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N賦能《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建設專項規劃》

紅棗科技發表於2023-01-05

2022年7月25日,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釋出了《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專項規劃》,《規劃》中指出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區塊鏈創新發展,探索區塊鏈技術創新。推動區塊鏈企業落地和技術在各領域應用,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開展區塊鏈城市節點建設並加入區塊鏈服務網路(BSN)主幹節點。開展區塊鏈服務(BaaS)平臺研究,加快與省區塊鏈底層對接及政務應用上鍊。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建設專項規劃》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7月25日

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建設專項規劃

(2021—2025年)

二〇二二年八月

前 言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緊跟資訊時代的潮流發展。“十四五”時期將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編制實施《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專項規劃》對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數字社會及擴充資料資源分析應用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有力助推三明市步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本規劃以《三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三明市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檔案為依據,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據三明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了數字三明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以期引導數字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再生,推動實現全市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規劃的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由市發改委(大資料管理局)牽頭組織編制。

目 錄

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第一節 發展現狀

第二節 發展形勢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10

第三節 發展目標 11

第三章 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實踐 12

第一節 升級政府數字基礎設施 12

第二節 推進政府數字平臺建設 13

第三節 最佳化政府數字服務體系 14

第四章 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16

第一節 創新農業數字化管理

第二節 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 18

第三節 引導服務業轉型升級

第四節 推進5G技術協同創新

第五節 佈局通導遙衛星產業鏈 23

第六節 促進區塊鏈創新發展 24

第七節 加快產業園區轉型建設

第五章 構建數字社會整體智治

第一節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第三節 提高數字治理水平 32

第四節 強化數字服務能力

第五節 完善應急服務體系 36

第六章 擴充資料資源匯聚應用 38

第一節 加強資料資源匯聚管理 38

第二節 推進資料資源共享應用

第三節 促進資料資源開放開發 40

第七章 強化網路安全能力保障 41

第一節 完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41

第二節 構建資料安全防護體系 42

第三節 提升網路安全服務水平 43

第八章 保障措施 43

第一節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44

第二節 強化財政與金融支援 45

第三節 推進政策與標準規範建設 45

第四節 構建數字經濟創新生態體系 46

第五節 壯大資訊科技人才隊伍 46

第一章 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第一節發展現狀

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自身優勢和結構轉型特點,積極探索可行可靠的數字三明建設方案。從突破核心技術、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建成引領示範高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著手推進,促進產業轉型與升級,培育數字三明新產業、新業態以及新模式。當前,數字三明建設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資訊平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實施了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重大專案為支撐,以產業基地為載體,以骨幹企業為依託,致力於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一批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推進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5G、千兆光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5G產業應用發展,旨在構建5G通訊網路環境,結合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技術的應用,為數字三明建設與發展賦能,促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在5G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強化規劃引導,完成全市所有縣(市、區)的5G專項規劃編制,截至2022年6月已建設5G基站3737個,10G-PON埠1.5萬個,實現鄉鎮以上區域及重要工業園區5G訊號及千兆光網路全覆蓋。在5G產業應用方面,大力開展“5G+”工業應用,致力打造一批“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重點建設專案,支援一批面向工業網際網路APP典型應用,滿足產業資訊化需求。

——完善了基礎資訊平臺。推動建設市級大資料中心,統籌協調和服務三明市的資訊化工作,在三明市市級電子政務雲端計算平臺資源(政務雲端計算平臺)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政務資料匯聚平臺”“e三明公共服務平臺”“信用三明網路平臺”等多個應用系統,打破了各單位政務系統之間的空間、物理層面的隔離,為政務資料的跨部門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援。

——匯聚了政務大資料資源。政務雲端計算平臺圍繞“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整合相關政務資料,將分散在各個業務單位的“小資料”匯聚起來,形成“大資料”綜合管理平臺,並對平臺內的政務資訊資源進行綜合管理和排程使用,從而最佳化了部門間業務流程。自建設開展以來,對接市縣70個單位,接入資訊系統97個,匯聚涵蓋公安、人社、醫保、住建、衛健、自然資源、民政、市場監管等重要資料,已編制資料目錄829個,匯聚資料總量超20億條。

——增強了產業升級動力。全市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逐漸流向數字經濟發展,穩步推進智改數轉,有效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開發了一批高階新產品、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促進了產業鏈延伸擴充。初步形成了機械總院海西分院、氟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六大創新平臺,產業資訊化的升級轉型過渡順利,為資訊化發展提供了資本、技術、人才和機遇。

第二節發展形勢

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不斷突破發展,與社會經濟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前進,對人類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加大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是世界各國謀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以習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明確提出“數字中國”戰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透過的《中 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並作出了系統部署。

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援下,福建省率先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2021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釋出《福建省“十四五”數字福建專項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實現數字政府智治化、數字經濟高階化、數字社會智慧化、資料要素價值化的目標,使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成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強大引擎,成為“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也為全省各市的數字化進一步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在數字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全市城市光網、無線城市、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路、感知網路等資訊化基礎設施得以持續完善,並在資源集約共享化、政府治理高效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民生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高階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隨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浪潮的不斷髮展,數字三明建設在數字政府建設實踐、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數字社會整體智治、資料資源匯聚應用等方面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 書記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落實執行福建省數字經濟工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合新發展格局,緊跟“數字中國”“數字福建”發展潮流,大力推進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技術創新應用。以提升政府資訊化水平為引領,以發展壯大數字產業和產業數字化為途徑,以提升社會治理和服務能力為根本,全面推進“數字三明”建設,為三明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數字三明建設,加強頂層設計,正確處理“數字三明”整體發展與區域性建設、當前任務與遠期目標、專項業務與整體佈局、統一發展與改革創新的關係,儘量少走彎路,避免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注重“數字三明”基礎環境、大資料和應用系統的資源整合,強化業務協同、互聯互通,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整體實效,避免自成體系、各自為戰。

