培育相結合,加快發展智慧製造系統整合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重點支援智慧物流與倉儲裝備、增材製造裝備、智慧檢測裝置等。面向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化工、建材、食品醫藥、糧食儲備和糧油加工等行業智慧化升級需求,分行業領域選樹典型,推進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與複製推廣。加強高階智慧化系統研製應用,重點開發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統、資料採集與視訊監控系統等工控系統及自主可控的計算機輔助裝置(CAD)等系統軟體。大力培育國內領先的智慧製造裝備企業,加快開發更多數字化智慧化產品,做大做強“高階製造業+人工智慧”青島品牌。
3.機器人。適應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需求,以機器人整機制造為牽引,加快突破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感測器、末端執行器等關鍵共性技術,推進青島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叢集做大做優。面向工業生產領域,重點發展塗膠、裝配、鐳射加工、焊接、智慧檢測噴塗、碼垛、搬運等工業機器人;面向商業、醫療、教育、生活等領域,重點發展家庭服務、教育、護理和康復服務機器人;面向安全生產和消防等領域,著力開發消防救援機器人、特種作業機器人。加強檢測認證能力建設,參與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及國家標準制定,鼓勵機器人企業完善試驗驗證基礎設施,健全機器人檢測評價體系。推動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整合應用、配套服務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4.高檔數控機床。圍繞重型數控切割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金屬切削機床等重點產品,加快機床製造業提檔升級,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攻克高速高效高精加工與成形制造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實現質量、效能新突破,補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支援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開發應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並具有網路通訊等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基礎製造裝備及整合製造系統,提升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的自檢測、自校正、自適應、自組織能力和智慧化水平。
5.重大成套裝備。支援重大成套裝備向智慧化、無人化升級,重點加快紡織機械、輪胎成套裝備、空氣彈簧智慧製造生產線、鋰電漿料製備成套裝備等的開發及產業化,突破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熱衝壓力成型生產線等重大短板裝備,推動機械裝備產品由數字化單機向智慧化製造單元和成套裝置轉型。鼓勵企業建設成套裝備的綜合測試驗證平臺,全面提升相關行業重大成套裝備的產業化能力。建設一批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根據民生領域重大裝備需求,提升重點高檔裝備製造能力,實施重大智慧製造示範應用工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機械裝備、智慧化紡織成套裝備、智慧物流及倉儲裝備等智慧製造成套裝備。
(三)新能源。順應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圍繞建設新能源裝備和應用強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加快新能源在電力、交通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我市成為新能源產業集聚示範區。
1.風能。探索在遠海建設大型海上風電場,加快海上風電重點專案建設。重點推進3-5MW風電機組技術研發及規模化應用,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6-10MW及以上風電機組和軸承、葉片等關鍵部件,提升風電產業智慧化加工和質量控制水平。加快開展海域離岸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驗,健全海上風電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和用海標準。積極爭取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檢測基地。堅持集中與分散並舉開發利用風電,有序發展陸上集中式風電。
2.太陽能。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裝備、太陽能熱利用裝備、太陽能熱發電裝備製造等。大力推廣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應用。支援企業通過併購重組打造品牌、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促進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重點發展大型中溫平板集熱器、選擇性吸熱體塗層材料等產品。建設一批農光、漁光等“光伏+”綜合利用示範區,促進光伏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
3.氫能。綜合推廣利用氫能源,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建設“東方氫島”。探索氫能納入區域能源體系,擴充氫能在工業、建築、交通、物流等領域應用,實現多種能源協調發展,建設綠色、智慧、高效能源體系。壯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條,重點突破質子交換膜、雙極板、高效能碳紙、低鉑催化劑等關鍵材料,形成系列化燃料電池品牌產品,實現“單電池-電堆-發動機-整車”全產業鏈高階化發展。依託山東能源研究院等建設山東氫能檢驗檢測平臺。
4.生物質能。加強生物質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技術創新,提高技術整合度,突破生物質轉化利用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沼氣工程技術和裝置、生物質供熱和發電鍋爐、生物質成型燃料成套裝置等。積極推進生物質發電、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生物質液體燃料和生物質燃氣專案,開展生物質供熱、供暖、供氣示範專案建設。
5.能源網際網路。加快建設智慧電網、微電網、分散式能源、新型儲能等基礎設施網路及電力系統要素,構建以電為中心的綜合智慧能源供應系統。推動能源企業與大資料通訊企業相互滲透,打造能源網際網路平臺,鼓勵以民營資本為主體打造“能源+網際網路+金融”體系。支援研發應用資訊系統與物理系統的高效整合與智慧化調控、能源大資料整合和安全共享、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與管理以及需求側響應等技術,形成較為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和產業基礎。
(四)新材料。聚焦基礎優勢材料、前沿材料和行業壟斷材料,全面提高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效能,推動產業品類實現智慧化、輕量化、極端化,著力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將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青島市新興產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1.基礎優勢材料。發揮董家口港口優勢,做大做強輕質烯烴深加工產業鏈,加強乙烯、丙烯深加工產業鏈和聚碳酸酯產業鏈重點專案建設,加快實現先進有機材料產業化。大力發展高階改性塑料產品、高分子複合材料產品,打造高階醫用高分子產業鏈。加速橡膠輪胎行業的高效能合成橡膠材料產業化,提升全鋼半鋼子午胎、航空胎效能,擴大產業化規模。鼓勵企業開發價效比優良、環境友好的塗料品種,重點發展高效能石化防腐塗料、海洋防腐、防汙塗料等專用產品。鼓勵建設水處理用高通量納濾膜、高效能反滲透膜以及汙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種膜、高效能低成本電解用離子交換膜等產品的工業化專案。
2.前沿新材料。提升石墨烯粉體、石墨烯薄膜等規模化製備水平,加快擴充石墨烯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打造石墨烯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加快高效能碳纖維材料研發,聚焦軌道交通產業需求,實現碳纖維製品產業化。積極發展為第三代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印製電路板、積體電路、新能源電池領域配套的碳化矽單晶襯底材料、氮化鎵晶體、氮化矽半導體封裝材料、TFT液晶材料、OLED發光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品種更替和質量升級,滿足電子資訊產業更新換代需求。
3.高階專用材料。加強先進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高階裝備、海洋工程及裝備、軌道交通、電子資訊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以滿足裝備製造和重大工程需求為目標,發展高效能和專用特種優質鋼材,發展高強度及超高強度特殊用鋼。突破發展非晶合金系列軟磁材料、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高強耐熱鋁合金材料、特種有色晶種材料、新型鋁合金複合材料等專用材料。研發高效能鑄造鎂合金、高強韌變形鎂合金和低成本鎂合金及其加工技術,推進鎂合金在汽車零部件、軌道列車、電子等領域的應用。
4.海洋生物材料。圍繞軍工、紡織化纖、健康醫療等產業需求,建設一批海藻纖維、甲殼素/纖維素複合纖維及功能材料產業化專案,大力發展藥用輔料級、創面敷料級、體內植入級的褐藻膠、殼聚糖、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重點開發止血材料、創傷修復材料、組織工程材料和藥物緩控釋材料等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擴大產品市場規模,實現海洋水產品深加工利用的多元化發展。
5.功能性材料。積極佈局新一代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重點研製鐳射、電子束、離子束驅動的主流增材製造工藝裝備,開發高功率光纖鐳射器、掃描振鏡等配套核心器件,突破鈦合金、高強合金鋼、高溫合金、不鏽鋼鎳基粉末、耐高溫高強度工程塑料等增材製造專用材料。
(五)智慧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瞄準汽車產業輕量化、新能源化、智慧網聯化發展方向,加大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智慧車聯網、整車熱管理等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實現零部件製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車應用生態。
1.整車製造。以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兼顧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加快佈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技術路線,大力引進新能源整車大專案,補齊產業鏈關鍵短板和供應鏈薄弱環節,推進整車企業產能釋放、車型升級。依託青島 國際院士港、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等機構,重點攻克整車平臺正向研發、輕量化、整車安全和智慧網聯汽車感知、決策、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提升整車檢測及診斷能力和智慧製造水平。
2.無人駕駛。圍繞無人駕駛核心演算法、線控底盤、動力執行、環境感知、平臺排程等五大系統,實施精準招引,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鏈。制定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管理實施細則,發展路側感知技術,有序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建設5G智慧交通示範道路,率先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即墨區、青島藍谷等區域劃定並建設開放或半開放智慧汽車測試區。推動青島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萊西市、城陽區、青島高新區等區域先行先試發展智慧網聯汽車。優先開展智慧交通示範路線運營,穩步推進特定場景示範應用。開展智慧汽車產業支撐能力建設,完善智慧汽車測試評價體系,推動測試評價技術及驗證工具研發應用。支援智慧網聯汽車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3.關鍵零部件。開展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攻關,加快固態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支援基礎元器件、關鍵生產裝備、高階試驗儀器、開發工具、高效能自動檢測裝置等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創新。攻關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海量異構資料組織分析、可重構柔性製造系統整合控制等關鍵技術。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虹吸效應,集聚引進關鍵配套,完善產業鏈條。重點發展車載作業系統、新型電子電氣架構、高效高密度驅動電機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開展高效能鋁鎂合金、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等車輛輕量化關鍵材料產業化應用。
4.配套設施。加快建設佈局合理、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電動汽車充電網路,大力推進公共停車場、居民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智慧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根據換電模式電動汽車推廣情況,有序推進換電設施建設。依託新能源汽車綜合監管平臺,加強全市充電基礎設施統一監管,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充電服務網路,滿足綠色出行充電需求。
(六)綠色環保。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1.節能家電。引進資源改善“缺芯少面”短板,突破高效能變頻、高效節能、分佈智慧控制、語音互動等關鍵技術,開發基於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高階智慧家電產品,推動家電製造業向智慧家電和智慧生態跨越,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節能家電研發製造基地。
2.高效節能。重點研發節煤、節電、節油及餘熱餘壓回收利用等高效節能技術,發展工業、辦公生活、建築等節能裝備產品。完善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強化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結果運用,倒逼能耗產出效益低的企業整合出清。實施高耗能行業節能改造提升行動,在鋼鐵、電力、化工和建材等行業,全面推廣應用節能技術裝備。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質梯級利用、資源回收和迴圈利用、二氧化碳熱泵、低品位餘熱利用、供熱鍋爐模組化等關鍵技術和裝備。