——政府引領,共建共享。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數字三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有效提升社會產業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積極健康、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逐步統一行業、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標準,打破壁壘限制,建立開放機制,實現地域之間、部門之間、業務系統之間的資訊化共建與共享。

——發揮實效,提升服務。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進發展,具體分析“數字三明”應用行業領域的業務流程和實際需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動技術創新與發展,將有限的資源切實使用在關鍵環節和核心領域。在確保涉密資料資訊、工作秘密資訊保安,保證資源採集單位、技術創新單位智慧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解放思想、開拓思路,透過“數字三明”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社會生產效率。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新時代“數字三明”建設基本實現“數字政府現代化、數字經濟創新化、數字社會智慧化、資料應用高效化”,成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強大引擎。

全面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實踐,建成高效現代化的數字政府示範。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支撐數字政府執行的資訊化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資料匯聚平臺高度開放,政務資料可靠共享,政務服務高效有保障。

積極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形成高質量融合的數字經濟生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高質量融合,傳統工業、製造業和優勢農業、旅遊業的數字化水平全面提高,新興現代服務業、5G應用產業、衛星遙感和區塊鏈產業實現突破發展,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園區升級成效顯著。

初步構建數字社會整體智治體系,促成和諧美好的文明三明。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技術在社會治理與服務各領域的優勢得以充分挖掘和體現,公共安全、醫療、教育、養老、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深入基層,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安全體系基本完善。

擴充資料資源匯聚應用,構成高效共享的優質資源框架。5G基站、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千兆光網和5G網路全面覆蓋鄉鎮級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資料匯聚與共享機制基本形成,存量和增量資料資源得到有序管理,大資料探勘能力不斷提升,大資料應用和價值轉化逐步湧現。

第三章 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實踐

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揮政府資訊化建設的引領作用,強化數字賦能,打造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慧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高水平數字政府,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第一節 升級政府數字基礎設施

整合最佳化政務網路和增強政務服務能力。將現政務資訊網、政務外網整合成政務外網一張網(承載非密業務);實現政務內網縱向主幹頻寬擴容,擴大內網覆蓋範圍,深化內網業務應用(承載涉密業務)。根據福建省部署要求,實現統一運維管理。

加快政務應用系統遷移。引導市縣兩級政務部門及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所有非密應用系統逐步遷移到市級統一支撐的政務雲平臺。引導市直部門開展非密應用系統遷移對接工作,完善雲平臺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遷移實施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確保安全遷移、可靠執行。

專欄1 政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大資料中心:整合現有政務雲資源,按照B級機房標準建設,以先易後難、先小後大的原則,分類別、分階段推進,持續完善政務資料中心建設,確保不影響部門應用。建設內容包括地面樓板安全加固工程、機房裝修工程、機房電氣系統、精密空調及通風系統、綜合佈線系統等設施。完善政務雲、產業雲軟硬體裝置建設,滿足政務部門業務上雲和應用系統承載需求。

第二節 推進政府數字平臺建設

最佳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重點推進資料匯聚與平臺建設,透過匯聚、處理、分析、共享和應用各類資料資源,推動資訊化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資料流通共享,打通地區之間業務鏈條和資料共享堵點,實現“高頻剛需”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發揮資料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創造和分配的能力,加速流程再造、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培育資訊化網際網路產業新生態。

推進政務匯聚平臺建設。推動大資料中心建設,持續擴充匯聚平臺功能,圍繞政務資料匯聚、共享應用、開放開發、資料安全等工作,提升市政務資料匯聚平臺支撐能力。提升平臺大資料分析支撐能力,提供資料建模、分析、挖掘等基礎服務和應用環境支撐。

專欄2 數字平臺建設工程

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任意時間、地點、終端的跨部門政務辦事服務、便民應用服務以及個性化定製服務,不斷滿足企業和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建設使用者資訊庫,形成網上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群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

e三明平臺:順應“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發展趨勢,梳理整合各部門(行業)行政權力、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構建“全方位、全天候、全參與”的網上公共服務e三明平臺,加快實現手機端全流程網辦,推動行政審批向手機端轉移,實現“一端全辦”。

第三節 最佳化政府數字服務體系

最佳化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推動社保、醫療、教育、養老、就業、家政、文化、體育、食品藥品安全、社群等社會服務領域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多元化、協同化發展,完善現有網上政務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利於民生的智慧建設專案。推行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化辦理,打造掌上辦事服務新模式,提高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協同服務、智慧服務能力。

推動政務雲、信創雲建設。落實“三同步一評估”密碼應用要求,推進大資料中心建設,做好政務資料和公用企業資料匯聚。推進市縣部門、公共企事業單位資訊系統與市級政務資料匯聚平臺的對接,實現公共資料匯聚,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審批、執法等應用提供資料共享和支撐服務。

加快政府執行“一網協同”。全面推進政府履職和政務執行數字化轉型,統籌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政務應用系統集約建設、互聯互通、協同聯動,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職效能。建設貫穿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互通、同步聯動的政府統一平臺,打破“業務孤島”,推動政府內部執行和管理數字化、移動化、整體化。

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完善“三公(工)一大”融合協同機制,強化疫情資訊釋出、流調溯源排查、人員核查管控等技術支撐;常態化推動“福建碼”賦碼轉碼處置專班工作,推動疫情防控資料共享。

專欄3 最佳化數字服務體系行動

完善“一人一檔、一企一檔”:依託省上“一人一檔、一企一檔”介面,結合三明市匯聚共享平臺資料,進一步收集部門自然人和法人資料,擴充套件“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的維度資訊和欄位,透過e三明向“實名+實人”認證的自然人和法人開放自有資料,推動問題資料糾錯治理,不斷提高物件檔案庫的資料質量。

推進“五朵雲”建設。建設統一的市級政務資料中心,完善橫向擴充套件、縱向聯通的資料資源共享機制,打造跨領域協同創新網路,提升雲平臺的泛在通用性、智慧協同性和開放共享性,重點推進政務雲、產業雲、信創雲、醫療雲、國資雲“五朵雲”建設。

建設全市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按照《福建省大資料發展條例》“推動一體化協同辦公”和省政府績效考核要求,加快一體化協同辦公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內部辦公、機關事務管理等方面共性辦公應用水平,推動機關內部服務事項線上整合化辦理,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公,不斷提高機關執行效能。

第四章 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論述,落實執行福建省數字經濟工作部署,著力提升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水平,全面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逐步提高數字經濟規模和數字治理效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第一節 創新農業數字化管理

發展現代智慧化農業。採用現代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各環節資料全貫通,實現科學精準種植、供需有效對接、數字化全程管理,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發展地方性特色數字農業。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促進“網際網路+”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融合發展,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的升級,推動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普及農業智慧化生產、網路化運營模式,依託網際網路促進三明市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

建設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圍繞食用菌、茶葉、蔬果、畜禽等特色產業,遴選產業規模大、經營理念先進、資訊化應用基礎好、現代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開展現代農業智慧園建設。

加強數字林業改革。依託省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全力建好市、縣林長制排程指揮中心,加強部門間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加快“空天地”一體的森林火災預防體系構建,提升林業治理資訊化、智慧化水平。推動設立三明林業產權交易平臺,開發林權、大宗林產品等線上交易系統,擴充林產品展示、交易網路渠道。

專欄4 數字農業探索工程

建設強化現代農業智慧園:繼續支援福建托斯卡納莊園有限公司、福建大田大方廣茶業有限公司等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提升改造。力爭每年新建1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5個以上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提升農業生產、加工、倉儲等環節資訊化水平。

建立農業農村資訊化示範基地:開展“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做好推薦承擔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現代農業智慧園、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等工作。推進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專案,實現園區視覺化管理、農業物聯網系統、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監管、農業資訊公共服務、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等六個方面全覆蓋。

第二節 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

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平臺層面,依託機械科學總院海西分院、三明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三明市先進製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三明現有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立一系列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區域新一代資訊科技評測、診斷、輔導與諮詢服務工作機制;行業層面,支援鋼鐵、裝備製造、石墨和石墨烯、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生物醫藥、5G新基建、高階紡織、新型建材等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促進三明工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剛性製造向柔性製造轉變,低端製造向高階製造轉變;企業層面,支援三鋼集團、重汽集團福建海西汽車有限公司、機科院海西(福建)分院、永安軸承、順源紡織、奔鹿紡織等龍頭標杆企業,資訊科技在企業各業務流程最佳化再造能力顯著增強,企業研發設計創新能力、生產集約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裝備智慧、技術先進、生產集約、管理高效、資訊通暢、保障有力”的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構建三明市新型工業體系。

發展智慧製造工程。依託天華智慧、海西汽車、機科院海西分院、廈工三重、永安軸承、瑞奧麥特、智慧家電等骨幹企業龍頭,推廣嵌入式軟體、物聯網、3D列印、可程式設計控制器(PLC)、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工程(CAD/CAM/CAE)、製造執行系統(MES)和生產管理資訊化系統,實現對製造過程的實時跟蹤、自動檢測、精準管理、智慧控制。推動裝備產業向“綠色、高階、智慧”發展,構建“產品設計—零部件製造/採購—整車(機)—銷售和服務”產業鏈,打造海西重大成套和技術裝備重要製造產業基地。透過工業網際網路垂直行業領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支援壯大電子製造和軟體業。圍繞數字產業化配套要求,積極填補電子資訊製造業產業鏈條。圍繞柔性屏、宏基站、儲能電池配套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電子製造產業發展新路徑,面向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5G晶片、儲存晶片、新型感測器等,加快發展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生物特徵識別、人機互動等產品和服務,加快專業工業軟體、工業控制軟體、工業安全軟體、數字化設計與模擬分析、製造執行系統等應用發展,梳理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電子製造和軟體業專案,推動電子製造細分領域優勢發展。

專欄5 製造業創新發展工程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研究分院,圍繞裝備製造、高階紡織、新型建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開展智慧工業園區示範建設,建立平臺統一聯動、資料流動互通、業務多端協同的格局。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標杆企業:深化以下一代資訊網路產品、電子核心產品、新興軟體和新型資訊科技服務、網際網路與雲端計算、大資料服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主導的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實施“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

實施工業網際網路5G新基建:依託將樂金瑞高科、瑞奧麥特、半固態研究所、翔豐華、福建康碳等龍頭企業,運用“技術+應用”的5G生產模式,開發生產5G通訊基站散熱殼體、通訊基站濾波器元件等小型化、輕量化5G應用產品,提升壓鑄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技術水平。

第三節 引導服務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金融、物流、零售、旅遊等生產、生活領域服務業數字化程式。結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運用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動資訊、通訊和技術全產業鏈發展,推動通訊、交通、商業、教育、文化、醫療等行業朝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加速變革。

扶持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積極推進“網際網路+外貿”戰略發展,推動出口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技術、服務、品牌等核心競爭優勢轉化,引導我市傳統出口優勢行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傳統外貿轉型升級,吸引跨境電商上下游關聯產業投資發展,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產業鏈。深化農村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建立工作,推進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電商、農產品集配、商貿倉儲、快遞物流等專案建設。