3.先進環保。加強水、大氣和土壤汙染防治先進環保技術推廣應用和整合創新,重點發展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裝備、智慧環保裝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製造產業。建設環保產業園及環保創業孵化平臺,突破環境汙染源採集及分析、電波傳播檢測監測分析等關鍵技術,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汙染土壤修復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示範,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環保管家等環境治理模式。
4.資源迴圈利用。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及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鼓勵資源綜合開發回收再利用,打造迴圈經濟產業鏈。加強園區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系統優化,打造綠色低碳迴圈園區。依託董家口經濟區,推動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和機電產品再製造、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廢舊輪胎資源化利用。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試點,圍繞培育“網際網路+回收”模式、完善回收和週轉網點、提升拆解處理能力、創新家電消費模式等領域,暢通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產業鏈條。推動建設城市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超前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裝備研發。
(七)航空航天。依託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等載體,加強直升機、民用小型飛機、無人機研發和產業化,推進航空航天產業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在通用航空器研發設計、整機與零部件製造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裝備生產配套基地。
1.飛行器整機。著力發展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通用航空器,發展幹線飛機、支線飛機等航空裝備,推動通用航空器整機制造企業做大做強,建設國內直升機研發製造及應用示範基地。
2.航空關鍵零部件。聚焦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關鍵工藝的研發,支援通用飛機發動機、發動機葉片等航空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打造青島航空發動機配套製造產業基地,加快突破航空零部件關鍵技術及裝備,推進航空電子裝置、航空液壓件、航電系統、航空材料等配套體系開發製造,加強高品質航空輪胎的研發,擴大航空裝備發展規模,增強配套能力。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通航產業示範區、臨空經濟示範區、航空產業園和航空小鎮、飛行營地。
3.衛星應用。面向商業應用與大眾消費市場,開展基於位置資訊網路、寬頻通訊網路和高解析度遙感資料服務。加快開發基於北斗的地基增強系統(GBAS)、無人機飛行校驗系統、空地協同的機場電磁頻譜監測系統等。加快遙感、通訊、導航等衛星應用,重點在北斗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及衛星通訊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資料分中心、檢測中心和地基增強系統。強化北斗衛星導航產業聯盟建設,推動科研院所、雲端計算平臺、大資料平臺與衛星應用企業合作對接,引進30-50家衛星應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基本形成上下游高效聯動的產業鏈協同體系,打造以北斗導航為核心競爭力的衛星應用產業示範基地。
(八)現代海洋。深入推進經略海洋攻勢,統籌沿海、淺海、深海、遠海發展,科學、綠色、立體開發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積極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海洋工程裝備。面向深海大洋資源開發,以核心裝置國產化為導向,重點突破極地冰區平臺、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深海油氣勘探等海洋工程平臺的研發建造。加快推進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設,發揮中國船舶集團海洋裝備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等平臺創新優勢,突破總裝整合能力,發展深海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深水海洋裝備繫泊系統等。強化海洋環境智慧監測,重點發展海底觀測平臺、遠端探測雷達、觀測浮標、觀測臺站用感測器與裝置、聲學和光學測量與觀測裝置、探測雷達、遙感監測無人機、深海探測機器人等海洋環境監測與探測裝置。
2.海洋生物醫藥。實施“藍色藥庫”計劃,重點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綠色、安全、高效的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等生物製品,加快海洋功能性食品、化妝品等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推進創新藥物臨床試驗,開展海洋中藥資源保護和品質評價、海洋藥物藥效評價。推動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叢集 發展,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積極打造海洋生物綜合性樣本、資源和資料中心,建設海洋生物醫藥創新研製平臺。推動海洋膠原蛋白、魚油、磷蝦油、海藻生物製品、海洋特色酶製劑、海藻肥等優勢產品提檔升級。
3.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裝備、工程設計的研發和應用平臺,完善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配套管網和設施建設。重點突破反滲透海水淡化膜及組器、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等關鍵核心技術,集聚關鍵裝置製造,吸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實現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裝置的本地化製造,形成海水淡化成套裝備設計、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等能力,推動海水淡化裝備產業鏈的建立和延伸。積極建立國家海水淡化示範城市,推動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產業叢集 發展。
4.智慧海洋。搭建智慧海洋服務平臺,建設海洋大資料中心,完善海洋資訊設施佈局,開展海洋資訊感知、資料處理、場景應用等重大應用示範。搶抓國產超算和超算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協同研發晶片及終端產品,構建海洋領域國產應用軟體生態體系。依託海洋人工智慧,構建“深藍大腦”,打造海洋人工智慧產業應用高地。大力實施智慧海洋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推動新型智慧海洋感測器、無人航行器、智慧觀測機器人等海洋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發揮海洋優勢,落地海洋區塊特色應用鏈,發展海洋數字經濟。加快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推動數字海洋領域科技成果應用轉化。
(九)生物。加速生物技術在生產、生活、生態等領域的應用,培育壯大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打造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產業鏈,建設技術先進、產業密集、特色明顯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1.生物醫藥。加快乾細胞藥物和再生醫學、基因治療、免疫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精準醫療等開發和應用,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病檢測、藥物靶點篩查與預測等業務,開發治療性人源單抗藥物、治療性特異多抗藥物等抗體藥物。開展第三代長效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產品研發,加快推動重組人白介素-12等重點產品產業化程式。加快乙腦等人用疫苗研發,搶佔疫苗領域技術制高點。
2.化學創新藥。加大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突破藥物合成、結晶純化、劑型工藝等產業化技術,推廣緩控釋、透皮吸收、粘膜給藥、靶向給藥等新型藥物製劑技術,加快發展抗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藥物。搭建醫藥研發創新平臺體系和開放實驗室,加快發展醫藥領域合同研發(CRO)、合同定製生產(CMO)、合同定製研發生產(CDMO)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製藥企業開展臨床急需、供應短缺、療效確切、新專利到期藥物的仿製開發,重點研發與口服固體制劑、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相關的重點品種,提高口服固體制劑、注射劑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鼓勵現有醫藥企業開展化學原料藥製備生產,重點開發緩控釋劑型、新型吸入製劑、透皮給藥等產品。
3.現代中藥。加強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等中醫藥防治和新藥研發,推動中藥現代化。加快現代中藥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大力發展抗感冒類、虛證類、頭痛失眠類中成藥。針對心腦血管、自身免疫、婦兒、消化等中醫優勢病種,挖掘經典名方,開發複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藥新藥,加快推動療效確切、臨床價值高的中藥創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開發現代中藥提取純化技術,推廣自動化和線上監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加快發展中藥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飲品、藥酒等健康產業,促進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旅遊文化等融合發展。
4.醫療器械。提高數字醫療裝置、物聯網裝置、智慧健康產品的生產製造水平,加快腹腔手術機器人、彩超、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內窺鏡、體外診斷(IVD)等大中型裝置中化學發光、分子診斷等細分領域裝置的進口替代速度。加強智慧醫療裝置、體外診斷、植入介入產品、高值醫用耗材、生物醫學材料等關鍵技術、主導產品和國產化裝備集中攻關。穩步發展植入醫療器械、醫用影像裝置、診斷試劑等產品,大力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階醫療器械,培育高階醫療器械產業叢集。推廣臨床診斷輔助系統應用,鼓勵發展健康資訊智慧服務產品。
5.精準醫療。突破基因測序儀核心部件及技術應用瓶頸,加快基因測序、分析、解讀等技術和產品應用試點示範。開展細胞儲存、規模化製備和檢測體系開發,支援幹細胞新藥申報,建立個體化治療技術及臨床應用等國家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圍繞心血管、高血壓和腫瘤等重大疾病,突破免疫細胞技術和幹細胞移植治療臨床研究,加快推進精準醫療技術應用示範和推廣。探索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精準醫療發展新模式,推動臨床醫療模式由事後治療向精準預防轉變。
6.康復醫療。高水平建設康復大學,聚集國內外康復醫療人才及資源,建立多層次、全生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積極推動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康復治療中作用,打造康復醫療特色產業鏈。推動整合人工智慧、腦機介面、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新型康復輔具發展。發揮醫療資源優勢,支援康復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康復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金融、網際網路等企業進入康復服務產業,建設健康康復綜合體。
7.生物農業。健全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完善市農科院種質資源庫建設,建立市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推進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海洋漁業生物遺傳育種基地建設,支援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專案嶗山區域庫建設。做大做強生物育種產業,重點培育海洋生物優良品種、優質地方畜禽新品種、農作物特(優)異種質等,形成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生物育種創新平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生物種業企業。大力發展生物製品產業,重點開發生物農藥、新型生物肥料、動物用藥品和疫苗、綠色生物飼料等新型綠色農用生物製品。
(十)未來產業。加強前沿科技、未來產業戰略儲備,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搭建基礎研究平臺,大力引進核心技術和人才團隊,增強科技供給和產業策源能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1.量子資訊。加強量子調控和量子資訊戰略性研究,聚焦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開展量子通訊安全、核心關鍵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提供量子通訊在金融、軍事、政務、商務等行業的應用與運營服務,按照全省規劃建設“齊魯幹線”及城域量子保密通訊網路。
2.生命科學。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依託康復大學、青島大學等高階平臺建設,聚焦腦科學、人體組織器官、生命再造、生物治療等方向,在腦認知功能探測技術、幹細胞再生人體器官和組織技術、生物和生物合成技術、基因療法技術等關鍵技術開展技術攻關。完善智慧財產權評估與轉化機制,持續深化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超前佈局病理學、智慧奈米載體與奈米機器人、生物製造、基因編輯、外骨骼、原位質譜、新型電化學與生物感測器、基因診斷和重組類藥物等先進醫學產業。開展基因組化學合成、生物體系設計再造、人工生物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人工生物及人工生物器件臨床應用和產業化。
3.極地深海。依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家級科研平臺,前瞻性佈局深遠海生物技術、海洋生命、深海資源、深水油氣開發技術、深海開發技術的科研攻關專案。突破深遠海探測、深海空間站、深遠海養殖等一批前沿交叉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建設國家深海基因庫,積極參加北極“冰上絲綢之路”和南極全球治理國際行動。加強深地資源勘探開發新技術研發,突破高階感測器、高溫晶片、特種材料、移動探測平臺、地球物理軟體等深度探測核心技術。實施育種大資料基礎科學工程,建立全球海洋養殖生物全基因基礎資料庫總部中心,打造基因育種全球總部研發基地。