培育電商新業態。規劃建設農產品展區、培訓孵化區、公共服務區、企業孵化區、倉儲物流區為一體的電商產業基地(園區)、電商主題樓宇。暢通物流雙向渠道,佈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和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快遞物流站點,將快遞物流有效延伸至農村末梢。鼓勵“縣長直播”等助農新模式,培育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加強對具備條件的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合作社社員的實操技能培訓,把電子商務培訓、創業、孵化等工作下沉到田間地頭。

推進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加強各區縣基層文化傳播設施的建設,推動紅色文化傳播與紅色基因的傳承,提供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服務,滿足民眾對文化服務的需求。實施紅色文化遺產數字化,建立文化資源資料庫,提高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管理水平與保護能力。鼓勵紅色文化產品創作,以影片等多媒體作為三明紅色故事的載體,提高紅色文化數字化水平,大力弘揚紅色精神。

專欄6 服務業數字化工程

沙縣小吃產業資訊平臺建設專案:建設業務服務系統、綜合軟體平臺,對小吃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建設沙縣小吃數字中心。擴充線上線下一體化(O2O)商城和外賣服務平臺,建設大資料中臺及中央資料機房、大資料展示中心等配套設施。

電商提升活動:依託我市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打造直播電商產業示範基地。開展“全閩樂購”、線上直播新業態系列活動,推動全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建設,抓好“培才育智”重點工程,助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引導各縣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和懂電商、開網店、能盈利的電商新軍。

文化數字化消費新場景工程:貫徹《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檔案精神,推動“網際網路”向傳統消費領域滲透,以蘇區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等區域特色文化專題、重點文化旅遊景區、主要文化場館為重點,整合運用新型數字科技體驗技術,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上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場景。

第四節 推進5G技術協同創新

加強5G規劃銜接。最佳化5G基站空間佈局,將5G基站規劃有關內容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相關詳細規劃。新建基站依法依規辦理用地手續或採用配建方式建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徵遷補償,並指導新站選址和建設。

加速5G產業鏈佈局。結合5G技術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的特點,加強補鏈、強鏈工作,認真謀劃三明市工業產業支撐5G產業發展的目標,力爭形成新的產業叢集,積極擴充市場,與國內5G通訊龍頭企業溝通對接,爭取合作。

加快5G應用創新。著眼於“5G+工業”體系的建設,儲備支援一批“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場景應用、電子元器件、新材料等重點專案,支援基礎電信企業、數字經濟企業、傳統企業等開展5G協同創新,形成一批面向行業的系統化、商業化運營解決方案。

第五節 佈局通導遙衛星產業鏈

建設遙感時空大資料服務體系。充分利用“海絲衛星”發射契機,瞄準海洋科學研究與遙感應用的產學研多種需求,積極探索商業航天合作新模式,積極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與遙感應用研究,探索建設三明市遙感時空資訊雲平臺,發展面向產業應用的遙感時空大資料服務體系。

支援“通導遙”北斗衛星整合應用示範專案建設。培育北斗系統的應用開發,打造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產業鏈,持續加強北斗產業保障,推進和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改善產業環境,擴大應用規模,實現融合發展,提升衛星遙感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專欄7 通導遙衛星應用產業建設

建設遙感時空資訊雲平臺:以“海絲衛星”為切入點,建設遙感時空大資料服務體系,建立基於微小遙感衛星的衛星時空資訊產業發展和服務新模式,透過構建多顆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和多光譜水色小衛星組成的海絲星座,積極開展遙感應用研究。

建立海絲遙感衛星資料中心:積極擴充衛星資料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自然資源、城市管理、防災救災、森林監測、氣象服務等領域的示範應用,形成標準規範完備的空天地海一體衛星資料服務能力。

培育衛星資料應用服務產業:依託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高校和專家團隊,組建碳監測評估中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建設低碳、零碳產業園區,為碳排放、碳儲存、碳交易等提供基礎資料支撐。

第六節 促進區塊鏈創新發展

探索區塊鏈技術創新。推動區塊鏈企業落地和技術在各領域應用,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開展區塊鏈城市節點建設並加入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主幹節點。開展區塊鏈服務(BaaS)平臺研究,加快與省區塊鏈底層對接及政務應用上鍊。

打造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圍繞三明市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建設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業升級平臺和“種業一張圖”,形成農產品產業數字生態。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及標識解析領域,佈局“區塊鏈+”紡織網際網路、生物醫藥區塊鏈平臺等應用建設落地。推進區塊鏈技術在紅色旅遊、金融監管領域的應用,建設三明人力資本產業服務鏈,提升三明人才競爭力。

專欄8 區塊鏈應用工程

“雙碳+”區塊鏈平臺:建設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協同搭建碳排放資料存證管理平臺,實現碳排放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形成碳排放資料資產包。建設基於衛星遙感資料的林業碳匯系統,實現碳儲存綜合管理。利用衛星遙感資料,融合高分資料和政務、企業和行業等大資料分析、核算,對碳排放與碳儲存、碳匯及雙碳時間、路徑等進行碳評估監測、探索建立碳評估核算體系,為減碳降碳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解決方案,打造城市雙碳綜合存證監管平臺。

三明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區塊鏈溯源平臺:圍繞三明國家地標產品(沙縣小吃、建蓮、永安萵苣、尤溪金柑、茶油等),基於國密演算法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底層,搭建統一標準和安全體系的溯源系統。以微服務架構搭建業務中臺、產業供銷B2B平臺,低成本定製多元化業務場景需求。基於產業區塊鏈資料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提供從生產後端、業務中臺、銷售前端、產業金融為一體的數字農業經營生態系統。

三明種業監管服務區塊鏈平臺:充分運用區塊鏈、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建設三明種業服務平臺、種業資訊檔案業務系統、區塊鏈底層監管系統和區塊鏈瀏覽器、平臺預留資料分享接入資料介面,全面提升監管部門治理水平,服務區域種業建設,促進種業監管資料的共建和管理,創新治理模式和監管體系,最佳化三明種業市場監管環境。

稻種育繁推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集育種、種子生產、加工、銷售、推廣於一體的區塊鏈平臺,加快推進企業種子從制種、育種、擴繁、流通、交易、售後等環節資訊上鍊,實現種子“育繁推”全過程資料資訊完整、公開、真實、可追溯。最佳化企業種子的自主創新和流通效率,從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保障供應和質量,保證種子品質安全和提升品牌價值,提高企業和種子市場競爭力。

第七節 加快產業園區轉型建設

加快特色支柱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前瞻佈局未來產業,讓數字化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圍繞“433”產業體系,鼓勵傳統產業應用前沿資訊科技,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後產能,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推動數字產業集聚發展。發揮中關村品牌優勢,自主研發或引進新一代數字技術,帶動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形成“頭部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叢集 發展”格局。支援引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進數字產業叢集化發展。

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支援革命老區縣城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環境衛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支援符合條件的縣城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增強內生髮展動力和服務農業農村能力。

專欄9 產業園區升級與建設工程

產業集聚區數字化轉型升級:引導三明經濟開發區、金沙園、尼葛園等產業集聚區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5G通訊網路、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開展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標杆建設,推進裝備製造、高階紡織等特色產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引導全市企業主動註冊使用。

推動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建設:依託中關村全國多個合作城市和地區,連結全國創新網路及國際創新樞紐資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階製造等產業。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科技金融、創新孵化、軟體設計等產業,構建具有中關村特色的生態系統。

第五章 構建數字社會整體智治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以利民、便民、惠民為原則,擴充服務層次與範圍,推動各領域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切實保障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滿意度。

第一節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雙千兆”網路建設。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加快推進5G網路建設,促進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發展模式。優先面向智慧工廠、智慧電網、車聯網等領域探索5G虛擬專網建設。深入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積極推進5G接入網共建共享和異網漫遊,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並存、偏遠地區一網託底的網路格局。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在城市及重點鄉鎮進行10G-PON及以上埠的規模部署,持續擴大千兆光纖覆蓋範圍。加強網路各環節協同建設,提升端到端業務體驗,積極引導寬頻使用者向千兆速率寬頻升級。

推進IPv6規模化改造部署。穩步推進IPv6規模部署,加快軟硬體基礎設施支援IPv6協議升級改造步伐。運維保障、網路安全工作與IPv6同步規劃、建設、執行,確保網路和系統安全穩定執行。

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加強交通執行資料的積累和挖掘,積極探索智慧交通等新技術應用,用新技術為傳統交通運輸賦能,推進科技治超系統建設,完善治超工作科技資訊網路體系,強化科技治超手段。

專欄10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雙千兆”網路部署工程: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優先實現城市人口密集區、生產聚集區、交通樞紐、大型體育場館、學校、醫院、熱點景區等應用場景的5G網路深度覆蓋,加快推動5G向有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延伸覆蓋;圍繞工業、能源、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垂直行業的應用需求,推動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落地;加快千兆光纖網路部署,推進10G-PON埠規模部署,並逐步向50G-PON及更高速接入技術演進;積極豐富千兆光纖應用場景,聚焦智慧家庭、工業(產業)園區、學校、醫院等場景加強千兆應用創新,促進千兆使用者家庭普及率提升。

智慧公交基礎設施建設:以建設三明市“公交智慧排程系統”為核心,搭建城市公交全面資訊化平臺,加快實現營運管理可控化、人車排程科學化、生產過程精細化。實現公交車輛實時監控、智慧化排程和安全監控指揮,保證車輛的安全、快捷、準點執行,促進更多出行者採用公交出行方式,實現“綠色交通、低碳公交”。

智慧停車基礎設施建設:自主研發集管理、分析、指揮為一體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平臺,搭建三維空間地圖作為平臺底圖,將泊位資源以及周邊生活服務資訊精準傳達使用者。採用“高位影片監控+低位智慧影片採集器”相結合的全方位電子化管理方案,建設視覺化指揮中心和大資料中心,實現與城管、交警指揮系統的資訊互聯和共享,為停車資料提供安全的儲存環境。

第二節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完善城市感知基礎設施。利用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完善城市感知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市政、智慧安防小區、智慧水利各類智慧城市專案實施,構建城市感知基礎網路,實時採集城市各類資料,監控城市狀態,提升智慧城市感知能力,為智慧城市的執行提供基本支撐。

創新智慧城市管理應用。綜合運用5G、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北斗導航和室內高精度定位等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支援運用新興軟體和新型資訊科技服務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執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加強政務服務、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資訊化平臺和智慧化解決方案研發應用。

打造“數字城市大腦”。整合5G、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匯聚自然資源、文化旅遊、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城市管理和基礎建設六大類專題資料資源,打造大資料、強算力、優演算法、高智慧的“城市數字中樞系統”,為市政府部門的行業應用、城市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保障。

推進智慧城市“一網統管”。深化城市管理尺度,系統建設城市網路節點。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網格,加強市政、城管、環保、綠化、交通、應急等領域各類城市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聯勤聯動,構建城市管理一體化結構,推動城市治理從“碎片化”向“一體化”的轉變,實現“一網統管”。

專欄11 智慧城市建設工程

智慧城市時空大資料雲平臺:建設動態資料融合系統,實現對物聯網裝置、應用系統、網際網路等來源資料的統一接入和融合處理。建設大資料管理平臺,構建融合時間、空間、人口等資料的時空大資料中心,打造唯一可數、社會要素全的虛擬現實地理空間底座,同時利用數字建模技術構建各行業知識圖譜,解決時空資料關聯融合、深度應用的問題,為行業應用、城市管理、決策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執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業務指導、指揮協調、行業應用、公眾服務、執行監測、綜合評價、決策建議、資料交換、資料匯聚和應用維護等系統。一方面縱向對接省級平臺和國家平臺,聯通縣(縣級市、區)平臺,橫向整合或共享市級相關部門資訊系統,實現三級聯網互通;另一方面匯聚全市城市執行管理服務資料資源,對全市城市執行管理服務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指揮排程、監督考核、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綜合評價。