4.虛擬現實。加強動態環境建模、新型顯示和感測、系統開發工具、多源資料處理等技術自主研發,制定適用於虛擬現實的感測、通訊、晶片、顯示、互動等關鍵環節技術標準。推進虛擬現實與工業設計、健康醫療、建築設計、文教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打造虛擬現實產業基地,構建涵蓋終端研發、內容製作分發、行業應用和相關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十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服務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動研發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標準化服務、創新創業、金融科技等做大做強,建設具有青島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青島服務”品牌,探索開放創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1.研發服務。圍繞相關優勢行業,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科學、醫學等領域研究,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提供研究、試驗、測試等服務。支援企業運用新型資訊科技,發展線上研發、眾包設計、柔性製造、個性定製等新業態。鼓勵企業和機構發展近岸外包、離岸外包服務,延伸服務產業鏈,促進離岸在岸業務協調發展。
2.智慧財產權服務。發揮國家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國家智慧財產權軍民融合等試點經驗,建立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打通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鼓勵開展智慧財產權代理服務,開展法律、商用化、戰略管理、實務、教育培訓等諮詢服務。構建便民利民的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培育智慧財產權服務新興業態,加快建設上合示範區智慧財產權服務與保護中心和青島 國際院士港智慧財產權糾紛流動口審廳、調解站。
3.檢驗檢測。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大力支援第三方質量和安全檢驗、檢測、檢疫、計量、認證技術等服務機構發展,建設涵蓋軌道交通、海洋水下裝置、環境、醫學、電子儀器、紡織、機動車、機械裝備、材料、建築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服務體系,打造集儀器裝置研發生產、檢驗檢測應用服務、技術諮詢及培訓等配套服務於一體的檢驗檢測全產業鏈。
4.標準化服務。落實質量強國戰略,圍繞標準技術指標實驗驗證、標準資訊服務、標準研製過程指導、標準實施宣貫等服務,支援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組織主導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標準制定修訂,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高技術服務業標準體系。以服務標準化引領服務品牌化,開展基於標準化的組織戰略諮詢、管理流程再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服務,鼓勵標準服務企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衍生“標準化+”服務。
5.創新創業。總結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萊西市、青島藍谷等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成效,推進全市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支援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探索共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雙創支撐平臺建設,加快發展創業投融資,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鼓勵各類資本開展雙創示範基地、眾創空間、孵化器、技術交易市場和大學科技園等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援開展開源社群、開發者社群、資源共享平臺、捐贈平臺、創業沙龍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服務。
6.金融科技。對接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爭取引進金融板塊分支機構、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開放式創新平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公共交通、教育醫療、政務繳費、財政補貼等場景開展應用;推進金融科技關鍵技術研發,鼓勵服務於資產管理、授信融資、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智慧合約、分散式儲存、生物識別等技術研發。鼓勵開展航空、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租賃服務,鼓勵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
四、重大工程
(一)產業叢集深化建設工程。
1.推進產業叢集 發展。構建產業叢集梯次發展體系,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裝備和節能環保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新型功能材料等產業叢集。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智慧財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援產業叢集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支援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擴能改造、專案開發、兼併重組等方式延伸產業鏈,鼓勵企業轉入產業鏈優質資源生產。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爭取建設3-5個千億級產業叢集。
2.增強叢集創新引領力。實施產業叢集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援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建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建設產業叢集協同創新中心和產業研究院。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培育更多“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推動叢集內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叢集所在地建設省級及以上“雙創”示範基地和創新創業共同體,形成從創新到創業再到產業化的完整支援路徑。
3.聚焦應用場景營造。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資料、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率先在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兩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定期釋出應用場景專案清單,擇優評選若干新興產業應用場景進行示範推廣。鼓勵叢集內企業發展面向定製化應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推廣應用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壯大國內產業迴圈。
4.推進產城深度融合。以產業叢集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產業生態綜合體。大力推動生產要素聚集和優化配置,將開發區、高新區和各類產業園作為產業叢集 發展主要承載區,積極探索“產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推進模式。加快建設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以“標準地”形式實施靶向精準招商。加快產業叢集 交通、物流、生態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工程。
1.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支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面向海洋強國戰略重大需求,聚焦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海洋生態等戰略方向,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綜合性研究基地。推進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基地、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青島 國際院士港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支援科研機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不斷增強科技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2.強化科研機構支撐能力。支援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援有條件的高校建設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及工業網際網路學院、海洋學院。鼓勵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駐青高校聚焦國際科技創新和區域發展需求,建設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興化工、能源科技、農業科技等新興技術和交叉融合學科。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支援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在青設立以產業技術研發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實現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正式運營,積極推進海外產品對接、海外專案路演、海外技術成果轉化等工作。
3.實施重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發展面向戰略需求與重大場景的關鍵技術,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試點“組閣揭榜”、專案經費“包乾制”。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源頭創新和強鏈補鏈延鏈需求,重點圍繞工業網際網路、軌道交通、現代海洋、新材料等方向,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性基礎研究。
4.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佈局建設一批依託企業運作的高階研發平臺,前瞻性謀劃新建一批創新型研發機構,加強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定、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智慧製造、產業網際網路、創新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建設產業叢集協同創新中心和產業研究院,將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與實施重大科技戰略同步謀劃和推進。支援企業申報國家、省級、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
(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建設資訊基礎設施。依託海爾卡奧斯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引領山東半島五市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國家級示範區建設,建設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爭取設立國際通訊業務出入口局。加快5G網路和基站建設,推動5G獨立組網規模部署,到2025年實現5G網路全覆蓋。推動“5G+”系列應用場景建設,打造一批5G全覆蓋全融合應用園區。打造“雙千兆”城市,實現固定和行動網路普遍具有“千兆到戶”能力。合理佈局大資料中心建設,引導資料中心進行綠色節能技術改造,提高大資料中心儲存能力和資料服務能力。構建網際網路、行業專網等多網融合的全市物聯感知網。在交通、環保、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領域,積極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慧化感知設施。在先進製造、無人駕駛、VR/AR、超高清視訊、智慧海洋、遠端醫療等方面率先開展5G應用示範,引導5G與各行業應用融合發展。
2.完善融合基礎設施。聚焦人工智慧領域,建設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人工智慧開源平臺服務超市和開發者社群。依託中國鏈灣,探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新模式。統籌推進公路、城市道路、鐵路、地鐵、民航、郵政等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合理佈局城區充電站和充電樁、換電站,合理配置、適度超前推進加氫站佈局建設。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推進倉儲、分揀、配送、裝卸等一體化集配設施智慧化升級,加快青島港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資訊科技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加快5G、物聯網等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
3.佈局創新基礎設施。深度參與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推進海洋科學考察船隊、吸氣式發動機關鍵部件熱物理試驗裝置、海洋生態系統智慧模擬研究設施、超級計算中心等大科學裝置群建設,加快海上綜合試驗場建設。爭取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
(四)數字經濟引領發展工程。
1.培育壯大資料應用生態。鼓勵引導公共服務機構資料開放,探索實現公共資料、社會資料、企業資料等多源資料協同應用。聚焦公用事業資料以及網際網路資料,構建涵蓋多型別資料的普惠資料和特殊資料供給體系,搭建創新應用“試驗場”和“孵化器”,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以平臺思維推進產業叢集化,推動工業、軌道交通、海洋、港口、物流、金融等重點領域企業依託上下游產業資源,建設開放式行業發展平臺、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更多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向平臺匯聚。