打通平臺壁壘:依託時空大資料、政務資料匯聚、城市綜合管理等基礎平臺,結合資訊化建設單位需求與建設規劃,設計橫向擴充套件或縱向連結通道,連通全市政務、執法、城市管理、生態、水務、林業等領域智慧平臺,搭建城市資訊模型(CIM)基礎平臺。

第三節 提高數字治理水平

推進數字治理領域協調發展。發揮資料生產要素創新引擎作用,推進三明市數字政府治理、數字社會治理、數字經濟治理、數字文化治理與輿情治理等領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三明市數字化治理能力,力爭建立“專特新”數字治理三明模式。

打造數字化治理新模式。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全面整合各類政務服務資源,堅持“一網通辦、一端全辦”理念,以“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為目標,實現一站式業務受理、全流程網上辦事。打造線上線下同步發現、協同解決的治理新模式,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整合指揮和全流程事件處置的綜合監督,推進各類部門單位與社會治理相關的工作平臺和資源力量成建制入駐、整合化服務。

推動數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爭取政策先行先試,匯聚行業資料資源,深化資料資源和技術支撐融合,探索本地國有企業合作、資料要素市場培育、資料資產管理運營、數字貿易、數字技術創新等管理制度、模式創新,構建完善的治理服務產業化運營生態。

加快推進數字生態建設。構建現代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監管、服務再提升。用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武裝生態環境監測,助力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共進。

差異化發展網路和資訊保安產業。堅持“事業+產業”“產業鏈+”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數字技術在各個社會事業領域的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水平,以數字技術助推政府監管、平臺自治、行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構建,透過數字化治理激發“數字三明”發展活力,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哺社會治理。積極參與年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加強培養網路資訊保安人才,提升資訊保安保障水平。

專欄12 數字治理應用

政法系統跨部門執法辦案管理平臺:對接省上應用服務支援平臺、司法認知能力支撐平臺、聯盟鏈互認互信平臺、跨部門涉案財物平臺、刑事案件智慧協同中心平臺、訊(詢)問筆錄系統、會議系統等,完善政法系統智慧業務體系。

網路生態治理中心:透過為社會、企業、法人提供安全監測、金融風險防控、市場監管、社會信用評估等服務,實現打擊涉網犯罪、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地區發展、增加財稅收入目標。

網路和資訊保安中心:依託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建設網路和資訊保安中心,將大安全能力融入三明數字經濟建設,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公安網路生態治理、入口網站安全、資料安全等重點領域網路資訊保安產業孵化。

第四節 強化數字服務能力

推進“網際網路+社會服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瞄準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實現優質社會服務資源下沉,擴大輻射覆蓋範圍,推動社會服務均等化。在公共服務領域提供一批優質服務、打造一批行業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形成一批典型示範、推廣一批創新成果,提升三明市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有效保障民生。

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實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加強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建設區域教育資源平臺,進一步為農村和邊遠地區中小學提供豐富的線上教育學習資源。

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佈局,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應用專案融智賦能,促進醫療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規範網際網路醫院有序發展,以縣域整合平臺系統為抓手,提升系統互聯互通水平,透過國家互聯互通成熟度評級作為中長期目標,穩步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資訊系統建設,逐步實現智慧醫院建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智慧健康養老、數字化健康管理、智慧中醫等新業態,加速形成健康醫療資料要素市場,使數字健康成為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

推進“網際網路+養老”。完善統一的養老公共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持續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擴充資訊科技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引導有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依託網際網路、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5G、區塊鏈、智慧養老裝置等,開發多種“網際網路+”應用,打造多層次智慧化、數字化養老服務體系,創造養老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整合利用網際網路、移動終端、資訊平臺、公共服務等資源,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資訊平臺,推動網際網路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開放共享養老服務領域公共資料,匯聚線上線下資源,連結眾多異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精準對接需求與供給,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推進“網際網路+文化旅遊”。打造智慧文旅平臺,統籌實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智慧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應急廣播體系等惠民工程,發展網際網路文學藝術、廣播電視、文化傳播等網際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一機在手、暢遊三明”。

專欄13 數字服務應用

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綜合平臺:在教育、科研、醫療、就業、社保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取得突破,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業細分領域智慧化綜合平臺。

三明採購聯盟運營專案:擴容擴圍、做實做強三明採購聯盟,建設三明採購聯盟智慧化醫藥交易平臺,常態化開展集中帶量採購,實現聯盟成員藥品耗材聯採、交易、結算、支付和監管的線上全流程閉環管理,推進與國家和其他省際平臺之間的資訊聯通共享,促進藥品耗材降價惠民。

智慧文旅平臺:依託三明市旅遊基礎,全面整合各縣(市、區)景區、酒店、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利用VR、AI技術打造線上文旅博覽會,開發全方位、全形色、全產業參與的智慧遊三明平臺和手機APP,提供全過程、一站式、個性化的綜合資訊服務。

第五節 完善應急服務體系

構建應急感知網路與通訊體系。綜合運用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科技,透過物聯感知、衛星遙感感知、航空感知、影片感知和全民感知等感知途徑,依託應急通訊網路、公共通訊網路和低功耗廣域網,構建全市全域覆蓋的應急感知網路。整合全市通訊網路資源,構建高效應急通訊體系,實現“全面融合、全程貫通、隨遇接入、按需服務”,為應急救援指揮提供統一高效的通訊保障。