2.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壯大海爾卡奧斯國家級雙跨平臺,圍繞橡膠、化工、紡織、家電等細分行業,支援企業建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產品和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實現行業內採購、生產、銷售全流程數字化。加強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承載和各行業各領域覆蓋,構建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推動智慧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在設計、建模、模擬、製造等流程推進生產要素數字化、生產過程柔性化,建設一批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加強供應鏈協同,面向家電電子、汽車、軌道交通等重點產業,整合製造能力,整合供應鏈管理資訊系統。推動青島產業數字化賦能中心建設,推進重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加快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山東分院分中心、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等建設。推進“網際網路+”協同製造整合應用,到2025年,建設家電、機械等5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雲用平臺。
3.構建數字化產業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料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以資料供應鏈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有力支撐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實施“數聚賦能”行動,構建應用牽引、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產業體系。鼓勵企業通過數字技術調整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智慧終端、本地電商、直播帶貨、數字內容、文化創意等數字經濟消費需求。
(五)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工程。
1.加強場景創新應用開放。支援企業獨立或聯合組建創新應用實驗室、場景應用實驗室,推動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在製造業、金融、交通、健康、教育、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政務、安防等領域開展應用場景試點示範。搭建公共資料服務平臺,以場景應用需求為牽引,加快推進公共資料開放,以資料共享支撐新場景,鼓勵企業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整合創新,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
2.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融合化線上教育,發展“線上+線下”“分散+集中”學習模式,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和數字化技能培養體系。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開展“智慧分診、遠端就醫、線下急救”相結合的醫療服務,發展智慧醫學影像裝置、可穿戴裝置等智慧醫療康復裝置,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參與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鼓勵發展便捷化線上辦公,推廣線上會議及展覽展示,舉辦雲會議、雲展覽、雲走秀、雲體驗、雲洽談、雲簽約等活動。
3.發展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引進培育跨境電商企業,擴充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等業務。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淘寶村、鎮建立,建設有地方特色的農村製品網路品牌。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展線上服務、線下體驗、現代物流融合業務,建設網上超市、菜場,發展無人超市、智慧售貨機等零售終端,建立新零售供應鏈體系。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特色市集等營銷模式。
4.發展共享經濟新業態。擴充共享生活新空間,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線上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產品智慧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線上高階品牌。打造共享生產新動力,鼓勵企業開放平臺資源,共享實驗驗證環境、模擬模擬等技術平臺,促進生產裝置、農用機械、建築施工機械等生產工具共享。鼓勵智慧出行,發展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停車、網約車等業態,大力培育智慧出行平臺企業,打造區域性共享停車平臺。
5.推進網路安全產業發展。推進技術創新,鼓勵各類園區、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建設一批網路安全技術、產品協同創新平臺、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大力發展基於雲模式的網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部署網路安全產品、採購網路安全運營服務。支援建設網路安全測試驗證、培訓演練、裝置安全檢測等共性基礎平臺,聚焦政務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建設網路安全監測綜合保障平臺。鼓勵各市場主體自主創新、差異化發展,形成網路安全技術、產品、服務發展的生態鏈。
(六)創新創業示範推進工程。
1.聚焦創業創新重點。打造主導產業鮮明、產業鏈完整的創業創新產業生態,依託創業做強產業、依託產業賦能創業。依託卡奧斯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全產業生態,為創業者開放產業和城市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泛人工智慧創業創新企業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全景化應用,為創業者提供全要素支援。強化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
2.提供創業創新培訓。依託駐青高校,藉助青島市企業家學院、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等建設青島創業學院,開展創業者素質提升、創業創新、開拓視野等相關培訓;完善青年創業培訓機制。組建青島投資學院等機構,培訓、培育本地投資人,引導形成“創而優則投”的創投迴圈體系。建設青島產業研究院,開展產業經濟、地區經濟和創新創業研究,為創業者提供智庫支撐。
3.搭建創業創新投資體系。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形成政府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組合式政府投資基金矩陣,撬動社會資本支援創業創新。設立初創期子基金,吸引頭部天使基金管理機構落戶青島、投資青島,支援種子期、初創期專案發展。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為創業提供資本支撐。探索開展科技信貸綜合風險補償新模式,引導銀行機構加大科技信貸投放力度。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和小微支行,大力推廣“投(保)貸”等各類科技金融產品。
4.營造創業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成全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關心關注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健康成長,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建設全市“雙招雙引”重點專案資訊平臺,建立投資專案洽談跟蹤服務反饋機制,完善產業專案落地協調機制。在融資、法務、商務、財務等方面為創業團隊提供專業化、全方位服務。持續舉辦青島創新節、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辦好“市長盃”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組織實施一批就業潛力大、帶動作用突出、社會需求迫切的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專案。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進機制。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引領作用,以各區(市)和功能區、市政府各部門等為規劃落實主體,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形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積極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紮實推動重點專案和園區建設,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審慎監管方式,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嚴格執行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強化要素供給。完善融資風險補償機制,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服務。支援和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採用發行股票、債券及其他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三)開展“雙招雙引”。突出重大專案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瞄準關鍵領域和環節實施招大引強。按照規劃重點產業,圍繞強鏈、補鏈、延鏈、穩鏈,引導各區(市)和功能區由下到上與規劃進行銜接,推動主導產業差異化招商。建立專業精幹招商和招才隊伍,發揮市招商公司、境外工商中心“雙招雙引”網路作用,組織專業招商引智活動,實施靶向精準招商,構建具有地域廣度和行業深度的招商引才網路。
(四)加強資金引導。統籌整合現有產業發展資金,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建立無償與有償並行、事前與事後結合的多元化扶持方式。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撬動、引導作用,著力啟用市場主體活力,積極引導金融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體系。
(五)強化統計評估。積極開展對規劃指標、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分析,強化動態管理,提高規劃實施效果。密切關注國內外新興產業發展動態,適時調整規劃實施重點、政策舉措及保障機制。建立規劃實施定期考核機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評估,全面客觀評價規劃落實情況。根據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際,完善統計範圍,加強產業監測和統計分析,為產業發展分析評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礎支撐。
青島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
為增強我市核心服務功能,提升“青島服務”輻射能級,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國家、省有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轉型發展實現新跨越,新時期發展面臨新形勢
“十三五”以來,我市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新興服務業蓬勃興起,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改革開放成果豐碩,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基礎。
1.總量規模擴大,質量效益不斷增強。2015年以來,全市服務業年均增速8.3%,服務業佔生產總值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4個百分點,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7613.59億元,佔GDP比重達到61.4%,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利群集團、世紀瑞豐集團、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入選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入選比例佔全省45%。全市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8%,2020年服務業投資佔全市投資比重達到78.1%,吸納城鄉新增就業佔全市新增就業的65.9%。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8.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到2020年達到65.7%,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壓艙石”。
2.內部結構優化,新動能不斷釋放。生產性 服務業年均增長9.3%,2020年佔服務業比重5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服務業比重由2015年的12.68%下降至2020年的10.48%;軟體資訊、科技服務等產業為主的營利性 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2%以上。出 臺“創投風投十條”,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元,光大理財公司、義大利意才基金等相繼落戶,法人金融機構數量達35家。東軟載波、軟控股份等5家企業入選中國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全市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1.1萬億元,網路零售額、企業數量均排名全省第一。成為省內唯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內唯一“三型”疊加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培育日日順物流、聚好看科技、偉東雲教育等獨角獸企業,新華錦、海麗雅、億聯科技等8家企業獲評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21名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領域人才獲評“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
3.差異發展明晰,產業空間逐步集聚。實施“雙百千”行動和“一業一策”計劃,聚焦服務業45個細分行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叢集。印發《青島市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指導性檔案,引導區(市)服務業差異化發展,膠州灣國際物流園入選國家級物流示範園區,日日順物流青島倉獲批國家智慧化倉儲物流示範基地,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叢集、青島金家嶺金融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天安數碼城獲評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即墨服裝小鎮等9個單位獲評省服務業特色小鎮,青島橡膠谷等9個園區入選省重點服務業園區,初步構建起國家級、省級、市級服務業集聚區梯次發展格局。建立“畝均效益”激勵機制,通過產出效益、投資強度、產業集聚度等指標考核園區產業發展水平。
4.平臺功能提升,高階要素耦合彙集。成功舉辦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亞歐創新發展論壇、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世界韓商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會展活動,搭建起服務業融合發展新平臺。獲批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以下簡稱“青島自貿片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和膠東臨空經濟示範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等開放載體。91家服務業商協會納入全市行業協會商會聯盟。連續五年成功舉辦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卡奧斯成為首個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示範平臺,海信智慧家居場景執行示範平臺成為首個國家級智慧家居示範平臺。城陽區獲評全國首批“兩業融合”試點區域,海爾集團等3家企業獲評試點企業,數量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5.綜合改革推進,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印發《青島市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財富金融管理、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陸海多式聯運、郵輪經濟、影視產業集聚創新發展等領域取得較大突破,先後獲評全國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全國首批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等國家級試點。青島自貿片區13項制度創新成果入選山東省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實施海關、外匯等支援上合示範區建設系列政策,創新完善重要制度15項。成功獲批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2020年,我市服務進出口848.9億元,佔全省36.3%,穩居首位。
6.政策體系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強化制度精準供給,實施促進生產性 服務業、生活性 服務業、服務業創新發展等政策,構建支援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商務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精品旅遊、醫養健康、商貿服務、文化創意等七大產業推進專班,形成“一個產業、一個行動計劃、一支招商團隊、一批重點企業、一個承載園區”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創新推行“一事全辦”“一業一證”改革,優化升級“一窗式”改革,開展“自助辦”“全市通辦”“幫辦代 辦”“延時辦”,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新形勢。
從國際看,新一代資訊科技推動服務網路化、智慧化、平臺化,跨境電商、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雲上展會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全球服務數字化時代來臨。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服務貿易和跨境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面臨多方面衝擊,對全球服務業發展和國際分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著力推動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即將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充分激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現代服務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機遇期。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服務業領域改革任務仍然艱鉅,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現代服務業發展任重道遠。
從全市看,總書記要求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為我市率先實現服務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青島經略海洋、軍民融合、動能轉換等先行先試任務,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國家先後批覆建設上合示範區、青島自貿片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和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為青島服務業融入新發展格局帶來了歷史契機。國家戰略匯聚、開放功能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進一步升級,要求我市服務業發展緊抓機遇,提升服務能級,在更高水平開放和區域協同中體現青島擔當。
與此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市服務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是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強。生產性 服務業佔比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服務、資訊服務等行業規模較小,金融產品創新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創新發展活力不足。傳統的批零住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非營利性 服務業合計佔GDP比重高達30%以上,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佔比不足3%;服務業市場主體數量僅為深圳的50%。三是對外開放程度不高。金融、科技、文化、旅遊、醫療衛生、商貿等領域開放力度不足,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有待提升。四是輻射帶動作用不強。金融、商業、產業等綜合服務功能遠未充分發揮,領軍企業、頭部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不強,輻射範圍和服務半徑有待進一步擴大。五是發展機制不活。“放管服”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放權不到位、監管缺失等問題仍一定程度存在,市場化水平不高。
二、聚焦高質量發展,開啟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新徵程
(一)指導思想。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總書記對山東、青島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開放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著力推動生產性 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著力推動生活性 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聚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叫響“青島服務”品牌,全面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初步實現服務業現代化,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跨界融合。堅持數字賦能,激發現代服務業主體創新活力,推動服務技術、理念、業態和模式創新,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服務業與農業、製造業及服務業不同領域間的融合發展,形成有利於提升智慧製造核心競爭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
以人為本,豐富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更多更好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導向,著力增強公共服務市場化供給能力,積極推進消費擴容升級,全面增強城鄉人文品質、公共服務品質。
市場導向,品牌引領。順應產業轉型升級新趨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主體、產業園區、社會組織等多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公平競爭中提升現代服務業競爭力。堅持質量至上、標準規範,樹立服務品牌意識,發揮品牌引領帶動作用,著力塑造“青島服務”品牌新形象。
提升能級,強化協同。著力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在服務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增強服務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服務業差異化、集聚化發展,逐步提升服務區域協同能力。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破除制約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政策體系和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和潛力。做實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服務業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
(三)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大,服務人民品質生活和產業轉型升級能力進一步增強,數字賦能、業態高階、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新時代現代服務業體系基本構建,初步建成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
質量效益邁向新臺階。現代服務業對穩增長、促消費的基礎作用進一步提升,經濟貢獻地位更加突出。到2025年,生產性 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左右。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0%左右。
創新融合躍上新水平。現代物流、現代金融、資訊服務、科技服務等重點行業能級得到提升,服務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進一步強化。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5%左右,新培育省級以上服務業創新中心10個以上。
品質服務實現新提升。消費擴容提質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高品質生活性 服務業供給水平進一步提高,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全面推廣,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到2025年,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達到650億元左右。
集聚發展呈現新格局。“一核引領、三區擴充、兩點協同、多點支撐”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服務業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到2025年,市級及以上服務業集聚區數量達到50家以上,產業集聚度達到70%。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推進,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1100億元。
三、增強中心功能,提升服務新發展格局的水平
充分發揮航運、貿易、金融、科技等產業基礎優勢,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逐步加強與沿黃流域經濟腹地、半島城市群等交流合作,不斷擴大連結全球、區域要素資源能力。
(一)提升核心服務功能,增強連結全球要素能力。
1.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統籌推動航運、金融、商貿、文旅等產業融合,積極探索“港產城”融合發展模式。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爭取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海事仲裁製度,集聚國際知名航運組織和功能型機構,發展國際船舶代理、外輪理貨等業務,培育青島航運指數。建設以船舶交易為主的海洋產權交易市場和引領時尚的國際消費品貿易市場,提升交易、物流、金融、資料等綜合服務整合功能。擴充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保稅展示銷售、進口商品直銷、離岸貿易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培育數字貿易、金融保險等潛力型服務產業,發展服務航運貿易的專業化融資、保險、結算業務。
2.建設國際海洋科技服務中心。支援極地科考、深遠海探測、載人潛器、深海空間站、海洋觀測等海洋基礎研究,建設海上綜合試驗場,為國家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提供支撐。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轉化、海洋高技術產業示範等機制,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構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鼓勵龍頭企業收購境外科技企業、設立境外研發平臺,引進頂級科技組織、科研機構和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強化與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等重點國家科技合作,建立國際燈塔式開放創新平臺。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建好國際院士港、院士智谷、國際海洋人才港、青島 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等人才集聚交流平臺。
3.建立面向日韓的服務貿易國際合作示範區。推進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等平臺建設,推動與日韓在金融、技術轉移轉化、文化貿易、電信計算機和資訊、醫養健康等領域服務貿易發展。依託青島自貿片區建立“中日韓消費專區”。開展中日韓地方金融合作,依規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推動日韓交易所在青設立辦事機構;爭取中日韓共同投資基金落戶。搭建中日韓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立國際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加強中日、中韓海關間“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構建通關、檢驗檢疫、標準計量等合作機制。
(二)提升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服務區域協同能力。