建設市級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遵循“平臺化、元件化、標準化”的業務應用原則,分析應急管理業務領域,整合分散、獨立的應急管理業務系統,建設市級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各類應急管理資料資源自動匯聚、關聯、融合,透過服務匯流排與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應急管理大資料應用系統對接,實現與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服務共享和業務協同,為互聯互通、資料共享、業務協同打好基礎。

專欄14 應急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與公共衛生相關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衛生健康資訊化網路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及有醫保結算的藥店,推動跨系統、跨部門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辦理,建立全市公共衛生大資料監測預警體系。健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發揮大資料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大力推進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實現遠端醫療服務覆蓋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推進“福建健康碼”與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電子社會保障卡等的多碼協同,推動實現全市醫療健康服務“一碼通行”。

城市安全管控報警系統平臺:系統平臺 獨立建設專線網路,與市公安局110接處警平臺對接。在金融網點、學校、加油站、醫院、火車站、汽車、涉爆等重點單位安裝感測器,實現警情位置、警情型別、影片等資訊的實時傳輸,報警資料可分類別推送給公安、消防、應急、城管、質監等部門,由市公安局統一排程。

第六章 擴充資料資源匯聚應用

完善資料資源匯聚平臺,建立資料共享協調機制,提升資料共享統籌協調能力,提高資料應用和流通效率,建成“統一匯聚、按需共享”的一體化政務資料匯聚共享服務體系,實現資料資訊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聯動。

第一節 加強資料資源匯聚管理

持續提升政務匯聚平臺建設。圍繞政務資料匯聚、共享應用、開放開發、資料安全等工作,提升市政務資料匯聚平臺大資料分析支撐能力,為資料建模、分析挖掘等基礎服務和應用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開展公共企事業單位資料匯聚。依託市匯聚共享平臺,按照“需求導向、急用先行、分類推動、成熟一批、歸集一批”的實施路徑,開展行業部門內的社會組織、社會服務機構以及醫院、學校、供水、供電、公共交通、郵政等公共企事業單位資料匯聚工作。

加快政務資料中心整合。按照先易後難、先小後大的原則,分類別、分階段推進政務資料中心整合。引導市縣兩級政務部門及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所有非密應用系統逐步遷移到市級統一支撐的雲平臺。完善雲平臺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遷移實施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確保安全遷移、可靠執行。

專欄15 資料資源匯聚工程

推進資料資源目錄編制:摸清全市現有自建資訊系統和各類資料的家底,最佳化完善政務資料資源目錄,編制公共企事業單位資料資源目錄,確定各類資料的共享屬性和開放屬性,形成適應三明市特色的資料管理規範,建立資料更新的完善機制。

建立資料匯聚重點難點任務清單:對影響面大、涉及重要民生的部門資料,或其他難匯聚、難協調的部門,重點跟進督促,對不配合、難協調的部門,實行資料匯聚定期通報制度,確保資料匯聚任務完成。

持續完善基礎資料庫:根據已匯聚的部門資料,持續完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等基礎資料庫,形成準確、可靠,可以服務部門實際場景的基礎庫。

第二節 推進資料資源共享應用

開展資料關聯建模研究。持續推進大資料演算法和關聯模型研究,依託時空大資料平臺、政務資料匯聚共享平臺、多規合一、一網統管城市綜合管理等基礎平臺和資料,完成資料關聯建模研究,為政務資料糾錯和資料鮮活度提供支撐。

持續提升資料質量。加強對部門匯聚資料的清洗比對,建立以應用為驅動的資料糾錯體系,完善問題資料從發現、 提交到糾治、反饋確認的全流程網上處理糾錯流程機制。

專欄16 資料資源共享應用工程

電子證照應用及管理: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檔案精神,建立長期有效的電子證照管理機制,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和互通互認。完善調整事項辦理過程中的材料受理方式,對能夠透過證照平臺獲取的材料,不要求提交紙質證照。將電子證照生成作為業務流程必要環節,確保在事項辦理過程中,電子證照隨辦結同步生成、隨變更同步更新或廢止,在應用過程中發現電子證照有誤或缺失,由證照頒發單位及時糾正、補充、更新。

第三節 促進資料資源開放開發

完善資料資源開放開發規範。分析各行業各領域資料資源屬性特點,在匯聚共享資料資源的同時,完善相關規範與章程,開闢資料資源開發利用的規範化途徑,確保資料開放開發有法可依,保證資料資源應用的高效性。

構建多源資料應用體系。以多源資料功能作用為導向,構建資料融合的應用體系。以資料資源為紐帶,連通多部門資料通道,加強部門間合作,挖掘多源資料潛在價值。推進公共資料資源開放應用,推動社會利用政府開放資料向縱深發展,積極擴充開放資料在政務資料應用方面的示範專案。

專欄17 資料資源開放開發工程

建設市級公共資料資源開發利用平臺:參照省級資料資源開發利用平臺標準和規範,依託市匯聚共享平臺,建設市級公共資料資源開發利用平臺,逐步推動資料面向社會的公共開發利用。

推進公共資料資源開放應用:徵集遴選公共資料資源利用示範專案,新增10個以上具有三明高質量發展特色的資料開放應用示範案例,引領帶動開放資料應用向企業、惠民、社會等方向推廣。

開展公安資料和政務資料融合治理:構建政務資料公安網側資料備份中心,改造完善公安網和政務網安全邊界,以公安人口“母”資料為基礎,在公安網側開展應用場景開發,重點圍繞矛盾糾紛化解、疫情防控等應用場景提供結果賦能。同時,在政務網搭建前置應用資源區(計算、儲存資源等)及視覺化建模中臺,為市直各部門結果資料匯聚提供統一展示,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數字化支撐。