1.打造中國北方總部經濟高地。聚焦浮山灣、金家嶺、唐島灣三大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引領山東、輻射沿黃、服務全國的北方總部經濟高地。加快智慧樓宇、智慧城區建設,提升浮山灣總部片區,聚集現代金融、航運貿易、文化旅遊、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資源;聚焦創業城市、財富青島建設,擴充金家嶺總部片區,發展創投風投、財富管理、科技創新等總部;推動唐島灣總部片區與青島自貿片區協調聯動,集聚國際貿易、現代物流、海洋經濟、先進製造、影視文化等總部機構。利用上合示範區和青島自貿片區等國家戰略部署,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央企、民營500強企業在青設立地區總部或功能性總部,鼓勵大、中成長型總部企業發展。大力招引高成長型科技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新經濟企業總部,支援企業“分改子”“子升總”“總升級”。鼓勵龍頭企業開展兼併重組、資源整合,鼓勵本土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有序推進商務樓宇升級改造和管理服務提升工程,構建最具競爭力的總部經濟政策體系。
2.建設多式聯運組織中心。落實黃河流域省會(首府)和膠東經濟圈“9+5”城市陸海聯動合作倡議,以暢通沿黃流域迴圈為切入點,協同打造多式聯運組織中心,強化外聯內通的連結作用,推動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發揮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及上合組織國家等國際客廳平臺作用,整合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資源,推動建設青島版國際化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加強與鄭州、西安等自貿試驗區城市互動發展,打造聯動黃河流域、服務北方、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資源。依託山東港口群延伸港口服務功能,建設洛陽、銀川、蘭州、西寧等“內陸港”,構建黃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健全黃河流域海關協作機制。加強與太原、西安、蘭州等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合作,共建沿黃物流大通道和一體化市場體系,推動各類要素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3.建設膠東經濟圈時尚消費中心。以建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引領,集聚海外優質消費資源,支援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設立首店、旗艦店。以功能升級、業態創新、品牌集聚、時尚引領為方向,全面升級浮山灣、中山路、唐島灣、金家嶺、臺東等重點商圈,打造大學路、山東路、閩江路、臺柳路等一批國際時尚消費街區,建設“買全球賣全球”國際消費平臺,增強服務山東半島消費群體、引領消費時尚的能力。以發展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為重點,構建山海旅遊、休閒民宿、商圈潮購、健康養生、教育培訓、戶外體驗、數字娛樂等消費場景,發展品牌消費、情感消費、藝術消費、沉浸消費、顏值消費、資料消費等新業態,培育時尚經濟、IP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綠道經濟、地鐵經濟、免稅經濟等新模式。鼓勵市場化方式舉辦新品集中釋出的時尚走秀、國際展會、商業節慶等活動。擴充套件城鄉消費市場,佈局城鄉融合新型消費網路節點,打通綠色農產品入超、優質工業品下鄉最先和最後“一公里”。完善鼓勵消費政策體系,塑造消費生態,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消費金融創新。
四、發展九大產業,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目的地經濟、流量型經濟,推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資訊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5大生產性 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推動精品旅遊、現代商貿、文化創意、醫養健康4大生活性 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培育形成具有輻射帶動競爭優勢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一)建設功能強大的生產性 服務業中心。
1.現代物流。以打造全國主要的國際物流中心為目標,依託東西互濟陸海大通道,強化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綜合功能,建設生產服務型、港口型、空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以海運航線為發展基礎、陸路通道為突破方向、空中走廊為重要補充,擴充覆蓋廣泛、連結緊密的多式聯運服務網路。以強化干支運輸與末端配送銜接為核心,構建雙向流通的城鄉配送網路。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化、單元化物流,提升物流資訊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加快推動物流與製造、商貿等聯動融合發展,提高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鼓勵發展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物流、保稅物流、網路貨運、即時物流等高階和新興業態,擴充物流衍生服務。爭取到2025年,物流業增加值超過1600億元,5A級物流企業數量超過15家,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80萬TEU,基本構建起高效便捷、通達順暢、綠色安全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2.現代金融。以打造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中心為目標,積極設立法人保險、證券、期貨、公募基金公司,培育引進財富管理機構,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有序擴大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本土企業跨境融資、跨國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等試點業務規模。積極引進外資銀行,開展跨境融資、資金清算、本幣結算、外匯交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鼓勵本地企業申領證券、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牌照。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發展新型抵質押貸款,擴充智慧財產權、股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供應鏈金融等業務。鼓勵投資基金以股權、債券、夾層投資等方式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鼓勵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發展金融科技;發展產業數字金融,開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先行先試。扶持資本服務市場做大做強,加強與港交所、新交所等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扶持本土企業境內外上市。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
3.商務服務。以打造國際高階商務會展平臺為目標,大力發展會計審計、法律、諮詢評估、總部管理、人力資源、會展廣告、營銷策劃、信用評級等行業,培育引進一批專業服務業法人機構。提升本土企業商務服務專業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水平,加快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擴大內地與港澳合夥型聯營律師事務所設立範圍,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商務服務體系。圍繞海洋經濟、數字經濟、文創影視等特色領域,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探索建立國際會議引進申辦聯動機制、國際會議舉辦競標機制。加大高階會展招商,積極引進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專業化水平的品牌會展,申辦重大節事活動,高水平打造一批國際知名會展活動,推進膠東半島會展業一體化發展;重視後會展經濟,延伸會展效益。到2025年,規上商務服務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每年舉辦會展活動超過400場次。
4.資訊服務。加快發展新型工業APP、工業作業系統、工業防火牆、新型資料庫等高階工業軟體與資訊科技服務,做好網際網路接入相關服務,支援軟體與硬體、內容與終端、服務與應用一體化整合,打造“軟體+硬體+應用+服務”垂直一體化生態體系,加強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虛擬現實等資訊科技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依託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建設積體電路、超級計算、虛擬現實等數字經濟集聚區,持續擴充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在動態模擬、智慧裝配、資料採集、過程監控、質量檢測、產品追溯等領域應用。到2025年,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
5.科技服務。圍繞建設國際海洋科技服務中心,以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和技術孵化器、技術交易市場和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為載體,以科技創業和研發創新為重點,發展研究開發、工業設計、創業孵化、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等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的應用,強化發展產品規劃、設計管理諮詢等高附加值工業設計服務,培育一批工業設計中心和品牌設計企業。支援開展各類眾創、眾智、眾包、眾設線上創作活動,鼓勵發展各種形態的開發者社群。推動線上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知識共享、成果轉化、技術和智慧財產權交易。到202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
(二)打造品質卓越的生活性 服務業中心。
1.精品旅遊。以建設國際濱海旅遊目的地為目標,著眼膠東旅遊一體化,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度假旅遊轉型。發展郵輪遊艇旅遊,探索遊艇入境備案制,爭取外國人郵輪入境15天免籤政策。破題海上旅遊、海島旅遊,統籌串聯海上旅遊資源,開發海上旅遊航線,豐富海洋休閒活動業態。推動旅遊與健康服務、療養康復、養生度假等融合發展。深度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引進國際頂級IP,講好青島故事,推出城市旅遊主題形象,創造“網紅打卡地”。支援資源稟賦較好的地區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一批景區化村莊。建設智慧旅遊系統,打造智慧化旅遊公共服務平臺,推出一系列“雲旅遊”“雲景區”“雲展館”“雲娛樂”數字化產品。爭取“十四五”期間,全市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2.現代商貿。以建設國際時尚購物之都為目標,促進商業零售業創新發展,推動傳統商業向全渠道平臺商、整合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製化服務商轉型。探索利用大資料技術推動傳統商圈轉型升級,建設一批“智慧商圈”。大力發展新一代便利店、無人超市等新興業態,增強體驗式服務能力。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特色市集等營銷模式。發展免稅經濟、特色夜經濟,支援高階品牌、原創品牌開設旗艦店、體驗店、授權店和首發新品,塑造面向全球的消費地標,打造一批休閒度假主題酒店。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推動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推動餐飲企業向集約化、特色化、標準化、資訊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為居民提供高品質健康飲食及餐飲服務。支援專業批發市場、傳統批發商轉型升級,鼓勵流通企業加強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支援連鎖經營向多行業、多業態和農村延伸。
3.文化創意。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影視文化名城為目標,發展集內容創作、創意編劇、影視拍攝、製作發行、影視裝備、影視衍生品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引進一批大型影視企業,設立青島(國家)影視交易中心和國際電影藝術技術創新平臺,辦好影博會、版權交易會等活動。加快推動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充分利用青島自貿片區內綜合保稅區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儲存、展示功能,建設文化要素交易市場,做大高階影視、創意設計、數字傳媒、動漫遊戲、網路遊戲等產業。開發系列文化周邊產品,打造一批城市級文化IP。開展國家文化消費試點,提升消費品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引導文化消費升級。挖掘體育明星市場價值,大力發展體育競技表演業。鼓勵開發海洋、山地戶外、冰雪、湖泊河流和汽車摩托車等戶外休閒運動消費潛在市場。建設電子競技產業園,舉辦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到2025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超過6%。
4.醫養健康。以建設醫養健康產業新高地為目標,重點發展智慧醫療服務、個性化醫療服務、醫學檢驗檢查服務、醫學影像服務、第三方體檢服務等領域。支援外商投資醫療機構,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高階醫療領域。發展精準醫療、疾病篩查、保健指導、健康干預、心理健康諮詢等新業態。鼓勵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線上開展就醫複診、健康諮詢、家庭醫生等服務,推廣遠端會診、手術、監護等遠端醫療應用。深化國家醫養結合試點,促進養老機構和為老服務機構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推廣智慧養老,加大對老年智慧終端、裝置的支援力度。發展銀髮經濟,支援企業開發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養老照護產品、日用輔助產品等老年用品,推出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等金融產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五、統籌服務業佈局,提升現代服務業核心承載能力
加快服務業集聚區等載體培育,推進服務業重點專案建設,集聚資源要素、強化組合優勢、深化分工合作,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效載體支撐。
(一)優化服務業空間佈局。圍繞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優勢,構建區域協同、突出特色、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一核引領、三區擴充、兩點協同、多點支撐”服務業空間格局,按照差異化發展策略,對各區域主導產業進行引導。
1.一核引領。統籌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現代化主城區發展,強化現代金融、現代商貿、商務會展、資訊服務、精品旅遊等服務核心功能,提升綜合服務能級,打造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領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區。
2.三區擴充。青島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作為與主城區協同發展的三大城市組團,以服務青島自貿片區、上合示範區、臨空經濟示範區、即墨國際陸港等建設發展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等業態,打造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擴充區。
3.兩點協同。深入推進平度萊西攻勢,根據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新要求,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產業發展為重點,培育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等生產性 服務業;利用豐富的生態稟賦和休閒農業資源,促進精品旅遊等生活性 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將平度、萊西打造成為區域性綜合服務節點,實現與其他區域協同發展。
4.多點支撐。依託藍谷、董家口、姜山、南村等功能性戰略支點,重點發展生產性 服務業;市南西部片區、市北郵輪母港區、李滄樓山後片區、城陽流亭機場片區等城市有機更新區域,圍繞增功能、增活力及創造高品質城市新空間,積極發展商務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等業態。
(二)重點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質升級。立足產業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力,堅持因地制宜、分類發展,重點做強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創意、數字資訊四大優勢引領型集聚區,做大醫養健康、科技服務、電子商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五大新興成長型集聚區,做優精品旅遊、時尚消費、新型專業市場三大傳統提升型集聚區。按照“完善提升一批、培育認定一批、規劃儲備一批”的原則,打造層次清晰、有序銜接的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梯隊。重點提升膠州灣國際物流園、金家嶺金融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叢集等已獲批國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能級,力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全省前列,打造服務經濟集聚發展的“排頭兵”。培育認定一批現代金融、數字資訊、科技服務、時尚消費等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揮特色優勢,推動加速成長,打造服務經濟集聚發展的“主力軍”。引導各區(市)規劃儲備北服時尚產業園、八大關高階文化集聚區等一批服務業集聚區,規範發展模式,挖掘發展潛力,補齊發展短板,打造服務業集聚發展的“預備隊”。爭取新認定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30家左右。
(三)加快推進服務業重點專案建設。
以省級、市級服務業重點專案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投向、加快投速、提高投效,充分發揮支撐、帶動、示範作用,促進生產性 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生活性 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培育科技研發、“網際網路+”,資訊科技服務及公共服務平臺等專案,強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5G及大資料等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形成“前期儲備一批、簽約落戶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運營一批”的服務業專案建設良性格局。
六、強化創新引領,激發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動能
(一)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技術為服務業各行業賦能,培育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智慧物流,推進前灣港南港區、董家口港區等重點物流園區數字化升級改造,建設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網路貨運,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範應用。圍繞生鮮、餐飲、日用品等領域推進商業實體向線上銷售轉型,建設網上超市、菜場,發展無人超市、智慧售貨機等零售終端;發展無人配送業務,創新冷鏈物流、限時速送、夜間配送等模式;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建立新零售供應鏈體系,培育新零售供應鏈平臺企業,培育發展平臺經濟。發展金融科技,推動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創新應用;深入推廣數字人民幣在零售服務、醫療衛生、交通文旅、政務服務等各類場景的應用。發展智慧文旅服務,開展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建設,推動景區智慧化轉型;引導大型展示展覽企業和知名雲服務企業共建雲展服務實體,舉辦雲會議、雲展覽、雲走秀、雲體驗等活動,培育線上會議和展覽平臺。
(二)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1.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建設。落實質量強國戰略,以服務標準化助力服務品牌化,支援服務業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等標準化活動,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通過制定實施團體標準加強行業自律、監督和管理,引導企業實行服務標準自我宣告公開制度和參與服務標準化試點示範建設。強化服務業質量標準實施,在重點服務領域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修訂完善現有地方服務業標準規範,順應跨界融合和消費升級趨勢,研究制定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促進消費產業升級的標準,提高流通消費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
2.著力培育打造有競爭力的服務品牌。支援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機構開展服務品牌培育工作,樹立行業標杆和服務典範。持續提升現有服務品牌的影響力,依託各區(市)優勢產業資源,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區域服務品牌,爭取成為全國知名服務品牌。研究建立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標準體系,引導服務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健全品牌營運管理體系,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品牌。加強服務品牌保護力度,依法依規查處侵權假冒服務品牌行為。加強“青島服務”品牌宣傳推廣,立足國內、面向全球,推動“青島服務”品牌走出去。
(三)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1.培育壯大企業隊伍。持續推進現代服務業精準招商,重點引進中國服務業500強、行業領軍和“獨角獸”等頭部企業,形成一批知曉度廣、信譽度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服務品牌,集聚產業鏈優質企業,打造一流產業生態。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行動,梯次培育更多行業領軍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遴選高成長性 服務業企業,建立上市培育庫,開展掛牌上市行動,積極幫助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強化科技金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利運營等精準服務,推動“小升規”“企成高”。鼓勵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開展兼併重組和跨區域經營,創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為過百億企業。
2.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導支援企業建立服務業創新中心、創新應用實驗室、場景應用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結合新機制,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開發和推廣應用。支援建立多層次、開放型技術交易市場和轉化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支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場提高研發服務能力,建立專業特色服務平臺。
3.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專案支援、研發後補助、風險補償等政策措施,落實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政策。落實政府採購支援創新產品和服務有關措施,通過完善質量標準和競爭規則等,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深化科技創新券制度,落實激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1.強化人才引進培養。實施“青島菁英工程”,做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培育工作,選拔培養一批服務業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開展服務業人才技能提升計劃,推動駐青高校院所結合青島市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優化學科設定,加大服務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鼓勵職業院校開設服務業領域相關專業,繼續推進校企共建服務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採用“訂單式”教育、“定製式”培養等方式,為服務業發展輸送更多實用型、高技能人才。
2.激發人才活力潛能。允許高校院所科研人員通過兼職兼薪、在崗或離崗創業、成果轉讓或入股等形式取得合法報酬。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兩業”融合人才的柔性流動制度,做好服務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支援服務業協會商會、諮詢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成立現代服務業智庫聯盟。開展外籍人才薪酬匯兌便利化試點。
七、推動融合發展,構建現代服務業協同模式
打造一批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一二三產融合型龍頭企業,強化服務業對現代農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形成交叉滲透、互動作用、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系統。
(一)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入融合。
1.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推進建設智慧工廠、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推廣柔性化定製、發展共享生產平臺、提升總整合總承包水平、加強全生命週期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擴充服務衍生製造、發展工業文化旅遊等,推動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標準化服務等做大做強,加快業態模式創新,釋放融合發展潛力,實現製造業、服務業轉型升級。
2.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鼓勵兩業雙向深度融合,推動形成重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根據原材料、消費品、裝備、汽車等製造行業的特點和發展需求,推進服務環節補短板、拓空間、提品質、增效益。依託網際網路、物流、研發設計、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技術和專業化優勢,衍生和服務製造業,發展服務型製造。
3.發揮多元化融合主體作用。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平臺型企業等主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創新,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資源要素、技術和市場的有效整合,帶動產業鏈上企業、行業內企業、平臺參與企業共同提升,形成融合發展生態圈。
(二)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1.發揮創新服務平臺支撐作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鼓勵涉農機構以現代種業為突破點,整合資源要素,構建以大資料、物聯網為支撐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種業研發、動植物疫情防控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撐。引進培育農村電商服務企業和平臺,支援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開拓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雙渠道。完善農村地區物流體系建設,鼓勵農業企業、物流企業加強合作,推廣集約配送、共用網點等模式,健全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2.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增強金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的能力,完善抵押物交易處置平臺等配套政策,持續推動“兩權”抵押貸款增量擴面。開展農業設施、裝置抵押貸款和生產訂單融資,推出家庭農場及專業大戶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農業產業鏈貸款、農村電商資料貸款等新型融資模式。推廣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完善涉農融資擔保體系。
3.推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發展。發展壯大多元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支援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服務公司開展農業生產性經營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匯入小農戶。規範提升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探索建立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中心,提供“耕、種、管、收、加、儲、運、銷”等生產性 服務、農村產權資訊釋出和交易、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業大資料應用、農村金融保險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