第七章 強化網路安全能力保障

築牢網路安全防線,推進網路安全技術應用,強化網路安全防護,構建完善的資料安全防護體系,提升資料安全保障能力,為數字三明發展築牢網路安全基石。

第一節 完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強化網路資訊保安保障。兼顧促進發展與風險防範,推動網路資訊保安與數字三明發展良性互動,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格執行等級保護、安全測評、密碼應用、電子認證、應急管理、個人資訊保護等規定,落實網路資訊保安管理制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重要資訊的保護,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網路安全技術應用。提高網路資訊保安硬體設施安全級別,從基礎設施層面建立資訊保安保護屏障。建設新融合基礎設施,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融入網路資訊保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應用網路安全技術,加強平臺和資料的保護,提高網路抗風險能力,全方位保障網路資訊保安。

第二節 構建資料安全防護體系

加強數字安全規範建設。健全完善網路資訊資源安全保障機制,明確資訊查詢使用許可權和程式,建立完善資訊查詢使用登記和審查制度,防止資訊洩露,嚴格落實安全保障責任制,建立完善的日常運維管理機制。

建立資料共享安全工作機制。按照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福建省政務資料管理辦法”等規定,統籌協調資料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工作,同市政部門建立資料共享安全工作機制,共同開展網路資料安全監管。協調有關部門加強資料共享安全風險資訊的獲取、分析、研判、預警工作。

完善數字資源安全保障。制定資料安全管理規範,加強資料資源安全監測,規範資訊的採集和使用,推進資料跨平臺流通安全評估,分類分級保障資料安全。建設城市安全底座,強化重點行業、領域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增強執行監測和分析預警能力。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活動,健全不良資訊發現機制,加大治理力度。

第三節 提升網路安全服務水平

加強網路安全工作。推進一體化網路安全應急指揮,組織開展網路安全應急演練,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將網路安全責任、監督、激勵等工作融入數字政府業務體系,建立常態化更新機制。加強資訊化和網路安全工作統籌部署,強化網路安全宣傳教育,配合各級網信、網安部門做好網路安全工作。

完善網路安全監管體系。提升網路安全監管能力,加強網路安全分析、態勢預測和常態化治理。加強網路安全主體資訊的監測管理,強化一體化網路安全支撐體系。提升網路安全支撐能力,加強應用和移動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安全監管聯動機制,提高網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期間,三明市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和建設將朝著集約化、共享化的方向前進,強化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創新功能。為了保持三明市數字經濟發展激勵政策的協調性和連續性,順利完成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節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成立數字三明建設領導小組,強化對全市範圍內資訊化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及重大專案的統籌協調和宏觀指導,確保合理佈局和互聯互通。合理配置各地大資料部門編制和人員,整合市級資訊化隊伍力量。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全市一盤棋思想,嚴格按照工作計劃提出的要求和任務目標,共享資源,協同發展。

理順平臺管理事權關係、輔助最佳化相關管理部門行政結構、提高管理效能,加快構建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體制。強化三明市大資料局的引導作用和三明市資訊產業公司的帶動作用,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數字經濟穩步發展的合力。

完善資訊化專案的考核機制,提高資訊化執行機制效能。將數字經濟建設工作納入市對縣(市、區)和部門績效的年度績效考評體系和“五比五曬”考核體系,重點依據省對市績效考核方案、數字經濟重大專案進展等內容進行考核。

第二節 強化財政與金融支援

在共建共享共用的前提下,靈活運用財政與金融手段,為企事業單位的政府資訊化提供穩定、充足的資金支援,引領企業與社會服務領域的資訊化發展。設立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促進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和兩化融合等領域發展。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及國有企業資本引導帶動作用,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撬動更多資本參與數字經濟重點專案建設。

第三節推進政策與標準規範建設

完善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技術創新、標準化、資訊保安、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政策。鼓勵創新型應用,加強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建設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完善專案資金管理機制和獎勵政策,加強核心技術領域方面的經費保障,督促各項配套資金的落實,提高數字經濟發展財政投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各部門資料匯聚共享的力度,完善服務體系與監督機制,擴充社會化應用。

推進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服務體系、監督機制等標準的規範和引導。加強政府引導,依託數字化建設專案的具體實施,加快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數字化專案建設技術規範和標準,促進網路互聯互通、系統互為操作和資訊共享,形成一批具有三明特色的地方標準。透過提升標準的制定、實施和應用水平,增強標準化創新能力。

第四節構建數字經濟創新生態體系

結合三明市城市發展規劃,統籌佈局高校、企業、科研院所、人才、平臺等科技創新要素,精準佈局“科技創新+”體系,鼓勵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手段進行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創新,為“新基建”提供資訊化、精準化、專業化、系統化、生態化的科技創新體系保障。

營造寬鬆、開放、包容的科技創新文化和社會環境。透過獎勵、補助和政策扶持,吸引新型投資,支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優勢叢集。引導有研發優勢和行業地位的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關鍵技術的攻關和產品研發,提高自主創新研發水平。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支援高水平研發機構與企業聯合創新,透過人才鏈、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帶動各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第五節壯大資訊科技人才隊伍

開展“產學研用”合作,透過共建科技創新平臺、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專案等方式,培養高層次資訊化人才和創新團隊,為資訊化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保障。積極推進與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等省內外知名高校及華為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的人才培育合作。以合作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互為補充,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核心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政策,制定人才培訓計劃,重點提升對資訊化技術人才的引進、使用和推廣等方面培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先引進國內外掌握資訊化建設關鍵技術的前瞻性高階人才。在我市開設的通訊工程、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材料化學、電子商務等專業基礎上,提升三明市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後備與補給能力,培養滿足區域發展戰略和三明市資訊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文章來源:三明市人民政府

文章原標題:《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明市“十四五”數字三明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9308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