(三)推動服務業內部相互融合。
1.支援多業態融合發展。強化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相互融合滲透,整合核心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服務系統整合,充分發揮疊加放大效應,擴充增值空間。積極順應消費和產業發展新趨勢、新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科技+”“資訊+”“旅遊+”等融合型服務行業,實現業態創新和功能完善。
2.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發揮服務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共建“平臺+模組”產業叢集。培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推動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整合經營,發展一批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大型企業集團或產業聯盟。鼓勵服務業相關行業協會商會搭建產業對接交流平臺,針對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建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
八、深化改革開放,塑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力度,深度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爭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一)深化服務業綜合改革。
1.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全國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等任務建設,推動財富管理試驗區創新試點政策落地實施,加快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創新。發揮青島市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優化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青島模式”。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開展企業化改制或公建民營,制定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管理辦法;推廣“養老保障貸”。全面落實醫師區域註冊,實現醫師多機構執業。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對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試錯成本較低的新興服務業態,有限採用包容審慎監管方式。積極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推進城市汙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和建築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
2.推動放管服改革。推行極簡政府理念,全面落實權責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大幅壓減行政權力事項。深化擴權強區(市)改革,探索向功能區下放更多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深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加快推進“一網通辦”,全面推廣應用電子營業執照。開展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在生產許可、專案投資審批、證明事項等領域廣泛推行承諾制。推動政務服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深化政務公開,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健全激勵導向的績效評價考核、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
3.促進服務業領域要素市場化配置。各區(市)要預留預控省級、市級重點服務業專案戰略儲備空間,積極研究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市、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閒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等新路徑。加快建立產權明晰、市場定價、資訊集聚、交易安全、監管有效的土地二級市場,健全服務和監管體系。在單一生產功能的開發區、產業集聚區適當安排建設用地用於零售商業、住宿餐飲、商務金融、城鎮住宅等建設。深化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運作,推動股票、債券等基礎性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加快發展。支援社會主體搭建資料交易平臺,創新交易方式,延長資料交易鏈,探索資料買賣、資料服務、以數易數、資料捐贈、資料代理等多種資料交易形式。
(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1.支援重點區域突破發展。推動青島自貿片區服務業擴容,做大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供應等新業態,探索開展保稅鐵礦混礦“隨卸隨混”監管和進口棉花“整合查檢、分次出區”等新模式。創新“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實現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全覆蓋,構建適應跨境電商貿易特點的海關、退稅、物流等監管和跨境支付等支撐體系。落實資訊通訊、科技服務、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投資自由便利化措施,試行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實現上合示範區服務業提質,依託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連結上合組織國家與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商貿物流運轉基地,開放發展油氣全產業鏈,依法探索開展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特色農產品和食品准入等,發展進口和麵向日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轉口貿易。發展跨境電商,建設貨物集散基地和站外倉。辦好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
2.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維修維護、影視製作、智慧財產權、文化娛樂等新興服務貿易,提升運輸、旅遊、醫療、教育、文化等服務領域可貿易性,完善數字貿易政策。充分利用中國(青島)財富論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等平臺,推動行業組織和企業間務實合作。支援企業運用資訊科技發展線上研發、眾包設計、柔性製造、個性定製等新業態。加快發展軟體研發設計、物流運輸、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服務外包,推動生產性 服務業通過外包融入全球價值鏈。支援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功能,以產教融合推動業態集聚,打造資訊科技服務人才鏈、產業鏈、技術鏈國際合作節點。
3.先行先試服務業制度型開放。借鑑北京、上海、海南、天津、重慶等地區服務業開放政策及自貿區建設經驗,複製推廣更高水平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標準、技術、檢驗檢疫資訊、物流服務與國際接軌,推進商務、金融、貿易、航運、消費、會展等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發展。爭取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建立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區,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探索實施部分自由貿易港製度和政策。在青島自貿片區推動開展資本專案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和金融機構綜合經營試點,支援金融機構跨境發債、投資併購、資金集中運營。在上合示範區探索建立本外幣合一的銀行賬戶體系,穩步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和覆蓋面;推動境內外經貿園區產業、資訊、人員、管理等互動合作,搭建國際商事服務平臺,建立國家檢驗檢測認證聯盟、旅遊城市聯盟、海洋科技交流機制。
九、加強組織領導,高質量保障規劃實施
健全組織領導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效果評估和監測機制、跟蹤考核機制、督查檢查機制,確保“十四五”發展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完善工作例會等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及時協調推進落實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項、溝通重要資訊等,構建暢通高效的工作機制,切實形成合力。做好與國家、省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各區(市)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做好本區域、本部門相關工作的落實。
(二)落實監督機制。加強規劃的戰略指導作用,各服務業有關行業部門或區(市)編制的各類與服務業有關的規劃要主動與本規劃銜接,確保各級各類規劃目標任務協調一致。強化規劃指導性和約束性,對確定的重大任務,逐項分解落實,明確責任主體。科學開展規劃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合理調整目標任務、重大政策、重點工程。
(三)完善統計監測。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為基礎,優化完善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指標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健全新經濟指標統計的分類標準等,提高統計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及時性。建立資訊共享機制,完善統計資訊釋出制度,加強對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態勢的監測、預測和分析。
(四)健全信用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現信用監管資料可比對、過程可追溯、問題可監測。發揮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在服務業發展中的專業作用,推動徵信、信用評級、履約擔保等信用服務發展,開展誠信記錄查詢和信用服務應用,對市場主體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文章來源:青島政務網
文章原標題:《關於印發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青島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7951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BSN賦能《重慶市渝中區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
- BSN賦能《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 BSN賦能《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產業
- BSN賦能《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建設專項規劃》
- BSN賦能《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BSN賦能《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BSN賦能《湖北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
- 虛擬化運維:規劃和發展戰略性 IT 計劃運維
- 2019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產業
- 科技賦能鄉村發展2022:數字科技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產業
- 艾瑞諮詢:2019年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園區發展分析與掃描產業
- 人工智慧抗擊疫情,賦能產業新發展——智慧戰疫聯合行動人工智慧產業
- SHAREit Group,賦能出海企業有效擴充海外新興市場
- 商務部:“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
- 茄子科技(海外SHAREit Group),賦能出海企業深挖海外新興市場
- 雲端計算產業發展規劃產業
- 科技創新大潮澎湃,AI決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AI產業
- SHAREit Group賦能出海合作伙伴探索海外新興市場
- BSN賦能《南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 茄子科技賦能企業把握出海機遇,助力擴充海外新興市場
- 什麼是“大安全”產業?數字化賦能大安全產業發展產業
- 太極股份與綠盟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雙向賦能融合發展
- GSMA釋出《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BSN賦能NFT行業行業
- 雲服務市場進入新階段,百度智慧雲如何運用「雲+AI」賦能產業發展?AI產業
- 茄子科技(海外SHAREit Group)持續深耕海外新興市場,賦能出海遊戲企業遊戲
- 佳密藝數基於BSN-DDC賦能數字文創產業,引領新風向產業
- 人工智慧賦能數字經濟,順豐科技智慧物流系統透過新興產業扶持計劃驗收人工智慧產業
- 擴充海外新藍海,茄子科技賦能遊戲出海企業有效佈局海外新興市場遊戲
- “新基建”方興未艾,資料探勘如何為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
- 十四五”特輯:羅蘭貝格對國企“十四五”的戰略發展思考(附下載)
- 海外新興市場仍具潛力,茄子科技三大賦能模式助力企業成功出海模式
- BSN賦能《信陽市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商務部:“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附下載)
- 十四五規劃:構建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附下載)
- 中科院重點部署專案“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材料研究”通過專家驗收產業
- 智慧財產權賦能高質量發展IUS
- 城市規劃展廳能為城市發展帶來什麼?
- 亞馬遜雲科技與深圳天使母基金達成戰略合作 賦能初創加速創新和業務發展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